首頁 歷史

明末崛起在西南

第37章 陳新甲議和

明末崛起在西南 桐桐兔 2182 2020-01-24 11:18:00

  第37章陳新甲議和

  李過在其中一人身上發(fā)現(xiàn)一枚“李”字令牌,其他都被燒焦了,什么都沒有發(fā)現(xiàn)。但是他還好派人在這條街上反復搜尋,依然一無所獲。

  而在這條街隔壁的另一條街的一間密室里,赫然是王永川、孫傳庭、張華勇和另外一名護衛(wèi)。王永川和孫傳庭相視而坐,誰都沒有說話。

  原來,王永川早就在那處院子里澆上火油,之前也從城外的義館里找了四具身材相仿的剛死的無人領取的尸體,只等李自成派人過來,就引火自焚。他們也從事先挖掘好的密道逃到了另外一處街區(qū)的另一處院落,只等這事歸于平靜,再混入吳剛的營中伺機出城,一切都天衣無縫。

  李自成聽完李過的匯報,暴怒而起,一劍殺死了在他前面斟酒的伺女,血濺皇宮。眾人面面相覷,這場慶典以這種形勢收場誰也沒有想到。

  倒是李巖等人暗自得意,果料李自成不是當皇帝的命,登基當天就出了這種事。

  政府機構建立后,雖然高級官員大多由跟隨李自成的陜西人擔任,但是大量的低級官員被河南人充任。李自成還在顧君恩的建議下開科取士,命寧紹先為考官,扶風舉人張文熙中得大順朝第一任新科狀元。

  穩(wěn)定好后方,李自成封澤侯田建秀為西京留守,自己帶兵殺向北京。

  吳剛則獲得個英武將軍稱號,駐守漢中,原漢中守將向李自成遞了降表。王永川和孫傳庭混在吳剛的隊伍里,順利來到漢中,隨后和先走一步的王大柱會和。

  孫傳庭早就猜到自己的妻兒是被王永川接走的,但當看到他們的那一刻,孫傳庭還是掉下了眼淚。經過妻兒的一段時間的開解,緊鎖的眉頭才漸漸舒展開,但他還是念念不忘為君王盡忠。

  崇禎聽到了西安陷落的消息,更是大發(fā)雷霆。因為有洪承疇的前車之鑒,他懷疑是孫傳庭投降了李自成,才讓潼關這么容易被攻破。崇禎甚至下明旨說西安是孫傳庭共拱手讓給李自成的,他是詐死逃生。

  現(xiàn)在他孫傳庭確實沒有死,這讓他無可辯駁。但他也不想反駁,他的前半生都奉獻給了他的君王,面對崇禎如此刻薄寡恩現(xiàn),在他要把他的后半花在妻兒身上。

  該辦的事情已經辦完,王永川一行就在趕回四川的路上。

  紫禁城乾清宮

  身著黃袍的崇禎躺在龍榻上,此時他無精打采,向來身體健朗的他此時也不想動彈半分,他是心累,西北、遼東屢屢傳來噩耗,都顯示著他這個皇帝的失敗。

  盡管他已經下旨把罪名都歸咎于洪承疇、孫傳庭等人,朝廷內外也認可了這個說法。但他自己知道,他比他的皇兄天啟皇帝還要失敗,雖然天啟皇帝被東林文人稱為“木匠皇帝”,并任由奸宦魏忠賢做大,禍亂朝綱。

  但千萬條理由比不過一條,天啟在位時朝政大體穩(wěn)定,滿清還在白山黑水活動呢,西北農民軍更是沒影的事,這一切的開始都是發(fā)生在崇禎上臺,剪除閹黨,眾正盈朝的時候,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這時,王承恩躡手躡腳的走了進來,在崇禎的耳邊說:“皇爺,這些個大臣都不愿出頭牽頭上書巡幸南京。”

  “這些個貪官,都該殺?!背绲澨稍陂缴?,有氣無力的回答道。發(fā)了一通牢騷,卻并沒有解決的辦法,

  在一旁的王承恩見狀,等了一會兒,見崇禎沒有別的交待,就又在他耳邊說:“外臣靠不住了,還是交給我們內侍吧,前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曹化淳在崇禎五年已獲準返鄉(xiāng)養(yǎng)老,他正好操辦此事。

  “那就這么辦吧,不要走漏風聲,不然那幫貪官又要上書……”

  御史胡惟德書房,胡御史和他的一干黨羽又在商議“生意”。

  “前幾天,司禮監(jiān)的太監(jiān)傳出話,說是皇上有意巡幸南京,需要一位大臣上書提議,皇上才好順勢而為,日后可官升三級。不知道大家可有興趣。”胡御史說完,看了看四周。

  幾位御史議論紛紛,但幾位年長的御史都沒有回答還在不住搖頭,胡御史忍不住問道:“司禮監(jiān)的生意以前不是經常做嗎?”

  還是那位年長的鐘御史見說:“你們不知道,這種生意是有命接,沒命花。”

  鐘御史說起了他知道的其中的原委,這是關于原兵部尚書陳新甲的故事。

  原兵部尚書陳新甲乃萬歷三十六年舉人,任定州(今河北定州)知州數(shù)年,在朝中以知兵而聞名,后遷兵備僉事,督兵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凌河、小凌河等地,都是山海關外的重地。

  陳新甲雖然有一定能力,但他能以一介舉人的身份督兵宣大,最后官至兵部尚書,乃是因為他是地地道道的帝黨,嚴格執(zhí)行崇禎皇帝的命令。

  包括之前和盧象升之間糾葛和在松錦大戰(zhàn)中催兵洪承疇,這些都是得到了崇禎皇帝授意的。

  我們的崇禎皇帝雖然勤奮執(zhí)政,但才能過于平庸,在松錦大戰(zhàn)后,他也看出大事不妙,若明軍在這里內外作戰(zhàn),自身實力肯定會被消耗殆盡,攘外和安內兩者只能選其一,崇禎經過斟酌,決定先把關外的戰(zhàn)事熄火,全力掃平內部矛盾。

  崇禎認為,如果能跟關外的清兵議和,取得兩三年的緩沖時間,讓朝廷無后顧之憂的解決內亂,平定中原之后再集中火力消滅清軍,就算不能完全消滅清軍,抵擋他們的進攻是綽綽有余的。

  想法是美好的。

  松錦會戰(zhàn)結束,朝廷官軍大敗,崇禎皇帝把這一切的責任都推到了洪承疇、陳新甲等人的指揮失誤上,朝廷已經沒有再戰(zhàn)下去的實力,希望跟清兵議和。這事就落到了崇禎的近臣陳新甲身上,陳新甲乃舉人出生,坐上高位全憑崇禎的支持,他也沒有任何拒絕崇禎的機會。

  而皇太極雖然取得松錦會戰(zhàn)的勝利,但自身也損兵折將,實力大受損傷,八旗各部傷亡慘重,他也想休養(yǎng)生息停戰(zhàn)了,所以他對明朝的議和表現(xiàn)出很大誠意,最終雙方于崇禎十五年五月達成停戰(zhàn)協(xié)議:明朝每年送給清軍黃金萬兩、白銀百萬兩,清軍每年送給明朝人參千斤,貂皮千張。

  跟清軍議和這種事情,在這些清流仕人眼里就是投降,這是有辱國威的可恥行為,跟叛國沒有區(qū)別。所以崇禎必須要偷偷的簽署停戰(zhàn)協(xié)議,不能讓仕人集團知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