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咚!”
鐘鼓相和響徹皇城,莊嚴肅穆的聲音揭開清晨的幕布,新一日的朝會開始了,每日此時,官巷總是最熱鬧的,第一下鐘鼓聲響起時各家官邸幾乎同時開門,接著,各色步攆、軟轎傾瀉而出,潮水般涌動在官巷通往承天門的大道上。
承天門是藍滄皇宮的正門,因其居中向陽,正合承接天意,澤被萬民之意,故名承天。每日卯時,承天門城樓上的朝鐘朝鼓會連鳴三響,待三聲鐘鼓齊鳴后,宮門開,百官由此處入宮上朝。
今日,一切如常,沒有人注意到一頂灰撲撲自沈府抬出的轎子也混到了上朝的洪流中,直到三聲鐘鼓聲畢,承天門應(yīng)聲而開,沈亦直緩緩從轎里步出,旁若無人向皇御大殿走去,他步伐踉蹌,走得極慢,諸臣面面相覷,臉色各異。
朝堂之上,朝臣列班整齊,司徒淮安與沈亦直并立文官首位,蕭凌立于御階,凌駕眾臣之上。
清寒坐于龍椅上,視線從眾人面上掃過,最終停在了沈亦直身上,眸中泛起些微笑意,卻又在十二串冕旒的掩飾下隱于無形,“內(nèi)史之位空懸日久,致使永寧亂象滋生,今日朝會頭一件事便是議一議這內(nèi)史歸屬?!?p> 上諭一出,大殿之上漸次熱鬧起來,諸臣七嘴八舌議論了一番,最終將內(nèi)史人選鎖定在兩人身上,晉陽公孫免和安慶郡王姜越。
清寒輕撫拇指上的玉扳指,眼神不著痕跡從蕭凌和司徒淮安身上掃過,二人皆不動聲色,未發(fā)一言,看來這便是兩黨內(nèi)部合議之后的結(jié)果了。
內(nèi)史統(tǒng)御宿衛(wèi)軍,掌皇城邢獄、治安,論重要性謂之永寧諸官之最也不為過,故而淮黨推選了司徒淮安的叔伯兄弟晉陽公,姜黨推舉了蕭凌的岳丈安慶郡王,兩黨這般爭執(zhí)不休,自是誰都不愿讓對手得了這便宜。
清寒端起一盞茶,輕啜一口,心下已有了主意,于是不重不輕咳了咳,眾臣聞聲不由斂了聲響,一齊朝上位看去。
“既然眾臣推舉孫免與姜越,想來此二人必有所長,只是朕倒不甚了解,還請攝政王與淮相介紹一二?!鼻搴荒槒纳迫缌魍蚨?。
清寒此言聽著雖是殷殷垂詢,但在有心之人耳中卻成了責此二人選賢唯親之意,一時之間,諸臣眼神飄忽,面色三變。
“姜越乃臣岳丈,未免有失公允,臣不便多言?!?p> “臣與孫免亦屬關(guān)系匪淺,合該避嫌。”
清寒安坐龍椅,面色如常,并不著急回應(yīng),正當此時,一個蒼老的聲音赫然響起。
“此言差矣!”
沈亦直顫顫悠悠步出文官列,先朝清寒揖首一拜,接著毫不客氣道:“有道是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但凡一心為公,又有何嫌可避,除非姜越、孫免二人才不配位!”
“沈大人慎言!”蕭凌冷聲道。
沈亦直不理會蕭凌,只向清寒奏道:“內(nèi)史一職,事關(guān)重大,稍有不慎,永寧頃刻大亂,為社稷安穩(wěn)計,臣舉薦蔣宣重擔此任?!?p> 蕭凌面色陰沉斥責道:“先帝當年明旨對此人永不錄用,沈大人當真年老昏聵了,連這種狂悖之言也說得出!”
沈亦直撫一把花白的長髯,沉著開口,“攝政王既提及當年,老臣對此正有話要說,當年鎮(zhèn)北王遭奸人構(gòu)陷叛國,滿朝文武唯蔣大人秉持公心替其分辯了一句,如今看來蔣大人此舉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按理鎮(zhèn)北王冤案昭雪之際便是蔣大人官復原職之時,奈何當時正值新皇登基,諸事繁多,便耽擱了,如今內(nèi)史空缺,招其再任此職正是合情合理。
再者,先帝罷免蔣大人之時,攝政王尚困囿宮闈,如何言之鑿鑿先帝旨意,若臣所記不差,先帝僅言‘本朝再不錄用’,如今新朝已立,再用蔣宣又何談悖逆?”
沈亦直再朝御座深深一拜,言辭懇切道:“永寧城之亂實非孫免、姜越之流可平息,還望皇上乾坤獨斷,切不可聽信別有用心者的誤國之言啊!”
蕭凌聞言怒色愈烈,正欲發(fā)作,清寒先聲打斷,“攝政王前番既言避嫌,現(xiàn)下便不必多說了,內(nèi)史一職就依沈卿所奏,此事既定,不必再議。
此外還有一事,朕需征詢眾卿意見,如今災(zāi)情未歇,饑民流離,朕欲再次賑災(zāi),只是國庫空空,免不了從各州縣征糧以賑,此事艱難,朕正不知派誰去為好?”
清寒說罷,環(huán)視大殿一周,只見剛剛還斗成烏眼雞的諸人皆忙不迭壓低了腦袋開始裝聾作啞。
“臣舉薦侍御史蘇墨任賑災(zāi)大臣一職,此人忠直剛勇,自當不負皇上所托?!鄙蛞嘀崩事曢_口,聲如洪鐘,皇御大殿驟然炸開了鍋。
“小小七品官,朝堂之上還沒有他的立足之地!”蕭凌冷哼。
沈亦直搖頭哂笑,轉(zhuǎn)身面向眾人,“蘇墨既不登大雅之堂,諸位可有人愿挺身而出為圣上分憂?”
如此詢問自是無人應(yīng)答的,任誰都知道征糧以賑難于登天,此時站出來無異于以一身對抗整個官場,沒人會當這個傻子,但此差事卻也決不能落到沈亦直手中,早朝進行到這會,眾臣心底總算回過味來,天子欲借沈亦直的手攪動藍滄官場這潭死水,一旦水渾濁了,就該殺魚了,而蘇墨正是那柄殺魚的鋼叉。
這是一道兩難之題,要么奉命賑災(zāi),以一人敵萬人,要么任人魚肉,做皇權(quán)之下的祭品,橫豎逃不過一死。
蕭凌面如寒鐵冷冷道:“縱然眾位大臣皆謙恭遜讓,無人自薦,賑災(zāi)大臣一職也該由圣上權(quán)衡定奪,怎可兒戲!”
沈亦直并不回應(yīng),只是牢牢打量眼前眾人,他們中有一些已然滿頭冷汗,身形不穩(wěn),直欲暈厥,只是光這樣還不夠,只有親眼目睹埋身之棺,這群人才會將懼怕刻進骨子里,他們怕了,這條賑災(zāi)之路才走得通。
沈亦直目光驟然凌厲,朝向清寒躬身一揖,凜然道:“臣身為御史大夫,身負監(jiān)察百官重任,有一驚天之言非道不可,新朝甫立,諸般禍端接踵而至,臣以為究其根本,皆為黨爭之故,太祖親書藍滄律,其中言明‘黨爭之患,禍可亂國,后代為繼者,務(wù)必慎之惕之’,然自景鄴中期,姜、淮二黨并立,黨同伐異,禍亂朝綱,以致貪腐滋生,國無寧日,如今賑災(zāi)之務(wù)艱巨,斷不可再任由兩黨妄為!”
蕭凌兩步跨至沈亦直身前,目露兇光,“沈大人看來是病糊涂了,竟然跑到皇御大殿上大放厥詞,就不怕為自身招來無妄之災(zāi)嗎?”
沈亦直面色不變,坦然道:“老臣為官四十余載,無妄之災(zāi)也經(jīng)歷過數(shù)回了,何懼之有?!鄙蛞嘀鞭D(zhuǎn)頭望向著清寒恭聲道:“陛下明鑒,臣所言樁樁件件皆有實據(jù),正欲請旨即刻公示證據(jù)?!?p> 清寒點頭,“準?!?p> 上諭經(jīng)令官之口響徹大殿內(nèi)外,不多時,只見一人手捧十余本賬冊,一步一步走入殿中,此人正是蘇墨。
“臣耗時七年,多方查證,親書兩黨貪污賬本一十二冊,今呈御前,以供圣上垂詢。”
清寒將眾臣慌亂的神情收入眼中,微微頷首,并未多言。
蘇墨會意,打開賬本首冊,朗聲念道:“景鄴三年,蝗災(zāi),時任邑縣縣令田季文貪污賑災(zāi)款項五十萬兩,景鄴四年,時任允州刺史鄧九昌侵吞兵士空額共計一百萬兩,景鄴四年,時任戶部尚書蘇萬贈于定國候一串一百零八顆翡翠朝珠價值六十萬兩……”
賬本翻過一頁又一頁,大殿之上的躁動聲也越來越大,終于,一聲高喝在所有人的殷殷期盼下響起。
蕭凌厲聲斥道:“滿口妄言,不知所謂!”
蘇墨毫無懼色,直面蕭凌道:“是否胡言,攝政王自可令刑部一查究竟。”
司徒淮安閉目凝神許久,此刻驟然睜開雙眼,言辭犀利道:“御史臺執(zhí)掌糾察百官之務(wù),乃國之重器,立身端正方能肅正綱紀,然御史大夫沈亦直多年以來粉飾太平毫無作為,致使朝中貪腐之風盛行,社稷動蕩,百姓罹難,沈亦直失職之過罪無可恕,臣奏請將此等庸臣立即捉拿查辦!”
“說得好!”沈亦直大笑三聲,緩緩取下頭上烏紗帽,朝上位三叩首。
“臣自知怠政誤國,自請入獄,只是這些賬本均為蘇墨多年細心查證而得,足見此人心細如發(fā),耿直不阿,只有這樣的人主持賑災(zāi),才能給那些掙扎在生死邊緣的災(zāi)民們爭得一絲活下去的機會?!?p> 清寒深深望向沈亦直,神色晦暗不明,在觸及那個從容赴難得身影時,她不由眼眶微紅,賑災(zāi)之途,艱難如越天塹,總要有人以身殉道,輕輕閉上雙眼,長吐一口氣,將內(nèi)心的不忍全數(shù)掐滅,片刻過后,已然恢復如常。
她起身走到蘇墨身前,拿起一個賬本沉痛道:“貪腐成風,雖為臣失,亦是君過,自今日起,宮中開銷削減一半,所得銀兩全部用于賑災(zāi)。人知過,然后能改,朕于殿前自罰以慰天下百姓,望諸卿也能以此為戒,永不再犯?!?p> 沈亦直泣聲附和,“君憂則臣辱,皇上如此說令臣等再無顏立于朝堂!臣愿將為官多年積攢下的微末俸祿全數(shù)捐于國庫,以資災(zāi)民,唯愿稍解吾皇之憂。”
殿上眾人見狀,無奈之下也只得咬牙‘表起了忠心’。
清寒環(huán)顧眾臣,“至于這些賬本,即日起,全部封存,置于明凈齋列祖列宗牌位前,若有再犯者,國法不容!”
眾臣聞言皆輕輕噓了一口氣,只聽清寒接著道:“侍御史蘇墨徹查貪腐有功,擢升為御史中丞,另代賑災(zāi)大臣一職,統(tǒng)籌賑災(zāi)事宜,限期半年,災(zāi)情若無減緩,嚴懲不貸,御史大夫沈亦直為官不為,立即交大理寺嚴查?!?p> 清寒目露寒芒從蕭凌和司徒淮安身上掃過,淡淡問道:“不知攝政王與淮相意下如何?”
兩人心中閃過無數(shù)念頭,但在眼下,卻不約而同道出:“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