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九九八發(fā)大水
燕華和益華順利地通過了校長的測驗,進了縣實驗小學。添雄用摩托把姐弟倆送到了學校,交上了學費、雜費、書費、作業(yè)本費、課外讀物費、住宿費、伙食費,一共是8800元。
剩下的1200元,添雄交給了燕華,告訴她:“該花的錢就花,不要讓人家看不起你們!”
出了學校,添雄去了添培那里,他想找老朋友好好喝上一頓酒,分享一下自己心中的喜悅。兩個孩子這么爭氣,讓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添培這兩年收入不多,還沒有添洪一年賺得多呢?他和兩個股東都是工資加分紅。工資都是一樣的,每月3000元。分紅是按一元一股計的,去年一股只分到8分錢,他能得2.4萬元,全年收入7萬元。按照這個回報,他得五年回本見利。
添洪賣一臺壓縮機,在廠里提成3000、5000不等,在廠外安裝公司那塊也能提上2000、3000的。他一年銷了15臺,賺了9萬元,廠里還獎勵了他一萬元,比添培多掙了3萬元。
不過添洪的花銷也大,租房子、請吃飯、搞應(yīng)酬得花出一半去。他說:“錢是王八蛋,不花不進來。啥叫舍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就不得。”
添雄跟添培訴說了心中的喜悅后,心里舒服多了。人就是這樣,高興時需要找人分享,苦悶時需要找人訴說。能被找的人,才是一生中為數(shù)不多的朋友。
添培在為添雄高興的同時,為自己的兒子擔心了。他住在城中間,實驗小學在西面,兒子是按學區(qū)上學的,進的是極普通的小學。他喝完酒最想辦的一件事就是換房子,讓兒子轉(zhuǎn)進實驗小學。
添喜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在稻田地里,這種拖拉機是好使。后面放上犁鏵能翻地,放上耙齒能耙地,放上插秧機能插秧,放上收割機能收稻,安上車斗能運貨,裝上水泵還能抽水。
拖拉機本身不貴,比摩托車貴點不多,8000元就能買到??墒桥涮自O(shè)備不便宜,上面說的六件套全下來得3萬元。
添喜不買是不買,要買就買全套的。他是這么想的,有七頭牛就夠買這套機械了,今年,他的五頭孺牛又都揣犢子了,到年底他就有12頭了,哪怕都是牤子呢,殺肉賣也能賣3萬。
拖拉機一進門就幫他收了油菜,這油菜可真是豐收啊,畝產(chǎn)油籽達到了400多斤,比往年多出了兩成??上?,他只有4.8畝地,收了2000斤油籽,可換200斤油,還能出1800斤菜籽粕。
收完油菜后,拖拉機又幫他翻地,8.2畝地兩天就翻完了,要是用牯牛,兩頭牛一副犁一天只能翻兩畝地;
翻完地,換上水泵就能灌田,這是水牛干不了的;灌完田,換上耙齒就耙地,不僅快,而且耙得平,因為耙齒的尺幅寬。
新調(diào)的土地一是不連片,二是有沒養(yǎng)蟹的。添喜把蟹那點收入忽略了,不想多投資了。以往的經(jīng)驗告訴他,人工除草、滅蟲太費工費力了。當年有5個小姨子可以那么干,現(xiàn)在再那么干,就得雇工,得不償失了。于是,他把蟹子都取消了,解放了不少生產(chǎn)力。
他耍了一點小聰明,留下一畝地種兩季稻,為的是實現(xiàn)糧食自給自足,同時,也想用早稻盡快試試插秧機的功能。
這些決策雖然都是心血來潮定的,但是有如天助,在今年無疑是選對了。
進入汛期后,天就沒晴過,雨水比往年多了一倍。不光寨背,從電視上看到,全國都一樣,黃河告急,長江告急,珠江告急,連東北的遼河、嫩江、松花江都告急了。
汀江水灌進縣城,六甲水庫放水排險,那溫順了50年的寨背溪漫出了溪床,整個寨背一片汪洋。
溪水淹了寨背20多天才逐漸退去,糧食絕收了。感謝祖先們的智慧,房子都蓋在了山腳下的坡地上,田地毀了,人們的家還在。
1998年,全國遇上了五十年一遇的洪澇災(zāi)害,寨背也沒有幸免。添喜沒買蟹苗,沒新建蟹網(wǎng),油菜和早稻有收獲,損害降到了最低。這可能是他一直熱愛土地,老天爺給他的眷顧吧!
添雄、添蘭、添春、添龍、添凱家都靠政府撥的救災(zāi)糧款度日了。
洪水一過,添喜的拖拉機派上了大用場,幫助本宗兄弟翻田打垅,種地瓜,種蘿卜,種蕎麥,開展了一場生產(chǎn)大自救運動。
這一年,家家都吃老本了,添喜的存款降到了五萬元,添雄降到了兩萬元。
亞洲金融危機進入了第三階段,繼第二階段日本、俄羅斯、南韓被拽入危機后,國際炒家又把大量熱錢投到了俄羅斯,使盧布比率下降了70%。
俄羅斯政策突變,政府一干預(yù)匯率,數(shù)以萬億的炒家資金被圈在了股市,難以撤出,俄羅斯取得了決勝,把危機推向了英美歐,到1999年初,亞洲金融危機結(jié)束。
添忠的毛衫廠開始復(fù)蘇了,八臺機器運轉(zhuǎn)了,工錢降到了6元/件,效益增長不大,但是,有增長勢必是好事,他們夫妻倆走出了寒冬。
如果危機再持續(xù)一年,添忠的廠非倒閉不可。復(fù)蘇之后,添忠變得謹小慎微了,不敢再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了。
元英的服裝廠經(jīng)過一年的轉(zhuǎn)向,早在1998年夏季就恢復(fù)生產(chǎn)了。羽絨服裝幾乎降到了零,以喬其紗、雙皺、絲綢、滌棉為面料的薄裝得到了國內(nèi)市場的認可,銷售半徑變小了,效益提高了。
俄羅斯的完勝,使她的羽絨服出口復(fù)蘇了,國內(nèi)、國外兩條線的訂單,讓她實現(xiàn)了全馬力運轉(zhuǎn),即將扯斷的資金鏈又恢復(fù)了彈力。
添廣有兒子了,取名嘉華,兩口子靠大腸血小吃部的月供,養(yǎng)活著姐姐顧及不過來的父母及自已一家三口,日子過得仍然無憂無慮。
黛華不想這樣閑呆著,元英的國內(nèi)市場急需銷售人才,她又回去干銷售總管了,添廣也想回去,被她阻止了。她認為添廣要去,只能成為她的累贅,有他在,她的威信只能受損。
兒子有母親看護著,添廣又無所事事了,閑著沒事,他又重操就業(yè),進了安利,整天在家打電話找下家。
他知道黛華反對他干這行,黛華一回家,他就把自己扮成奶爸。黛華的業(yè)務(wù)需要經(jīng)常出差,添廣的瞞天過海之計得逞了。
經(jīng)過完美的教訓,添廣也變聰明了,不去鉆那業(yè)績的羅網(wǎng)了,這一單不脫手,不做下一單。這么做,多少都能賺到一些錢。
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欲速則不達,三十六計講的步步為營就是步步為贏。雖然理解有偏差,但是終于有進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