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哭崖山》:
寶藏如山席六宗,樓船千疊水晶宮。
吳兒進退尋常事,漢氏存亡頃刻中。
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淚灑南風。
早來朝市今何處,如悟人間萬法空。
公元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范率元軍攻至崖門,元軍抵達崖山,對南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面對巨大壓力,宋將張世杰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jù)點;又下令將一千多艘宋軍船只以“連環(huán)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nèi),并且安排宋少帝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
元軍多次進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軍吃干糧十余日,飲海水之士兵嘔泄,但宋軍仍與元軍大戰(zhàn)數(shù)日。
張弘范將元軍分成四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張弘范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里余,并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失敗,李恒等順潮而退。元軍假裝奏樂,宋軍聽后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松懈了。張弘范的水師于是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zhàn),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
這時張世杰早見大勢已去,抽調(diào)精兵,并已經(jīng)預先和蘇劉義帶領余部十余只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
宋帝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戰(zhàn)后,十余萬具尸體浮海。
南宋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后亦赴海自殺。
不久張世杰在大風雨中不幸溺卒于平章山下。
崖門海戰(zhàn)之后,海上浮尸10萬。元軍尋得龍袍,皇冠,玉璽。然而宋少帝趙昺的尸體卻下落不明。
崖山海戰(zhàn)后,南宋覆亡。
在崖山東面的一個小漁村,韓童和爺爺韓忠望著滿江的尸體,在痛心。
他們知道,大宋完了,雖然他們以前也常咒罵大宋快點玩完,可是,大宋真的亡了,他們卻十分傷心。
他們對大宋沒有哪些文臣武將們忠心,不會為了大宋去殉國;因為他們在大宋皇帝哪也沒得到什么恩典,但是,他們畢竟是宋人,不想讓蒙古韃子取勝
這些天,他們甚至一改以前咒罵宋朝貪官污吏的行為,在深夜里,在月亮下,祈禱媽祖保佑大宋,保佑宋皇。
可是大宋還是敗了,最后的一點幻想也沒了。
可是,想想,在誰的統(tǒng)治下,不是一樣的打魚種田,交稅納稅?
蒙古人不也需要有人為他們種糧,養(yǎng)馬,做工,當差?
想到這里,兩人心里好受點,可是望著滿江的尸體,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悲壯!那么多人見戰(zhàn)敗了,就投江自盡,沒有哭,沒有鬧,平靜的投入江中。
他們其實早想好了,從臨安到福建,再到廣東,到崖山。一路上,被元兵追的真累了,他們不想再被追趕了,也沒地方去了,前面是洶涌的大海,十幾萬人,怎么逃到海上?
他們知道,元兵的兇殘,
金國滅時,多少城池被屠?
西夏亡時,黨項還剩幾人?
今天,又輪到了大宋,作為宋人,不想受辱,只有受死,海水比蒙古人溫柔多了!
所以,他們在崖山背水一戰(zhàn),張世杰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jù)點時,沒人反對。
太累了,既然這樣,就讓結(jié)果早點到吧,是死是活,在此一戰(zhàn)。
敗了,他們毫無怨言,投入到這大海中。
韓童和爺爺韓忠沒想那么多,他們只是聽說蒙古人兇殘,沒有見過,感覺可能是那些當官的恐嚇他們的,他們對宋朝哪些當官的與地主老財也不感冒,蒙古人來了,當官的當不成了,地主老財?shù)耐恋嘏c財產(chǎn)會被蒙古人搶去,而窮人還是窮人,只不過是由宋朝的農(nóng)民變成了元朝的農(nóng)民。雖然他們更希望宋朝勝利,可是朝廷是無能的,打不過人家,我這個農(nóng)民能怎樣?
“爺爺,快看,那邊飄來一個少年”,韓童叫醒了沉思中的爺爺,
韓忠一看,確實飄來一個少年,趕緊把船搖了過去,希望這個孩子還有口氣,雖然希望很渺茫。
韓忠把孩子撈起,帶到岸邊,找了一塊大石頭,讓少年頭朝下,躺在石頭上,希望他能醒來。
過了很久,少年突然往外吐出水來,韓忠和韓勇趕緊把他扶起來,慢慢的,少年睜開了眼睛。
“這是哪里?你們是誰?”少年弱弱的問道,他身體很虛,說話只是一絲氣息;
“這是韓山村,我叫韓童,這是我爺爺韓忠,是我們把你從大海里撈出來的,你是誰?”韓童說,
“我是一個孤兒,父母都已戰(zhàn)死,你們不該救我的,還是讓我死去最好了”少年說,
“你這孩子,好死不如賴活著,你父母都為大宋殉國了,你難道還讓你家絕后不成?”韓忠說;
“我對不起列祖列宗”少年哭了起來。
少年一哭,韓忠心里也變的更加難受,這少年也不比韓童大,可是有不尋常的成熟,成熟的讓人心疼,多好的一個孩子啊,如果不是元人打過來,這孩子完全可以讀好書,考個狀元什么的,可是,元人一來,連父母都沒了,想到這,韓忠更加痛恨起蒙古人了。
少年已無處落身了,韓忠就把他帶回了家,對外說,是遠方的親戚,戰(zhàn)亂投奔來的,少年一直不說他的名字,韓忠就叫他韓福。這孩子受了太多的苦,希望他將來有福。
韓忠是善良的,他是地道的中國農(nóng)老民,雖然有怨言,有牢騷,膽小怕事;但是,也最善良,他知道韓福一定是抗元將士的孩子,有可能給他帶來禍端,可是他還是救了他,幫他隱藏起來。
韓福很聰明,他也知道韓忠的好,所以,他開始學做農(nóng)活,學打魚,雖然做的沒有韓童好,可是一直在努力的做,這種行為的轉(zhuǎn)變,也是一種很好的偽裝。
是的,他必須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