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完武第二天,四國的使臣們便啟程回國了,那位南夏使者雖臉色不好卻也是一同離開了,連封妃儀式都沒有留下來參加。
南夏公主就這么進(jìn)了宮,住進(jìn)富麗堂皇的云瀾宮,殷初按例辦了一場符合規(guī)格的封妃儀式,其實殷素琬知道,若不是怕她生氣,殷初想辦一場空前的盛大的封妃儀式來表示他對這位南夏公主的重視。
雖讓南夏公主成為四妃之一已是無可更改的事實,但能避免老臣們對新帝的不滿便避免一點。
殷初不懂,她這個做姐姐的應(yīng)該耐心教。
殷素琬給殷初選的老師也有眉目了,她沒想到陳閣老會愿意親自來教殷初,那是真正的三朝元老,見慣了朝堂詭譎,又是一番忠心,自是再好不過了。
只是,派去打探琉王消息的人卻是一無所獲,往往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真的無辜,二是藏得太深,殷素琬不希望是第二種。
因著南夏透出的不對勁,殷素琬抓緊把弓弩的制作教給了軍中的巧匠,不同于她一無所有的開始學(xué),有基礎(chǔ)的人總是一點就通,再加上若兒的協(xié)助,五百只弓弩很快就制作完畢。
雖說功效比不得她精雕細(xì)琢的那一把強(qiáng),但勉強(qiáng)也有三箭齊發(fā),有些好的也能四箭齊發(fā)。
有了一批殺傷力強(qiáng)大的武器后,軍隊的實力便是能提一個檔次,有什么緊急情況也能更好地應(yīng)對。
殷素琬挑了一批身強(qiáng)力壯的士兵,組織他們練習(xí)使用這種弓弩,而新的一批弓弩也在緊鑼密鼓地制作中。
這一晃便是兩個月,除了那天比完武慕祚抱著殷素琬回去之后,兩人便沒再怎么見過面,殷素琬忙著她軍營的事,慕祚回府就上島,即使偶爾碰見,也不過是淡淡地維持面上的夫妻和睦給外人看。
殷素琬本打算在慕祚登基大典后給他辦選秀,后宮不穩(wěn),前朝難定,她雖不喜那些后宮女子的爭斗,卻也明白這是根基不穩(wěn)甚至被人看做傀儡的少年帝王想要拉攏朝臣最好的方式。
然而,還沒等殷素琬開始籌辦起來,一切就被打破了平衡,選秀不得不提前夭折。
江南水患,這本不是什么大事,歷朝歷代都發(fā)生過,只要賑災(zāi)銀子到了,將大壩重新修繕起來便是。
可十萬賑災(zāi)銀兩不翼而飛卻是震驚了朝野。
往常不是沒有銀子被克扣的事情,可十萬銀兩人間蒸發(fā)卻是讓人心生膽寒,那么大的數(shù)量,是如何掩人耳目的,這該有多大的勢力。
不少老臣將目光放在慕祚身上,能夠做到這般不讓人發(fā)覺的也只有攝政王了。
不只老臣這么想,殷初更是如此,他直接就開口厲聲質(zhì)問道,“攝政王,你來說說到底是何人盜取了這賑災(zāi)銀子?!?p> 少年冷厲的眉眼對男子絲毫沒有任何影響,慕祚依然同往常一般站在那里,淡淡的嗓音,語氣甚是涼薄,仿若事不關(guān)己,“臣不知?!?p> 新帝與攝政王之間這一番對峙,哦,不,少年帝王單方面的挑釁,引發(fā)了不同派朝臣間激烈的爭執(zhí)。
那些老臣自陳閣老成為帝師之后也都漸漸堅決地表明了立場,如今朝堂兩方對峙的局面越發(fā)明晰。
最終這局面以殷初的一句“那就派攝政王前去賑災(zāi)吧”作為終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