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極其簡樸的馬車搖搖晃晃地駛過泥濘地,朝著深山而去,車?yán)锏呐邮謸沃^,一臉的疲態(tài)。
一旁的侍女心疼地為女子扇著風(fēng),“娘娘,您這又是何苦呢,您何苦拒絕皇上安排的轎攆,偏要乘這破爛的馬車,您的身體根本撐不住的啊。”
女子撐著頭沒說話,她的目光透過車簾望向外面。
何苦呢?
她也在問自己,可是她害怕這皇宮了,在別人眼里她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寵妃,皇后在她面前也討不著好,可事實上呢,她從來就沒有真正認(rèn)識過那位口口聲聲說著愛她的皇上。
青梅竹馬一路走來,她相信他對她是有感情的,不然也不會她說什么他就答應(yīng)什么,可或許是他變了,也或許是他從來就沒有真正看清過他。
她的大公主生了重病,查出來是皇后害的,她想讓皇后得到應(yīng)有的懲罰,可他卻說那是皇后,不能動,動了會動蕩朝廷,江山不穩(wěn)。她明白,所以即使她再難受她也可以忍,以江山為任,這是她從小就在學(xué)的道理。
可是那一天,她在屏風(fēng)后親眼見到皇上是用多么風(fēng)輕云淡和居高臨下的語氣說出包庇太子,皇子的話,又對一個被折磨而死的小姑娘有多么不以為意,還有對一個十歲孩子的趕盡殺絕。
在那一刻,她忽然意識到,和她從小一起長大的那個天子已經(jīng)不是從前的模樣了,權(quán)勢和地位已經(jīng)將他腐蝕,而她六歲的皇子竟也能做出草菅人命的事情。
她忽然害怕起這皇宮了,所以她自私了,她不要孩子了,她逃走了。
她還記得離開那天,她的兒子的病還沒有好,卻拖著病軀追在她身后大喊,“母妃,不要走。”
她不敢看他的眼神,她害怕看見他的眼淚她會不顧一切地留下,她也不敢想,等孩子病好了,得知自己母妃去世的消息會有多么絕望。
終究是她自私了,六歲的孩子,就算犯了天大的錯事,也還有教好的可能,她只是害怕了,只是自私了。
所以她求皇上對外宣布她已經(jīng)死了,然后帶著她的大公主到寺廟靜養(yǎng),并求皇上把她的六皇子扔進(jìn)冷宮,美名其曰是保護(hù)她的孩子,實際上是她想借此來減少她的孩子被這皇宮腐蝕的可能。
皇上答應(yīng)了她,并給了她一份空白的圣旨,還安排了上好的馬車護(hù)送她去寺廟,她接了圣旨,拒絕了馬車,她說她既然“死”了,就不該如此張揚(yáng)。
可她只是害怕,害怕自己會心軟,她對皇上還是有感情的,皇上對她肯定也有,可她不想在皇宮繼續(xù)待下去了。
在寺廟的日子很寧靜,她每天為她的大公主祈祈福,為天下百姓祈祈福,她以為她就會這樣一輩子長伴青燈古佛。
可她的大公主突然沒了。
皇后下的毒,份量太重,大公主終究還是沒撐過去。
她想到了死,可是等她到懸崖邊想要一躍而下時,她看到了一個渾身是血的和她的大公主一般大的小姑娘。
她不知道小姑娘從哪來,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但她不可能放任小姑娘自生自滅。
她把小姑娘帶回了寺廟,小姑娘什么都不記得,而她在照顧小姑娘的時候也漸漸地把小姑娘當(dāng)成她自己的親生女兒。
于是,她決定讓小姑娘頂替她的大公主的身份。她教小姑娘讀書,教小姑娘練武,教小姑娘心懷天下蒼生。
可是她的身體不好,隨著小姑娘長大,她也一日比一日虛弱,小姑娘十三歲那年,她終于撐不下去了。
臨死前,她拉著小姑娘的手,求她回宮后好好照顧她的六皇子。
說到底她還是放心不下她在皇宮的六皇子,她的身體不好,她不知道她能活多久,也許從一開始她收養(yǎng)小姑娘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在她死后,能有一個人幫她照看著她的孩子。
她終究是自私的,縱是她后來將小姑娘當(dāng)親生女兒對待,也掩蓋不了她的目的。
但那個小姑娘,永遠(yuǎn)都是那么純凈的眼眸,溫暖的笑容,仿佛世間塵俗不能沾染她半分。
她想,小姑娘的娘親一定是個很溫柔,很美好的人,而她從一定程度上,也被那個皇宮腐蝕了吧。
最后,她至死也沒有再見皇上一面,皇上多次說要來看她,她都拒絕了,她不知道聽到她真的死了的消息皇上會不會難過,可再不相見才是他們最好的結(jié)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