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南下北方

倫理學

南下北方 寸鐵哪吒 1678 2021-12-30 09:04:22

  一、倫理學的基本邏輯理論1好人:柏拉圖:靈魂的構成有三個方面的等級,首先是理性,其次是激情,再者是欲望,世界靈魂最高的部分是神的影像和第一個創(chuàng)造物,其次是人的靈魂獨具理性,再者是動物的靈魂,雖無理性,確有欲望和激情,最低的是植物的靈魂,只有欲望??档拢喝酥詾槿?,人之所以具有價值和尊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能從事道德行為。2好的生活:人應該如何生活,是倫理學研究的核心,這個問題的答案,攸關每個人生活的方式

  3好社會:反面的例子:霍布斯道德工具論:道德本身沒價值,而只是一項工具。道德是“眼睛”本體論,而不是“眼鏡”工具論4好規(guī)則:羅爾斯正義論:1.付出和回報應該成正比2.弱勢群體理論:不平等的能力和天賦不能成為不平等分配的理由,政府必須予以補貼。二、倫理學的基本問題——義利之辨1幾種爭論善與惡的矛盾問題;道德與社會歷史條件的關系問題;應有與實有的關系問題;人的存在發(fā)展要求和個體對他人、對社會應盡責任義務的關系。2義與利的關系問題1體現了倫理學研究對象的矛盾特殊性。(人的糾結)2研究和解決其他一一切倫理問題的前提和基礎。(社?會的復雜)3貫穿于倫理思想發(fā)展的始終(歷史的演變)三、董仲舒主要思想義利觀:1.重義不輕利,尚義不排利2.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3.提出義與利的統(tǒng)一倫理思想:1純粹之動機論,董仲舒之倫理學,專取動機論而排斥功利說2天人之關系,董仲舒創(chuàng)立了天人契合的學說,3性未善說:董仲舒批判性地繼承了孟子性善論:他一方面認同孟子將人性中的仁義歸因于天,另一方面又批評孟子把人性中的善質當成美德,把“性未善“說成“性已善“,忽略圣人與普通人資質的差異.董仲舒認為天人相副,天道有陰陽,人性也有善惡.人所以能為善去惡,不僅是因為人性好善憎惡,還由于心有栣之節(jié)制功能.他提出“民性“的概念,說明“民有善質“,但“民未能善“,因此“性待教而為善“.4性三品論:董仲舒把人性區(qū)分為所謂“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所謂“圣人之性”,是天生的“過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岸敷庵浴保菬o“善質”的,生來就“惡”的,教化無用,只能采用刑罰的手段來處置他們。而“中民之性”,也就是萬民之性,是“有善質而未能善”,必須通過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5仁義觀:董仲舒從周朝興衰及秦朝暴亡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中,結合漢代當時社會歷史現實總結出只有貫徹實行儒家仁義思想才能真正的實現大一統(tǒng),因此他系統(tǒng)總結了先秦以來的仁義思想資料,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孟的仁義思想,對仁、義的內容進行了明確的界定,認為仁義的法則是治世所要遵循的根本道德原則和最高法則,對仁義學說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五、孔子的倫理觀孔子的思想特點——政治與道德密不可分、關于人性、仁、關于孝、忠恕、關于學問、涵養(yǎng)、關于君子。孔子的君子思想:很多,瞎扯吧。六、孟子性善論性善論,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提出的人性論述,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之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現,人之不為善,是違背其本性的。孟子把道德規(guī)范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系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論的出發(fā)點就是——性善論。七、王陽明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于認知實踐方面的。八、理想人格理想人格一般是指一定社會或階級所倡導的道德上的完美典型,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完美人格形象。是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的最高體現。九、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哥白尼的革命,德國康德哲學用語,喻指其批判方法在哲學上產生的影響??档略凇都兇饫硇耘小返?版序言中把他的批判方法看成是向自然提出問題,要求自然答復。這不同于以前的理性受教于自然就是理性反映自然的方法,這種批判方法從主觀到客觀而不是從客觀到主觀,就像哥白尼體系把托勒密體系中的太陽圍繞地球轉改成地球繞日旋轉。此即他所設想的批判哲學的哥白尼革命。哥白尼的革命用以說明批判哲學是一種新的認識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形而上學革命化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