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東晉朝堂
東晉太元二十一年,晉安帝繼位。當(dāng)年上元節(jié),都城建康顯得格外熱鬧。皇宮宮門外的甬道上,車馬絡(luò)繹不絕,全都是前來宮中赴宴的達(dá)官顯貴。他們從各自的府邸出來,一路上只看到滿城彩燈,還有出門玩樂的百姓,到處是歡歌笑語?;蕦m內(nèi)更是流光溢彩,肅穆的朝堂也多了幾分過年的溫暖意味,仿佛這個被胡人打得衣冠南渡、偏安東南的朝廷仍是太平盛世,北方的強敵、國內(nèi)王謝桓庾諸家門閥與皇權(quán)的內(nèi)斗,都在這片流光溢彩和人們彼此拱手拜年的友好致意中顯得不足為懼。
大殿上,十五歲的年輕皇帝像一尊木雕泥塑的佛像一樣,端坐在寶座上,眼神空洞地望著下面在各自酒桌前落座的臣子。倒是在他旁邊坐著的當(dāng)朝丞相、會稽王司馬道子,目光炯炯,眼神里滿是當(dāng)權(quán)者的傲慢。
在太監(jiān)通報聲中,年輕的宗室子弟司馬休之隨父親譙王司馬恬邁入大殿,向皇帝行禮。
皇帝見了他們,先偷眼看了司馬道子一眼,見他并無不悅,便對司馬恬說:“請起,快坐,久違了。家里一向可好?”
司馬恬回話道:“謝陛下惦念,臣都好。”
皇帝又指了指司馬休之:“這是幾郎???”
司馬恬道:“回陛下,這是幼子休之,是臣的第四子?!?p> 皇帝打量了一下司馬休之,贊嘆道:“好一個翩翩佳公子,今后可多來宮中,朕一個人讀書,甚是孤單……”正說著,只聽司馬道子咳嗽了一聲,皇帝便打住了,不再說下去。
司馬休之抬著頭看了看司馬道子,早聽說此人專權(quán),沒想到竟敢打斷皇帝的話,如此跋扈,真是亂臣賊子。他心下不忿,朗聲答道:“謝陛下,臣讀書習(xí)武,正有不甚了了之處,若能向陛下請教,臣求之不得?!彼f完,故意瞥了司馬道子一眼。
司馬道子一笑,“譙王,你這愛子,可是好學(xué)得很。”
司馬恬忙拉著司馬休之跪下,向皇帝磕頭,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說給司馬道子聽的:“犬子年幼無知,出言不遜,還請丞相見諒。”
司馬休之不敢違背父親,只好跪在地上,心中卻是不平,暗想,自己身為宗室子弟,匡扶朝政本來就是分內(nèi)之事,父王也是堂堂親王,何至于如此懼怕司馬道子。
父王老了,休之想。
司馬道子見他們父子如此,也不好再說什么,便一揮手,請他們起身落座。
司馬恬向皇帝和司馬道子謝恩,休之上前扶起父親,到一邊落座。司馬恬看了自己這個寶貝兒子一眼,知道他心里不忿,便悄悄地用力把他扶著自己的手握了一下。休之感到父親手上的溫暖和力道,抬眼看向父親。父子倆相視微笑,只不過,父親的笑容里有更多的無奈,兒子的笑容里是堅定和自信。
他們落座后,鄰近座位的親貴官員紛紛向他們敬酒。父子倆也與眾人敬酒閑談。休之覺得索然無味,便四周打量起來。
這時,太監(jiān)又來通報:“太子洗馬桓玄覲見?!?p> 司馬休之早就聽說過桓玄,他有個更為著名的父親——已故玄武公桓溫。太和年間,桓溫帶兵平定蜀地、三次北伐,斗敗王、謝諸家(即王導(dǎo)謝安后裔),獨攬朝政十余年,權(quán)勢不亞于如今坐在皇帝身邊的司馬道子,可惜晚年悖逆,他死后,桓氏失勢,卻不知道他這后人竟是如何。
他正想著,只見大殿門口,一個精明強干、儀容整肅的年輕人從門口快步走來,向皇帝和司馬道子行禮,口稱“太子洗馬臣桓玄見駕”,步態(tài)、禮儀皆是中規(guī)中矩。
再看司馬道子好像有些醉了,看了桓玄一眼,大聲問:“桓玄?我記得了,你父親桓溫要造反,你以為他這念頭如何呀?”
造反?
這兩個字甫一出口,朝堂上空氣頓時有些凝固。朝臣停止了低聲交談和互相的敬酒,霎時安靜下來。他們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桓溫時代,不說是門生故吏,也都與桓家有過或多或少的交往,此刻雖一個個表面上都恭謹(jǐn)肅穆,臉上面無表情,心里卻都紛紛揣度,司馬道子這話是什么意思,是要興大獄,還是要如何清算?是要殺人,要殺誰?
人們似乎已經(jīng)聞到了血腥的氣味。
處在暴風(fēng)中心的桓玄,卻并不慌亂,他跪了下來,從容地用雙手摘掉了自己頭上戴的進賢冠,平穩(wěn)地放在地方,然后俯身下拜,恭敬地說:“家父棄世已近二十年,丞相此言,不知從何說起?!?p> 滿朝文武都面面相覷,不知該不該幫桓玄說話。
只有休之站起來行禮說道:“丞相當(dāng)日與故宣武公同殿為官,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抗敵于國門之外,有功于國,丞相深知。今日佳節(jié),不可說笑?!?p> 他剛站起來,司馬恬就是一驚,再想攔他已經(jīng)來不及了。聽他說完這些話,司馬恬就知道,丞相不會放過他的,不禁擔(dān)憂起來。
司馬道子此刻醉態(tài)全無,把目光從桓玄身上,移到了休之的身上,仔細(xì)看了這年輕人一會兒,笑了起來,說:“譙王世子說的不差,當(dāng)年的事,我自然知道?!彼挚椿感?,說:“世子與桓玄年齡相當(dāng),果然是后生可畏。陛下!”
皇帝正在昏昏欲睡,被他猛然一叫,嚇得一激靈,忙問:“丞相有何事啟奏?”
司馬道子說:“啟奏陛下,譙王世子司馬休之、太子洗馬桓玄,二人出身顯貴,文武雙全,當(dāng)為國家建功立業(yè)。臣愿舉薦休之為晉陵太守、桓玄為義興太守,不知陛下以為可否?”
這擺明了是要將兩人貶出京去。
司馬恬剛想要向皇帝陳奏,想說這個兒子年紀(jì)太輕,十分頑劣,難堪大任;想說自己一把年紀(jì)了,三個兒子已經(jīng)病故,只剩這個小兒子在膝下承歡,懇請不要外放他出京才好,可沒想到,皇帝連考慮都沒考慮,就應(yīng)聲答應(yīng)了。
更沒想到的是,司馬休之竟然高興地說道:“謝陛下,臣出守晉陵,當(dāng)肝腦涂地,為陛下效力?!?p> 桓玄伏地未起,也說道:“謝陛下恩典,謝丞相超拔。臣去義興,也當(dāng)夙興夜寐,以圖報效?!?p> 司馬道子大笑,命人給他兩人賜酒,然后舉起酒杯,向群臣說道:“后生英俊,乃是國之干城。來,諸公隨我滿飲此杯,為此二人壯行!”
眾人皆舉杯。司馬休之與桓玄端起宮女送到面前的酒杯,向眾人致謝,又向?qū)Ψ竭b相致意之后,都把酒喝了,然后行禮退出了大殿。
大殿上,司馬道子一拍手,一群衣袂飄飄的女子來到殿上,音樂響起,女子們翩翩起舞,殿堂上又恢復(fù)了節(jié)日的快樂氛圍。
所有人都專心致志地看歌舞,只有司馬恬默默地看著兒子遠(yuǎn)去的背影,為他的前途擔(dān)憂。
休之對父親的擔(dān)憂一無所感,他與桓玄一同步出宮門,心里想的全是到了晉陵如何建功立業(yè)。
桓玄向他拱手,“剛才多謝世子仗義執(zhí)言?!?p> “既是仗義執(zhí)言,就是理之所在,桓義興何必言謝。”
當(dāng)時貴族、官員都習(xí)慣以官職稱呼對方,桓玄剛被任命為義興太守,休之便這樣稱呼他。寒暄了幾句,休之問,“敢問閣下出鎮(zhèn)義興,為政以何事為要?”
桓玄想了想,“人人都說,為政之要,要在得人。然我朝偏安東南,終非長久之計。玄以為,還當(dāng)安撫流民、獎勵耕織、厲兵備戰(zhàn),以圖北伐諸胡,還于舊都。”
他說出這番話,超出了司馬休之的意料。他本來只是看重譙郡桓家雖然現(xiàn)在勢弱,但仍是名門望族,可加以籠絡(luò),沒想到桓玄心懷天下,目光長遠(yuǎn),比起朝堂上那班木雕泥塑,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心里多了些敬重,拱手說道:“此言振聾發(fā)聵,閣下此去義興,必能勤于王事,晉陵愿與君互為唇齒,愿閣下與我各自盡力,有朝一日,你我重會于朝堂,匡扶社稷,掃平天下?!?p> 桓玄還禮,卻不覺一笑,往朝堂上看了一眼。
那大殿金碧輝煌,里面坐的不是傀儡皇帝,就是專權(quán)丞相,堂上官員們都曾他桓家的親戚故舊,卻只知逢迎丞相,不肯說一句公道話。堂上諸人碌碌無為,卻安居高位,在此尋歡作樂,而他毫無過錯,司馬休之只是仗義執(zhí)言,卻被貶黜出京。這是何世道?
父親曾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難道做兒子的就只能在小小的義興做個太守?
他當(dāng)然要回來。
他微笑著向休之行禮告別,轉(zhuǎn)身去了。
司馬休之目送他遠(yuǎn)去?;感偛排R去時投向大殿的一瞥,目光中隱隱流出出憤恨,休之有些警惕,但很快就被即將建立功業(yè)的興奮所淹沒。
今天是他司馬休之步入政壇的第一天。此刻的天空,月朗星稀,碧空如洗,總有一天,天下將在他的治理之下,也像這天空一般清明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