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也不二話,直接對文丑說道:
“待我破開城門立刻攻城?!?p> “主公,屬下愿帶三千兵馬攻城”文丑急忙到。
“主公,不可以身犯險”
兩位軍師也著急道。
“爾等不必多說,聽令行事即可?!?p> 說完董卓分出三千西涼鐵騎,直奔城門而去。
城上守衛(wèi)一看敵軍動作一陣騷亂,立馬稟報張舉等人。
張舉等人本來老神在在,在府邸安坐,待聽得守衛(wèi)稟報,也是一陣愕然,實在沒想到董卓行動如此快,立刻就要攻城。
一群人再也坐不住,徑直朝城墻而去。
張舉等人還未來到城墻,董卓已率兵奔至城下。
平襄乃小城,城高不過七八十來米。
居高臨下之勢并不明顯,守軍見西涼鐵騎氣勢洶洶而來,皆被震懾。
西涼鐵騎漢末精銳,三千騎兵沖鋒起來,竟有千軍萬馬之勢,實在震撼。
一陣手忙腳亂之后,守將令人備好防守器械,滾石落木熱油齊備,準(zhǔn)備給敵軍一頓大餐。
只是剛準(zhǔn)備好,城外一陣箭雨襲來,守衛(wèi)猝不及防,紛紛中箭倒地。尤其三支烏黑鐵箭,洞穿四五人后,去勢不止,射入房梁。
不待守衛(wèi)反應(yīng),董卓又率軍溜城而走不停攢射。
守軍雖眾,依然被壓的抬不起頭來。偶爾有零星箭矢射來,也造不成威脅。
尤其董卓動作迅捷,一箭三五發(fā),每箭都帶走數(shù)人,比現(xiàn)代狙擊槍更夸張數(shù)倍。
城頭凡是頭領(lǐng)模樣,盡在射殺之列,就連躲在城墻之后的守將也被穿墻射殺。
城上凡是有人冒頭,基本都無幸存之人。
如此射完一輪箭雨,城上已無人露頭。
趁此間隙,董卓率軍馬不停蹄,直奔城門而去。
一般城池,最堅固之處肯定非城門莫屬。
正常攻城,要想打開城門,至少需要數(shù)十人用原木,或攻城車不停沖撞才有可能攻開城門。
董卓的行動令兩方都有些傻傻搞不懂。
只見董卓陡然加速,單人獨騎,如同離弦之箭,一道殘影直奔城門而去。
但聽一聲轟隆巨響,城門已被巨力破碎,四散紛飛。
雙方一陣目瞪口呆,但董卓的西涼鐵騎可沒有停蹄,緊隨著董董卓穿過城門。
片刻之后守軍反應(yīng)過來,驚慌失措,欲奮起反抗,卻早已為時已晚。
董卓定天棒下,人影翻飛,瞬間清空一片。
接著西涼鐵騎沖鋒而來,更是一陣人仰馬翻。
其后董卓余部也緊跟而來。
董卓帶領(lǐng)鐵騎橫掃守衛(wèi),片刻之后已殺上城墻。
此刻基本大勢已定,城門在手,城墻也已占據(jù),只待里應(yīng)外合,消滅敵軍。
話說董卓碎開城門之時,張舉等人正趕至城墻。
看見董卓舉動,也是一陣癡傻。
待反應(yīng)過來都是一陣恐懼駭然,知道大勢已去。
一邊組織士兵攔截,一邊讓屬下保護著逃離。
只是很不湊巧的是,張舉等人正與攻略城門的董卓碰個正著。
董卓老遠便見一群衣著華麗之人狼狽逃串。
于是拍馬而出,沿途士兵不能阻擋片刻。
就算張舉手下所謂“大將”,也是一棍一個掃飛。
其實張舉手下雖無一流以上的大將,但二流武將卻也有兩三人。
只是在董卓手下,一流二流根本沒什么區(qū)別,就是一棒打死。
可憐這些人也算頗有武藝,還未開始就已結(jié)束。
要知道歷史上什么方悅穆順之流,在呂布手下一合不到就被斬殺。
其武藝還不如眼前幾位呢,卻也都能史上留名。
由此可見,有的時候人的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放對位置。
一陣橫掃之后,董卓已經(jīng)立馬眾人之前。
見眼前之人馬如龍,人如熊,人馬一立,宛如洪荒巨獸,氣勢驚人。
張舉等人早就嚇的肝膽欲裂,此刻腦中一片空白,紛紛跪地求饒。
董卓對一群酒囊飯袋興致缺缺,也懶得盤問,揮手讓人收押起來。
卻不知整個平襄城勢力,已經(jīng)被一窩端了。
董卓后軍趕至,與西涼鐵騎一起也是一陣橫掃。
平襄城內(nèi)張舉大軍雖有三四萬之眾,但早已膽氣盡失,不是奔走逃跑就是跪地請降。
董卓如此方式攻城,實在太快,不論敵我都還沒反應(yīng)過來就已經(jīng)大局已定。
賈詡沮授隨兵趕至,驚嘆不已,紛紛拍起董卓馬屁。
董卓嘴角一揚,心里頗為受用。
面上卻顯得云淡風(fēng)輕,當(dāng)然其實董卓也沒費幾分力。
接下來大小雜事自然不用董卓親自出手。
待城里殘余掃清,董卓一行也已到到達城內(nèi)最豪建筑,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