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賊有高人坐鎮(zhèn),朝廷大軍還未站穩(wěn)腳跟,便被其一陣沖擊,收攏潰兵之后才發(fā)現(xiàn),又損失一兩千人。
如此算來朝廷為剿滅山賊前前后后已損失2萬多大軍。
這些馬賊不僅奔行如風(fēng),善于騎射,還訓(xùn)練有素,一看便知非普通馬賊。
早在初次被襲之時,皇甫等人就已猜出馬賊是異族假扮。
正是如此才憂心不已,不知這些異族,沒有隨大軍一起撤退,是有所圖謀,還是有人唆使。
此時前往聯(lián)絡(luò)各郡守將之人還未回歸,必然是出了什么意外。
皇甫松,朱儁等人一看,如果不能得到各郡太守的支援,豈不是孤軍作戰(zhàn)。
于是便又連續(xù)派出兩撥人馬前往各郡,聯(lián)絡(luò)當(dāng)?shù)靥亍?p> 卻不知朝廷所派人員,還未至太守府便被馬賊攔截下來。
而即便有漏網(wǎng)之魚到了太守府,也見不到太守本人便被已經(jīng)秘密處決。
朝廷大軍還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是孤立無援,成了甕中之鱉。
而此時董卓,正大張旗鼓的出了太守府,欲往朝廷洛陽領(lǐng)罪而去。
賈詡又令人散播謠言:朝廷奸人當(dāng)?shù)?,誣陷大漢有功之臣,欲拿董卓問罪。
短時間之內(nèi)整個幽州之地,百姓民怨沸騰,為董卓打抱不平。
尤其是漁陽百姓,深知董卓一走,恐怕自己等人的太平日子又到頭了。
是以眾多百姓爭相阻攔董卓車架出城,并相互聯(lián)絡(luò)欲書寫萬民書,呈交洛陽請命。
董卓無法,只能出了車架,對百姓言:吾董卓無愧于心,既不能保家衛(wèi)國,更不能做那不忠不孝之人。
本想堅持前往洛陽,但漁陽百姓依然不肯放棄,圍住董卓,滿城苦求。
最后董卓無法,只能等待朝廷來人。
此時,皇甫嵩朱儁等人正在圍攻馬賊山寨,但莫卿所選之地易守難攻,又兵精糧足。
朝廷大軍進攻幾次,均無可奈何,只留下無數(shù)尸體,回歸本陣。
曹操等人滿懷信心而來,但沒想到出師不利,馬賊如此厲害。
還未到巢穴,就已經(jīng)被打蒙了,此時久攻不下,紛紛感到棘手無奈。
正當(dāng)幾個人一籌莫展之時,探子來報異族寇邊又攻破城池,前往幽州而來。
朝廷一行大驚失色,此時大軍不過萬余,又無險可守。
若遇異族定然免不了全軍覆沒。
一番商量準(zhǔn)備率軍退往最近的城縣,再做謀劃。
可惜莫卿等人根本就不給機會,一見朝廷大軍有撤退之意,立馬就前來圍追堵截。
朝廷大軍幾乎都是步兵,哪里跑得過異族。
而且異族精于騎射,一時之間朝廷大軍,又處于困頓之境。
大軍上下似乎都有些心驚膽戰(zhàn)了。
皇甫等人此時不得不邊走邊退。
前有異族威脅,后有馬賊追趕,不得已之下只好拼命退往最近的城池。
剛剛進入縣城之中,異族大軍就已趕至,正好被圍困于此。
朱儁等人無奈,只好命人拼死突圍,前往洛陽求援。
其實這些探子不過是董卓故意放走,若不然即便逃得過地上追兵阻攔,也逃不過天上神雕之眼。
不久朝廷就接到皇甫等人求救信。
靈帝有些惶恐,既震驚又無奈。
此時十常侍覺得機會來了,提議讓董卓鎮(zhèn)守幽州攻打異族。
之前朝廷上下一心問罪董卓,十常侍打心底是想幫董卓的。
但大勢之下,皇帝都立場一致,十常侍也沒有辦法。
此時境況不同,十常侍提議雖是一個辦法,但靈帝也有些為難。
前番才問罪董卓,后腳又令其攻打異族,實在有失臉面。
但眼看情勢危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立刻派人前去幽州傳旨。
傳旨太監(jiān)星夜趕往漁陽,卻沒想到董卓接到圣旨之后,竟自稱待罪之身,并且稱病不出。
聞聽此信,朝廷上下一陣大罵,稱董卓挾功自傲,趁火打劫,枉為大漢之民。
最后一陣商議,決定赦免董卓之罪,并封為幽州刺史,武威侯,十萬石糧草,以助其抗敵。
董卓還是不受,靈帝連續(xù)派人急下三道圣旨,并擢其為征北大都督,戰(zhàn)時可兼領(lǐng)并涼二州軍事,并百萬石糧草。
這些自然是董卓通過十常侍之口所傳,靈帝本不欲應(yīng)允,最后沒有辦法,不得不應(yīng)。
如此,董卓才勉強出征。
結(jié)果卻令人大跌眼鏡,董卓一動異族猶如驚弓之鳥,聞風(fēng)而逃。
退至關(guān)外才重新駐扎。
朝廷上下一陣瞠目結(jié)舌,董卓之威竟已至此。
朝廷束手無策的異族,在董卓手中竟隨手可掃,一時之間,心思復(fù)雜。
如此一來,短時間內(nèi)是動不了董卓了,幽州正式也落入董卓之手,一時安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