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半天,終于有太監(jiān)出來叫楊小寶進去。
看來,這事情終于有點眉目了!
進了太極宮,楊小寶還是挺有禮貌的,古代的這禮節(jié)相當重要,不過唐朝這兒,倒也不用下跪行禮。
“草民李劍山,參見陛下!”
楊小寶還是采用抱拳的方式,微微彎腰,聲音洪亮。
御座上,皇帝李世民的確很有帝王風范,這可是千古一帝啊,不管他在玄武門事變中如何被人詬病,但至少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難得的盛世。
就沖這一點,李世民就應該得到尊重。
李世民看了楊小寶也是頻頻點頭,說道:“賢侄免禮!”
“謝陛下!”楊小寶又回道,然后站直了身體!
李世民看了李道宗一眼,說道:“道宗,你這不錯啊,把劍山撫養(yǎng)這么大了,上一次朕看到他的時候,還是個小娃娃呢,現(xiàn)在都成了小大人了!”
“托陛下的福,小兒這些年沒病沒災,現(xiàn)在終于可以為陛下分憂了!”李道宗趁機出來,說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劍山賢侄,剛才你父王說你有破渤遼之策,今天當著滿朝文武,你就說說看,若是說得有理,朕定有重賞!”
“是,陛下!”
見李世民開了口,楊小寶也沒有藏拙的意思。
這部電視劇的情節(jié),他非常了解,自然知道如何擊敗渤遼國,而且,他手里還有薛仁貴這個大殺器,能說的當然不會少。
“陛下,諸位文武前輩,請恕晚輩斗膽了!小小渤遼國,實在是有點不自量力,竟然敢與我大唐作對!首先,雙方的國力對比,我大唐可以徹底碾壓渤遼國!從這一點,我們大唐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出兵是必然的!此次出兵,乃是進入對方的國土作戰(zhàn),對我軍而言,天時地利已經(jīng)不占,所以,我們也必須做充分的重視。晚輩對渤遼國有些研究,其實他們的國主并不想對我大唐作戰(zhàn),這些年我大唐的聲威,對周邊小國震懾力相當?shù)拇?,他們豈敢造次?但是渤遼國的兵馬大元帥鐵世文野心勃勃,不安現(xiàn)狀,一直都想取渤遼國國主而代之。這次的兵災,就是這個鐵世文挑起的。此人武力倒也不錯,但此人有勇無謀,身邊并沒有善于指揮大兵團作戰(zhàn)的人才。倒是他的夫人善于使毒,這一點晚輩已經(jīng)想到了對付她的辦法!渤遼國還有一名武將比較厲害,這人叫安達爾,不過他和鐵世文一向不和。晚輩之見,我們不但要正面對付鐵世文,還要離間他和安達爾的關系,同時盡量將渤遼國國主先救出來,如此一來,我大唐必勝!”
楊小寶的話說完,李世民這頭點的更加的頻繁了。
殿上文武大臣也議論紛紛,顯然對楊小寶的發(fā)言,都挺滿意的。
李道宗更是得意洋洋的出來,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我兒劍山所言,句句有理,還請陛下定奪是否出兵!”
“不錯,劍山賢侄所言有道理,就憑鐵世文,也敢與我大唐作對?”程咬金也站出來,同意楊小寶的意見。
“陛下,那就出兵吧。”
“出兵!”
“陛下,教訓鐵世文!”
.........
看到眾人紛紛請戰(zhàn),李世民也拍了桌子,說道:“好!那就出兵!那不知何人掛帥?”
“陛下,老臣愿意掛帥出征!”
尉遲恭馬上就跳了出來,說道。
現(xiàn)在秦瓊病重,朝中能夠掛帥出征的大將并不多,所以,尉遲恭就跳了出來,想要過一把元帥癮。
程咬金馬上懟道:“大老黑,你這大字不識幾個,也敢掛帥?你羞不羞啊?”
尉遲恭怒道:“你比我也好不了多少,大哥不說二哥,你得意什么勁兒?滿朝文武,放眼看去,還有誰比我更適合掛帥出征?”
“當然是我秦哥了!”程咬金馬上不客氣的說道。
“秦瓊?他現(xiàn)在躺在病床上,怎么出征?不是我不尊敬他,現(xiàn)在他要是出征,肯定必死無疑!到時候還會連累我大唐軍隊!”尉遲恭不以為然的說道。
就在這個時候,殿外有人說話:“誰說老夫不能出征?”
緊接著,一個病懨懨的老頭走了進來,這人自然是秦瓊了!
楊小寶剛才才一直偷偷打量朝中這些人的數(shù)據(jù),尉遲恭的武力還真是不錯,這都老了,還有85的武力值。
不過秦瓊進來之后,楊小寶更加感慨,這個大唐的戰(zhàn)神,現(xiàn)在大病纏身,武力值居然還有90!
真不愧是戰(zhàn)神啊!
想想劇情,這秦瓊馬上就該舉鼎了吧?這也是取死之道,很快就會元氣大傷,被鼎落下來砸傷,然后死掉。
既然自己來了,當然不能坐視不理,能讓秦瓊多活一段時間,那也是好事情。
楊小寶隨即就站了出來,大聲說道:“諸位叔伯,請聽小侄一言!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諸位叔伯都是我大唐的開國元勛,若是出征,鐵世文都不是你們的對手!但殺雞焉用宰牛刀?不如讓小侄替諸位叔伯出征,若是小侄不敵,到時候打了小的,你們老得在出面也不遲啊?!?p> “我兒說的沒錯!大家現(xiàn)在都老胳膊老腿兒了,再出征,豈不是顯得我大唐后繼無人?陛下,微臣建議,讓我兒李劍山掛帥出征,秦懷玉、羅通為副將,尉遲寶琳、尉遲寶慶、程處默等小公爺為先鋒,擇日出征,請陛下定奪!”
李道宗馬上出來策應,這下子,老家伙們都清凈了下來。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劍山賢侄,領軍出征,可不是小事,朕還需要考慮考慮!另外,你從未領軍出征,也沒有什么名氣,可知如何服眾?若是麾下將士不聽你指揮,那可如何是好?”
“啟稟陛下,小侄也算飽讀兵書,也懂得為帥之道,那就是要御下有方!陛下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便是小侄的榜樣!為帥者,武力只是一方面,謀略和統(tǒng)率才是重中之重!小侄對渤遼國的軍情如此了解,恐怕朝中無人能及吧?統(tǒng)兵之道,恩威并施,量才而用,這一點,小侄也不遑多讓!若是有人不服,大可以和小侄比一比,小侄也不想欺負他們,到時候小侄就出一個家將,如果他們能夠過了我這家將這一關,到時候小侄就將帥印拱手想讓,陛下,如何?”
楊小寶說道。
李世民聽了,非常滿意,他這輩子領軍出戰(zhàn),手下這些哪個不比他的武力強?但是他的謀略和手段,卻比這些猛將強了不知多少倍,加上自己皇族的身份,讓這些人一個個的服服帖帖。
這一點,楊小寶算是說道他心坎上去了。
而楊小寶也愿意比試,這證明他并不剛愎自用。
只是,這口氣似乎也有點大吧?讓一個家將出來比試?這家將難道是哪個兵法大家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