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這么美,
我們不應該一直停留在原地,
多出去走一走,
你會找到更多活下去的理由。
今天的故事很扎心,
相信每個人都會遇到過。
可是人生本就無常,
有些人終究都是會錯過的。
緣分,就是這樣的奇妙,把本來一輩子也不可能有交集的兩個人牽引到了一起。
這不是一份屬于二十歲的鮮活浪漫的愛情,而是屬于兩個已過而立之年,飽嘗世間冷暖的樸實厚重的愛情。
她叫張小于,從名字上看,父母就從未對其寄予過什么厚望。
但并不是不愛她,只是覺得女孩子有個名字就可以,長大后找個好人家嫁了,無需肩挑光宗耀祖的重任。
于是,她也就這樣糊里糊涂地長大,糊里糊涂地活著,沒有目標,沒有理想。
但是她確是心地純良的女孩子,那種純,像什么呢?
就像她前夫的評價:你的眼神會讓人覺得下輩子還要和你在一起,你的心地是那么善良,讓人不忍心欺騙。
這評價自然是發(fā)自內心的,不是哄騙,可是為什么他又成為了“前夫”,而不是執(zhí)手到老的愛人呢?
這大概就是我們世俗世界里的所謂“三觀不同”吧。
他們結婚五年,育有一個三歲的女兒。
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可是在她的家里,卻感受不到父親對女兒的寵愛。
似乎女兒真的是愛情的附屬品一樣,父親除了白天工作賺錢,下班更多的時候都是與手機為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
女兒在他的世界里就是小透明,偶爾抱過來逗一逗親一親,也算是父女親情的本能了吧。
這也是張小于慣的,因為她在女兒出生后不久,就辭去了銀行職員的工作。
對,是主動辭職,撇下了她父親給她找下的“鐵飯碗”。
因為她發(fā)現(xiàn),自己活了這么多年,似乎“自我”都是游離在外的。
從小到大順風順水的生活都是被安排的,她只需伸手接著就好。
在她沒有孩子之前,并沒有認為這有什么不妥,而是安然地享受并感恩著生活給予她的一切。
都說女人在生了孩子之后會迅速成長,張小于就是例子。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自我缺失”了。
或許是因為從懷孕期間,就在看各種育兒書和心理書的原因吧,她學會了一個詞,叫做“自我入駐”。
許是天生的靈性,她對這些書看得津津有味并頗有感觸。
于是她準備陪著女兒重新成長一次,尋回自我,就毅然辭職回家做了全職媽媽。
愛人并沒有極力反對,但是不支持就已經(jīng)說明了他的態(tài)度。
他對張小于每天清潔家里的衛(wèi)生很不屑一顧。
他說人應該有社會價值,出去提升自己,這些家務活完全可以請個鐘點工來做。
而張小于卻認為清潔這個工作于她是很享受的,她特別享受清潔過程中,自己的專注和家里煥然一新時,帶來的愉悅感。
她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也很少有手忙腳亂,著急焦躁的時候。
雖然是第一次做媽媽,可是她真的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
這種安然優(yōu)雅或許是遺傳了她的母親。
母親在她月子期間過來照顧她,就是把一切都安排得游刃有余、妥妥當當。
在女兒滿月后,她就讓媽媽回去了。
就連孩子生病這樣的事情,她都可以自己搞定。
所以,導致孩子爸爸在家里沒有什么存在感吧。
但是張小于不是故意的,她是真心享受和女兒一起成長的時光,也真心心疼在外工作的老公。
所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沒有一點怨言。
這和任勞任怨還不一樣。
任勞任怨多少有點無奈之意,而張小于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她是沉浸在這樣美好的日子里的。
所以,張小于的老公在家里找不到存在感。就在外面找到了存在感。
一個小同事把他當做偶像一樣崇拜著,不知不覺,張小于的老公就覺得自己深陷進去了。
他倒也光明磊落,直接和張小于攤了牌。
張小于心中雖有千千萬萬的不解,但是也沒有任何哭鬧,而是忍著心痛提出了離婚。
或許率先說出“離婚”這兩字,能夠保存自己的尊嚴吧。
這樣,在她三十歲那年,結婚五年,距離“七年之癢”還遠著的時候,他們離婚了。
前夫由于自知是自己的原因,所以選擇凈身出戶。
張小于一個人帶著女兒過日子,無論生活怎樣,她和女兒的睡前親子閱讀從未間斷過。
從女兒出生到現(xiàn)在,這就像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每餐飯之前都要禱告、感恩一樣。
她每晚都給女兒講故事。
在故事中成長的孩子是幸福的,女兒乖巧懂事,又極有想象力,經(jīng)常會給張小于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自媒體風行的時代,張小于也想去試試,因為她讀了太多的童書、育兒書、心理書,有很多感想不吐不快。
于是她經(jīng)營了一個親子閱讀的公號,每天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寫文章。
就這樣堅持了三年多,閱讀量、關注量在穩(wěn)步攀升,也有一些廣告商找到她合作。
她自己都沒想到,她竟然成了自媒體人,而且還可以賺到和女兒的生活費。
自此,她把前夫每月的撫養(yǎng)費悉數(shù)存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在她眾多的關注者中,有一位名為穆時的男子,很早便關注了她的公號,而且還加到了張小于的個人微信。
張小于不知道,這個男人已經(jīng)默默地關注了她兩年多。
他會把她發(fā)的每一篇文章都仔細閱讀,每天臨睡前如果看不到更新,他就會一直等,否則難以入眠。
他還關注張小于每天發(fā)的朋友圈動態(tài),但是從不點贊或評論,只是默默關注。
這一天是張小于的生日,她從未在朋友圈里發(fā)過自己過生日的動態(tài),但今天她實在是被女兒感動壞了。
她接女兒下幼兒園的時候,小女孩神秘地說要給媽媽一個驚喜。
張小于問:“是什么驚喜呀?”
女兒說:“回家您就知道了?!?p> 于是母女倆像往日一樣,有說有笑地回家了。
到了家,女兒請張小于閉上眼睛,再告訴她睜開的時候。一塊小小的巧克力蛋糕捧在女兒的小手上。
伴隨著一聲甜甜的:“祝媽媽生日快樂,永遠年輕漂亮!”
這塊蛋糕不算精致,而且六歲的女兒也絕不可能自己去蛋糕店購買。
于是張小于問:“這甜甜的充滿愛的味道的蛋糕是哪里來的呀?”
女兒掩飾不住自豪的樣子告訴媽媽:“我聽外婆說今天是你的生日,于是我告訴了幼兒園的老師,請她教我做蛋糕,我的老師很痛快就答應了,陪著我做了好久,這可是我親手做的蛋糕哦!”
張小于女兒的幼兒園是新教育,平時就注重帶孩子生活,做手工啊、做烹飪啊等等,所以才會有這小小蛋糕的出現(xiàn)。
張小于聽了后感動得不得了,于是就迫不及待拍了照發(fā)了朋友圈。
之后也沒再拿起手機,而是愉快地做了晚餐,和女兒一起享受這份生日禮物。
直到給女兒講完故事,哄她入睡之后,她起來把白天編輯好的文章發(fā)到了公號里,然后習慣性地拿起手機:好多條的祝福和點贊。
她一一看過之后,有一個名為“穆時”的消息映入眼簾。
不多,只三條:祝你生日快樂!生日紅包和請收下一直關注你的粉絲的祝福。
張小于挺意外的,很禮貌地回復到:謝謝,祝福收到,紅包就不收了,真心感謝您的關注和祝福!
發(fā)送出去不到一分鐘,收到了對方的語音回復。
點開的那一剎那,張小于就被這好聽的聲音吸引了:紅包不大,收下吧,看你那么開心,我也很開心,你高興我就高興。
磁性的聲音,張小于聽了好幾遍才想起來回復:謝謝!
于是也沒有再客氣地收下了紅包,因為直覺告訴她這個紅包可以收,雖然是陌生人的。
張小于有隨時清理微信聊天記錄的習慣,但是這條她一直保留著,只為那聲音。
張小于雖然像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一樣生活著,可是她也有著很多愛好。
讀書自不必說了,還喜歡做手工、插花和唱歌。
她因為女兒的原因,也是性格的原因,從來不約朋友出去吃飯、聚會。
只有兩三個閨蜜每個月見見面、逛逛街、吃個午飯。
晚上是一定會陪女兒的,對于現(xiàn)代人的吃飯、喝酒、K歌這一套路,她從來都是不屑一顧。
但是她喜歡沒事的時候在手機上唱歌。
又一個晴朗的春日,她做完了自己安排的所有工作,距離接女兒放學還有些時間,她拿出手機來點進了K歌平臺,選了首王菲的歌唱了起來。
自己很滿意,又隨手翻了幾個動態(tài),突然發(fā)現(xiàn)了“穆時”發(fā)表的張學友的歌,出于對聲音的偏愛和對張學友的喜愛,她點了進去。
那首《忘記你我做不到》簡直就像張學友原唱。
哦,不是,比原唱還有磁性。
她反復聽了好幾遍,一直到快接女兒的時間才退出來不聽了,她是一路哼著歌去接女兒的。
晚上在習慣性翻看手機的時候,她收到了穆時的微信:怎么,聽了我的歌也不給我送花?
僅這幾個文字就讓張小于的臉刷地紅了,幸虧女兒睡著了,沒有任何一個人看到她臉紅心跳的模樣。
她深呼吸一口氣,然后微笑著回到:“我沒有送花的習慣,只喜歡收花?!?p> “好,那你等著哈?!?p> 正當張小于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的時候,她的手機提示著她在K歌平臺有新信息。
點進去一看,全是穆時送的花。
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內心也很受用,因為她發(fā)現(xiàn)穆時聽了她所有的歌。
沒再回信息,而是甜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從此,張小于心里似乎多了一份牽掛。
她習慣性地每天點開穆時的頭像去關注他的動態(tài)。
在他的動態(tài)里,她了解到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是個生意人,是個愛運動的人,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但是她依舊每天會翻看一下,似乎成了習慣,也從不點贊或評論,只是默默關注。
他們就這樣在彼此的微信里關注著,在K歌里互相送著花。
偶爾穆時會給她發(fā)幾條語音,像老朋友一樣聊天。
這樣的狀態(tài)維持了一年多,有一天早上張小于打開手機,發(fā)現(xiàn)幾條微信消息,打開一看全是穆時發(fā)來的:
我喝多了,我好想你,真想見見你,但是又害怕見到你,我怕控制不住我自己。
張小于的腦子里突然像短路了一樣,空了好幾秒,然后她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當理智終于回歸的時候,她想回復信息,寫了幾遍又刪了幾遍,實在是感覺怎么回復都不對,于是擱置在那里。
對方也一天沒有音訊。
這樣又過了好久,他們之間沒有在微信上聊過天,張小于也沒有再唱歌,也沒有去聽歌。
她只是習慣性地翻看穆時的朋友圈,了解他的動態(tài)。
時常聽一聽他微信里的聲音,聊天記錄她一直保存著,只為這動聽的聲音,雖然簡短但已足夠。
不知不覺時間進入了夏天。
張小于喜歡春天的生機、秋天的靜美和冬天的雪,唯獨不喜歡夏天,因為她怕熱,怕曬黑。
可是一個專屬于我國的浪漫節(jié)日就在夏天,那就是“七夕”。
張小于已經(jīng)記不清自己有多少個七夕都沒有過了。
她也不在乎,因為她認為自己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無需節(jié)日來增光添彩。
于是,今年的七夕她也沒放在心上,早上起床依舊是給女兒準備愛心早餐,送女兒上學,買菜回家收拾屋子,寫文章。
當她把這一切都忙活完的時候,看了一眼手機,心驀地一跳:
我到了你在的城市,我們能見一面嗎?
是穆時發(fā)過來的。
這短短的幾個字讓張小于不知所措,她內心是想去見見這個聲音極為好聽又這么關注自己的男子,可是理智又在告訴她不能見。
就在她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手機又響了一下:
我正好來這邊出差,只是單純地想見見你,如果你實在為難,那就下次吧。
不知道為什么,剛才還猶豫不決的張小于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就下定了決心,打下了幾個字:
你在哪?晚上六點我去找你。
發(fā)完這句話,張小于內心其實是澎湃的。
她打電話給自己的母親,請母親幫忙接女兒并讓女兒在外婆那里住一宿。
母親自然是答應的,不論張小于編出什么樣的理由,因為母親深深知道自己的女兒太不容易了。
張小于安排好女兒后,坐在家里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卻又害怕時間過得太快。
她穩(wěn)了穩(wěn)心緒,然后開始梳洗打扮自己。
她不想太過刻意,所以就簡單地化了淡妝,挑了件自己喜歡的長裙。
然后就是靜靜等待,靜到她可以聽得見自己的呼吸聲。
就這樣,她在陽臺上靠著躺椅聽著自己的心跳,居然睡著了。
一覺醒來已經(jīng)是下午四點了,她簡單整理一下自己,就出了家門。
她不想開車,雖然路程有點遠,她依然選擇走過去。
因為她覺得在走路的過程中,還可以穩(wěn)定一下自己有點激動的心,也能理清一下見面時,該以怎樣的方式打招呼。
雖然是夏天,但是北方的城市,四點多已經(jīng)不怎么熱了,她就這樣優(yōu)雅地在大街上走著,不疾不徐,自然也不會出汗。
走了大概一個多小時,也快到了約定時間的時候,她也到了。
拿出手機發(fā)個信息:我到了,你在哪?
很快手機便收到了回復,似乎對方一直在盼著這句話:我出去接你。
幾分鐘后,一個陽光般的男子出現(xiàn)在了她面前。
她此刻才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認真想過這個男人的相貌,只是被他的聲音吸引了。
她想,擁有這么好聽的聲音,樣貌一定不會差。
可在這一刻,她覺得自己錯了,這哪里是不會差,簡直是太好了。
不能說帥到像吳彥祖那樣,但是也絕對是符合張小于的審美標準的。
一米八幾的個子,皮膚有點黑,但是黑得很性感。
雖然已經(jīng)到了油膩的中年,但是眼前這男人身上分明是清爽、干凈還有經(jīng)常鍛煉而顯得美好的體型。
她已經(jīng)完全忘記了自己剛才打的腹稿,竟不知該說些什么,愣愣地站在那里。
還是穆時先開了口:“小于,很高興見到你?!?p> 穆時是一眼就認出張小于的,因為她的微信頭像就是自己的照片。
張小于這才回過神來:“見到你也很高興?!?p> 就這樣的開場白,讓張小于以后每次想起都不禁覺得好笑,像中學時學英語打招呼的日常用語。
之后他們一起走進了一個不算高雅但是很干凈、溫馨的餐廳。
吃著簡餐,喝著紅酒,倆人像多年未見的老友一樣沒有陌生的感覺,互相說著自己的過往。
張小于了解到,穆時是擁有完整的家庭的,但是似乎不太幸福。
因為他的言語中能夠感覺出對生活的無奈,并且穆時說了好幾遍。
如果早一些認識張小于,她一定是他愿意娶的女人。
張小于沉默了,她更想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確實,如果他是單身的話,她也愿意和他進一步交往。
感情這東西真的是很神奇,不關乎時間,只要感覺對了,一切就都不重要了。
但是張小于很清楚一點,他在婚姻里。
所以,她必須克制自己的感情。
穆時自己干了杯子里的紅酒,臉稍有點紅了,看著張小于的眼睛對她說:“我想給你唱歌,唱一晚上的歌?!?p> 張小于愣了,唱歌?去哪?歌廳是不適合的。
但是她不想拒絕:“好啊,我愿意傾聽,可是你在哪給我唱呢?這里不合適吧?”
穆時笑了一下:“去你們這里的江邊吧。”
還真是個好主意,于是他們真的走到了江邊。
江邊很涼爽,但是人也很多,他們就這樣走著,也不說話,只聽著彼此的心跳,一直走到了遛彎的人都散了去。
他們找個地方坐了下來,穆時真的一首接著一首地唱了起來,唱的都是張學友的歌。
張小于沉浸在好聽的歌聲中,她覺得這是最美好的時刻。
不知不覺到了深夜,江邊已經(jīng)很冷了。
穆時決定把張小于送回家,畢竟唱一晚上的歌只是一個美好愿望罷了,現(xiàn)實是不能把張小于凍病了。
在這樣的年代,這樣的見面似乎太過時了吧?
可是張小于卻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這點就足夠她回味一輩子的了。
回家之后,她給穆時發(fā)了一條信息:
很喜歡聽你的歌,我知道我不可以想你,但是偶爾會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我想在想你的時候就去聽你唱歌,做一個純粹的聲音癡迷者。
聽你的歌聲就像你在我身邊一樣,雖然我知道你永遠也不可能在我身邊。
我會把今晚的美好記憶封存,只用于回憶,不用于憧憬。
出于本能,我會喜歡你,基于世俗,我不會讓第二個人知道我喜歡你。
我可以難過,但不可以破壞;
可以思念,但不可以巧奪。
愿你我,心中有彼此,更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