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牽宅返回,劉備臉上有些哀傷之意,畢竟自五年前,牽招隨父來幽州,兩人結為刎頸之交,五年友情,豈能說散就散,劉備自是比較痛苦,他深知此次離別,或許將是無期。
就是前世,二人再度再見雖是同一陣營,但屬性不同,那時的劉備奔逃袁紹門下,受到袁紹厚待,以為嘉賓,而牽招剛剛投奔袁紹門下,僅任校尉之職,位小而卑。
況且劉備曾經(jīng)是一州之刺史,雖先后被呂布、曹操趕出,但依舊是天下群雄之一,又因為政寬和,勸課農(nóng)桑,使徐州上下政令統(tǒng)一,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劉備又是一個不貪圖奢靡之人,勤政節(jié)儉,清廉如一,不斂財貨,又對臣下推心置腹,這導致劉備深受吏民愛戴,屬官忠誠無二。
同時二人相見,再也不復往日,雖然之前是知交,但由于袁紹外寬而內(nèi)忌,而且對劉備表面厚待,實際上猜忌之心更甚。隨后劉備與牽招再度離別,牽招鎮(zhèn)守邊塞,而劉備經(jīng)過多年流浪,終成一國之主,章武三年,劉備病故永安,此生真成永別了。
眼下牽招再度離去,劉備雖有心留下牽招,但終認為既然對方要走,自己又何必阻攔?況且年歲尚小,家中日漸清貧,阿母與祖父終日為生計忙活。
劉備臉色是心事重重,劉喬看出了劉備心事,遂安慰道:“阿弟,牽君雖返鄉(xiāng),但終有一天,還是會與汝相見,近日聞涿縣有大儒回鄉(xiāng),我欲勸說阿翁,讓你前去拜師。我想阿翁會答應的?!?p> “阿姊,知我也,我聽聞此人乃范陽人,姓盧,名植,字子干,曾受教于師太尉陳公伯真,又得好友鄭康成推薦,前往關西拜大儒馬季長為師?!?p> “嗯,我也是聽聞此人性格剛毅,年少便有節(jié)操,常懷匡扶社稷,救濟世人之志向,自關西歸來,便受到郡內(nèi)大戶等人資助,開設私學,教授學子數(shù)百人。我想此人就是阿弟之良師。”
就在二人談起,門外劉雄已然聽到,便道:“玄德,聽聞你想拜師盧植。可有此事?
劉備回道:“正有此意。
“嗯,盧子干確有才干,我書信一封,玄德交給涿郡李立,那人是我舊吏,曾受提拔之恩,還算是個干吏,眼下正好擔任郡國文學,聽聞盧植回鄉(xiāng),其便向府君舉薦,據(jù)說與盧子干是同鄉(xiāng),有些關系,只是其性格上有些缺陷,比較自傲,如果此路不通的話,汝可去私學試試。
劉備立刻跪拜在地,道:“阿翁,為大郎之事,操心如此,大郎必不負祖父。劉雄扶起劉備,扶須笑道:“孺子可教也。”
越二日,劉備攜書信,前往涿縣,隨行還有簡雍、劉德然二人。官道之上,往來的商旅,大戶家的車馬,不時的在劉備牛車前快速移動,而劉備坐在牛車內(nèi),外面趕車的依舊是忠伯,劉忠年愈花甲,仍然忠誠劉氏,得知劉備要前往涿縣,便駕來牛車,載劉備一行。
劉備推脫不得,只好上車,離涿縣城越來越近,劉備就只感到懷中的書信分量,這是祖父拼著老臉,為劉備求來的一份書信。劉備說什么也要保住。”
涿縣城下,牛車徑直來到郡國文學府上,等劉備下車之后,劉備便讓忠伯回家。
劉忠卻道:“我就在門口等待公子出來,然后載公子去私學?!?p> 劉備無奈,只好如此,忠伯年逾花甲,應該在家養(yǎng)老,為何還要繼續(xù)勞累自己?祖父以忠伯年老,給忠伯家近二十畝旱田、五畝水田,還有一間三進的院落,以為養(yǎng)老之用,但劉忠卻言,我受劉家之恩,此生必然為劉家效死而已,怎會貪圖劉家財物,遂堅決不受,但在祖父堅持之下,忠伯將田契房契交給長子,而自己繼續(xù)為劉家趕車。
劉備來到門口,見不少人前來投遞信件,多有衣著華貴者前來,車輛云集,而劉備則一襲深色的衣裳,有些大,但這身衣服還是大人當年的,只是改小了,就由劉備繼續(xù)穿著,劉備雖然出身幽州劉氏,但家中祖父、父親皆是清廉之人,不蓄財貨,故而家中一直清貧度日,但鄉(xiāng)人都敬重劉雄,常有人資助。
劉備也從未有自輕之心,故上前拜道:“涿縣劉玄德,前來拜會郡掾祭酒李君,還望通報一聲。劉備說罷,便將手中信函遞給管事。
管事接過來一看,只見信函上寫著:“致郡國文學李氏,劉雄元毅筆,管事遂道:”原來是元毅公之孫,請稍等片刻,這就前去稟報。說罷,管事便進入府內(nèi),而四周之人,都向劉備看來,而劉備在眾目睽睽之下,也未有失禮之處,只是恭敬向眾人施了一禮。
眾人見劉備如此知禮,其中有人贊道:“果然是元毅公之后,面對眾人,也不失禮節(jié),哪像某些人粗鄙不堪,只是家中有些資財,還想拜師盧公,真是笑話?!?p> 待其說罷,人群之中就有人回擊:“也不知剛才是何人在此,搖唇鼓舌,自家大人就是一小吏,竟也跑來郡國文學處,想要拜師盧公。原以為汝等是何儒雅之人,沒想到只是一個行事反復,言語粗俗,還慣為含沙射影,以元毅公之孫知禮,暗指他人,也不看看自己是何人,粗鄙小吏也。”
見人群之中有人回擊,剛才之人是何人在說話!人群之中走出一人,面容較呈麥黃色,身材有些壯,穿著一身淺色深衣,年紀大概在十二三歲。
只見此人作輯道:“在下廣陽士仁,字君義,試問閣下高姓大名。對方回答:“在下良鄉(xiāng)陳祿,涿郡門下督賊曹陳福之子矣,剛才回擊汝等,便是我。
而劉備聽到士仁兩字,頓時氣血上涌,就要爆發(fā)一樣,但隨即平靜,他很明白,荊州到底是如何失陷的?
關羽傲上而媚下,輕視士族,而善待士卒,與士仁、糜芳不和,后來士仁、糜芳運輸糧草半路失火,導致糧草還未到達前線,便已經(jīng)被燒毀大半。關羽揚言回公安處罰二人,二人害怕,加之荊州士族不滿關羽作為,推波助瀾,又因關羽北伐襄樊,帶走荊州三分之二的人馬,留在公安、江陵等郡縣的人馬本來不足,這才導致被東吳偷襲。
但劉備還是不能輕易饒恕士仁,此人究竟如何,其心志如何,劉備還要看下,再做決定。
而陳祿,此人倒是有些不熟,不知此人究竟有能力。
二人結束之后,便開始不停爭論,都想把對方趕下去,但兩人明顯才學不佳,話語之中有多處錯誤,劉備也懶的去糾正了。劉君請里面走,我家文學有請。劉備作揖道:“多謝。管事,
隨即劉備便跟隨管事,向內(nèi)院走去。宅院占地頗廣,還建有亭臺樓閣,又有香樟名貴花草生長其間,綠蔭之下,倒是相當愜意。
劉備被管事帶到一間屋舍邊,明顯就是書房,只見屋內(nèi)案臺上跪坐一人,穿著為深褐色服飾,發(fā)髻上則用劉氏冠固定,此冠乃高祖所制,又名長冠,乃是官吏乃至儒生,常用來固定發(fā)髻之物。坐上之人面色較白皙,顯然養(yǎng)尊處優(yōu),手中筆觸在簡牘上書寫著什么,倒似學富五車之人。但舉止投足之間,十分輕佻。
劉備施禮道:“在下劉備,字玄德,拜見郡國文學。那人從眼角瞟了一眼劉備,然后道:“元毅公近來可好?
“家祖身體硬朗,不過已經(jīng)從范縣辭官歸鄉(xiāng),現(xiàn)為族學祭酒,專心教授?!?p> 那人頷首道:“元毅公辭官,我也有所聽聞,剛才元毅公所書,我也看過,盧植乃郡內(nèi)專請來辦學之人,其是否收下爾等,我也不知,只是想要拜師盧植,得有才學,元毅公信函之中有提到你字玄德,可知玄德二字何意?
劉備回道:“此乃吾父臨終之前,為吾所取之字,意為玄謂幽潛,潛行道德。上首之人嗯了一聲,遂道:“汝父為汝取玄德二字,可見寄托之意甚大,但玄德二字,關西有玄德先生法真,而你一區(qū)區(qū)垂髻稚童,總角少年,汝父竟取如此之字與爾等,當真犯尊者諱,汝應當避諱。
劉備答道:“關西雖有玄德先生,但家父雖取同字,但也非是犯尊者諱,玄德先生德行高潔,而劉備自是仰慕德行,以為玄德二字,乃是告誡自己應當學習玄德先生的德行,豈能說是犯諱。
“就算如此,元毅公信函所言,雖是求請,但言語之中句句是告誡后輩之意,元毅公既知天命,都該好好養(yǎng)老,休要以老吏教育后吏,雖有恩于吾,但也該知道理,昔日元毅公擅自去官,本就與法不合,今日卻不顧臉面,為孫求請,當真以為理都是人情,任意買賣?”
劉備聽其話語中,有詆毀祖父之語調(diào),心想:“此人與前世之督郵,真是一丘之貉,看似儒雅,實際上是傲下而媚上,祖父與你有提拔之情,爾等不思往日,竟然以禮壓人,真是可恨?!?p> 于是劉備回道:“文學之言,劉備不敢茍同,祖父在任多年,功績卓然,而上官不思體恤,公然索賄,阿翁這才棄官北返,離去之日曾書信上官,并非擅自去官,至于求請之事,乃是阿翁厚下臉面為孫而已,此人之常情。”
李立見劉備,便道:“哦,原來如此,有趣有趣。余剛才只是試探一二,心中甚是有愧,這就為玄德書信一封?!?p> 劉備回道:“文學剛才言語已經(jīng)冒犯家祖,在下不能接受。說罷劉備便轉身離去?!?p> 見劉備拒之,李立只是看了一眼劉備,不作態(tài)度,隨后又伏案寫作。而管事喝道:“我家郎君感念當年元毅公之恩,這才與你寫就薦文,不然就爾等穿著,也配進門。”
劉備聽罷,心下怒意叢生,但隨即又平靜下來,他不想因為這等犬馬之徒,觸發(fā)律法,不過這仇早晚都要報。劉備隨后拱手離去,離去之時,抬頭看了一眼,那如犬樣的管事,眼神很是冷淡,就好像在說你還不配我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