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別人,還得為孩子活下去。時間太久了,袁沐沐不值得奶奶為了五個子女付出了什么。只是在電視書籍里,看過很多死了丈夫的寡婦,日子都非常不容易。
實際上,在爺爺剛死的時候,奶奶還有婆婆活著。不過這位袁沐沐的曾祖奶奶,在七十二歲的時候改嫁,離開了袁家。這曾祖奶奶也不是袁沐沐爺爺的生母,是叔母。曾叔祖沒有兒子,過繼了自己弟弟的長子,也就是袁沐沐爺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爺爺是長子卻被過繼,家譜上爺爺和叔叔是承了兩枝,族譜也分開了。
由于爺爺早逝,曾祖奶奶改嫁,想必奶奶當時也背負了不少風言風語。這些可以想象,而除了這些,男女問題也是農村人很喜歡關注的東西。袁沐沐小的時候,見過爺爺的弟弟,二爺爺。這位爺爺有泥瓦匠的手藝,娶的媳婦是個麻子臉。麻子,就是出水痘留下的痘印。
奶奶年輕的時候很漂亮,袁沐沐好幾個大爺叔叔都叫奶奶“花娘娘”。什么意思呢?就是奶奶出嫁的時候,穿的漂亮,人也漂亮,“娘娘”是嬸嬸的別稱?!盎锬铩焙髞硎亓斯?,偏偏小叔子媳婦是個麻子臉,很是給了很多人想象空間。
袁沐沐這麻子奶奶不和奶奶說話,原因不明。據袁沐沐小時候聽到的,是說二爺爺給奶奶地里干活,被麻子奶奶看見,大鬧了一場,又找上門和奶奶吵架,后來就不說話了。不過,袁沐沐覺得自己奶奶肯定沒有那個意思。小叔子來給地里幫忙,是因為袁沐沐父親當時才十幾歲,根本出不了力,干不了活。大姑倒是快二十了,重體力活還是得男人來干。
奶奶和二奶奶幾十年不說話,日子照樣過下去。二爺爺家,和父親同輩的是袁沐沐的一個大爺和一個叔叔,這倆妯娌也鬧翻了,同樣不說話。袁沐沐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家二嬸要是也在家里住,說不定和母親也會鬧的不愉快。
只是,日子不能假設,只能接著過。
母親百日墳過后,袁沐沐父親就住在了工地上,全年無休。袁沐沐也很少再回娘家,回去看誰?
稀里糊涂地過了幾個月,在二寶出生的十幾天前,袁沐沐知道了袁震網貸過百萬的消息。拉下臉皮,找了好幾個從事法律行業(yè)的同學問了,錢是必須還的,利息可以商議。
催債的電話把老家村里一個家族的人都攪動了,很多人都打電話給袁沐沐?!澳懿荒苷胰丝纯?,是不是被人給騙了?”
“看能不能查查是不是經濟詐騙?”
“那么多錢都花哪里去了?車也沒有,房也沒有,也不賭博,都怎么花的?”
袁沐沐給袁震打了一個電話,結果微信上收到了一個欠債的圖片。
親戚朋友幾十萬,網貸幾十萬,還有信用卡也刷了好幾萬,這么多錢,怎么都只是數字?就沒有一點實物,騙也被騙的徹底。
袁震從小就不怎么愛說話,大了也是同樣。自從小的時候手指被他自己割傷后,寫的字也不怎么樣。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和袁沐沐差兩級,所以他們倆的老師基本上都認識。袁沐沐是不用老師操心就能學好的那種學生,文科很好,理科也不錯,要不是袁沐沐自己非要出去打工,大學也不是不能考上。
袁震就是讓老師比較頭疼的孩子。在剛上小學的時候,由于奶媽的溺愛,也由于東北口音,在學校里受很多同學孤立。這個學校是在隔壁村子,很多同學、老師都認識。突然有這么一個從小不在村里長大,說話還很奇怪的孩子,自然被很多人瞧稀奇。
袁沐沐也有口音問題,不過她是女孩子,小學時候男孩女孩還不怎么一起玩。女孩子之間也沒有孩子王的問題,袁沐沐適應的還不錯。
在袁震幾次哭著回家后,奶奶去學校找了老師。這下好了,奶奶一走,更多孩子覺得袁震沒長大,靠家長撐腰,還要奶奶去找門子,不好玩。中午放學時間是一樣的,記得有一次,袁沐沐都到家快吃飽了,袁震還沒回來。
袁沐沐回頭去找,可見著袁震了,一個人在路上走兩步退三步,不知道地上有什么好玩的。主要是就他自己,也沒別一起,放學不回家吃飯,真讓人生氣。
袁沐沐比袁震大兩歲,三年級,一個村同個班的有六個女孩。往往放學的時候幾個女孩一起走,袁沐沐也不好意思說要等著袁震一起。和袁震同班的有個同齡的男孩子,不過和袁震不怎么熟。去年過年前回家,今年秋天上學。這段時間都是和奶奶一起在家玩的時間比較多,自然和村子里的男孩子玩不到一起。
袁震在學習上也沒有袁沐沐的靈性,一年級考的就不怎么樣。上學期結束的時候,袁沐沐是語文數學都是九十多,袁震是剛及格。在聽到前幾名有小紅花,自己沒有后,回到家的袁震跟奶奶說沒有小紅花,說完就哭了。小孩子不太懂,也知道學習好有小紅花戴是好事。
奶奶是怎么哄的呢?“等奶奶去趕集,給你買個大的?!?p> 哭了的袁震,拿著獎狀的袁沐沐,奶奶更關注那個哭的。什么好的都給大孫子留著,想著大孫子給買肉吃,人老了也就只這點想法了。
可怕的是人沒有前后眼,看不到十年后。袁震借錢借到整個村,把奶奶、母親幾輩子攢下的好人緣給霍霍了干凈。
好人緣,掙起來難,破壞它卻很容易。
要是母親活著,她肯定是傷心的不行,幾十年的臉都被丟盡了。袁震竟然和袁沐沐說,母親已經去世不用給他操心說不定是福氣。
借給袁震十幾萬的表姐給袁沐沐打電話,“袁震說他要是死了說不定就好了,我說你怎么不去死?這孩子真是瞎了。你媽媽當年上東北躲的這么個東西,想死?這是人說的話嗎?”
好死不如賴活著,還是活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