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慣用的右手來持劍,而選擇了左手,樂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樂歌覺得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慣用右手的,對戰(zhàn)經(jīng)驗也大多數(shù)都是與右手為主力的人交戰(zhàn)所得。所以樂歌選擇用左手練劍,這樣在對戰(zhàn)之時對手就會比較被動,因為自己是長期與右手主力之人對敵,可對手肯定很少有與左撇子對戰(zhàn)的經(jīng)驗。
這樣的一個原因在拳腳功夫上或許看不出太多優(yōu)勢,但是在短兵交接之時,同樣右手持劍之人,正面對戰(zhàn)同樣一劍劈出,那么兩劍就會很容易交錯阻擋對方。但有一人是左手持兵的話,就會明顯看出差別,左手持劍正面揮出的方向與對手正面攻來的方向是同邊的,這就讓慣用右手的人猝不及防,在阻擋攻擊的時候就會非常的被動,難以運用出完全的實力來,很難適應(yīng)戰(zhàn)斗。
當(dāng)然右手持劍之人揮向左手持劍之人,后者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卻要好過前者許多,原因就是因為平日里大多交鋒之人都是慣用右手的。這就會讓后者相比較前者而言更容易抓住戰(zhàn)斗的節(jié)奏,為自己取得更大的戰(zhàn)機和贏面。
另外就是樂歌在左右手的運用上并沒有一直使用某一只手,也沒有學(xué)過什么拳法掌法之類的,所以就沒有慣用手的思維。所以他在最初練劍的時候就選擇左手持劍,根本不會有什么不便之處,等他熟悉了左手劍之后再聯(lián)系右手劍作為平常對敵所用,將左手劍作為自己對戰(zhàn)強敵的一種手段。
剛剛樂歌以枝干代替長劍做出了的動作正是劍十三式之中的劈劍式,是劍十三式之中最為簡單的一式。另外還有十二劍式,分別為抽劍式、帶劍式、提劍式、格劍式、擊劍式、刺劍式、點劍式、崩劍式、攪劍式、壓劍式、截劍式和洗劍式。
劍十三式可以說是在劍出現(xiàn)之后就一直存在的最基礎(chǔ)的劍式,也是在漫長歷史之中沉淀下來的最完美的劍式,樸實無華的劍十三式可道盡天下萬般劍術(shù),互相組合就可以成為劍術(shù),至于精妙的程度那就要看創(chuàng)造之人的戰(zhàn)斗經(jīng)驗和悟性了。
而劍十三式又有著不同的動作姿勢,比如抽劍式,分為上抽和下抽二法。其式均系持劍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劍尖向前方,主攻敵方手腕上下部位,向左右抽拉。
帶劍式分直帶與平帶兩種,直帶是持劍手手心向內(nèi),劍隨身后仰,順勢向后帶回,而平帶是持劍手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劍尖向左右平拉。
提劍式可分前提、后提二法,其式均系持劍手內(nèi)旋成手心向外,劍尖斜向前下方,手腕上提,提時中心前移或步進者為前提,中心后移或撤步者為后提。
格劍式分為下格與翻格,下格是持劍手手心向內(nèi),劍由斜下向上斜格敵腕,翻格是在敵人近身時避其鋒芒,持劍手由手心向內(nèi)內(nèi)旋成手心向外,使劍由下向敵腕翻格。
擊劍式分正擊和反擊二法,正擊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身平行于地面向前刺擊,反擊則是指劍尖著力點偏重外側(cè)的出擊。
刺劍式分側(cè)刺與平刺二法,側(cè)刺是持劍手手心向內(nèi),劍面豎直向前直刺,而平刺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面扁平向前直刺。
點劍式的持劍手手心向內(nèi),劍面豎直,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上向下點擊敵腕。
崩劍式分正崩和反崩兩種,正崩是持劍手手心向內(nèi),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下向上直挑敵腕,反崩的話就是持劍手內(nèi)旋成手心向外,涉筆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下向上直挑敵腕。
截劍式分為平截、左截、右截、反截四種,是劍十三式之中最為多變的一式,持劍手手心向內(nèi),以劍前部向前截敵腕為平截;向右閃身,劍向左方截敵腕為左截;反之為右截;持劍手內(nèi)旋成手心向外,劍由下向上截敵腕為反截。
攪劍式可分為橫攪與直攪二法,絞式均以劍尖繞腕劃圈,自己之手腕要避開對方劍尖繞行,側(cè)絞為橫攪,前絞為直攪。
壓劍式持劍手手心向下,使劍圣直向下壓敵劍,洗劍式為持劍手外旋成手心向外,劍面豎直由下向上撩擊,這二式與劈劍式都屬于劍十三式中最簡單的招式。
凡高低、斜正、曲直、左右、進退、伸縮、每一動作為一式,曰劍式。
劍十三式之間又有著對象之勢,擊與截對;刺與抽對;劈與洗對;格與帶對;提與壓對;點與崩對。天地有陰陽,既有順逆、相對、交錯,而后消長變化生焉,故此十二式其勢皆相反也,惟有攪劍式,則無論陰陽橫直,皆我自為之,不因人而成事,亦無于對抗者。
而劍十三式分別又有著不同的作用,大致可分為,擊、刺、劈、格、提、點皆有攻勢,截、抽、洗、帶、壓、崩皆有守式。而攪劍式則似攻似守,又兼有彼十二式之才能已成己勢,所以在劍十三式之中,攪劍式又有著能統(tǒng)眾而為師,相彼而后動,其態(tài)圓,得天地之正形,是為各勢之冠。
可以說在其余十二式之中,沒有任何一劍式可以與攪劍式相匹配或者敵對,都會被攪劍式化去攻守之勢,可以說攪劍式是劍十三式之中變數(shù)最多也是最為全面的一式。
此時的樂歌正在不停地以劍十三式在山澤畔來回揮動,既然決定了練劍自然是要全心全意的去練習(xí)基本的,能被劍意派強者都認可的劍式必定對劍道修煉之人有著非同小可的價值,而且樂歌的劍術(shù)還得靠自己去琢磨領(lǐng)悟,而基礎(chǔ)就是這劍十三式了。
練劍也是有著最基本的講究的,一眼神二手法三身法四步法,眼神手法很好理解,身法和步法則是練劍之人需要結(jié)合劍術(shù)來搭配運用的,將身法融入到劍術(shù)之中速度就會更快,將步法融入到劍術(shù)之中,劍術(shù)的運用就會得到提升。就像一年前圍殺空皓的二人之中,那個使刀之人就是以一種步法來達到積蓄力量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他的拖刀術(shù)威力,那么劍法之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現(xiàn)在樂歌還不用著急身法步法與劍術(shù)的契合,畢竟現(xiàn)如今連劍術(shù)都還沒有呢,加深基礎(chǔ)劍式的練習(xí)才是最重要的。劍十三式,講究眼手心相隨,目光所至就是劍尖所指,亦是心之神往,當(dāng)然這顆心很可能是一顆殺心。
練了大概兩個時辰,樹洞內(nèi)的青嵐終于選擇了出來,就待在另一側(cè)的山澤畔看著樂歌一次次揮動著不同的劍式,她覺得樂歌很無聊,練的東西也很無聊,而且還練的不是很好,這讓青嵐覺得看樂歌練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最終忍不住出聲道,“你的劍練錯了,你這樣子每次都將整一套基礎(chǔ)劍式練上一遍,很難得到其中精髓,尤其是攪劍式,本就可以涵蓋其余十二式,你每次在最后用上一次,這樣一來又有什么意義呢?”
樂歌停下來回望坐在山澤畔的青嵐,知道青嵐的話肯定不虛,畢竟她是云間花所化,對于法則的感悟她一定有著對正確的方向??煞▌t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感悟觸及的,需要從始至終一點點的去摸索,一口吃不出個胖子,哪怕樂歌體內(nèi)蘊含有劍道法則印記,也一樣要從最基本的練劍開始。
法則印記只是讓他有更大的可能性領(lǐng)悟劍道之中的一切,可如何尋找到自己的劍道這可不是法則印記能夠幫助的了的。樂歌本來是想以攪劍式最為收尾,以前十二式的熟練度和感悟來作為快速掌握攪劍式的敲門磚,可如今聽到青嵐的話頓時覺得有理。
攪劍式本就統(tǒng)眾劍十三,若是過早的去接觸或許真的沒有意義,其余十二式的聯(lián)系也不能讓自己快速的領(lǐng)悟攪劍式的精髓。畢竟一次次的聯(lián)系很粗淺,蜻蜓點水一般,很快就進入了下一劍式的練習(xí)之中,這就讓悟劍的過程被打斷、打亂了。
看著青嵐樂歌虛心開口請教道,“你覺得我應(yīng)該怎么練才對,確實像我這個樣子練劍十三式大多數(shù)的功夫和時間都是浪費了?!?p> 青嵐抿嘴微微一笑道,“你不應(yīng)該一次接觸太多的劍式,練習(xí)一種就夠了,等你覺得自己觸及劍式精髓的時候鞏固好,然后就可以再練習(xí)下一劍式,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提高你悟劍的過程,也能讓你最終的劍十三式各自之間沒有懸殊的差距?!?p> 樂歌頓時眼睛一亮,每次專心只練一種劍式,那么自己就會完全沉浸在一式之中,這樣確實可以加快自己對劍式的領(lǐng)悟。那么就按劍式對象之勢來修煉好了,本就是互相順逆的劍式在修煉之中同樣可以加深自己對劍式的理解。
對青嵐道了一聲謝,樂歌就再一次沉浸到了練劍的過程中,他選擇了先練劈劍式,等他將劈劍式煉到足夠熟的時候又轉(zhuǎn)頭練習(xí)洗劍式,兩兩對立之下,讓樂歌在練劍的過程有著更好的感悟。
練劍的同時樂歌的心中也在一直默念這誅天劍訣:劍道之道,全憑乎神,神足而道成,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神煉成道,無漏為先,寧神抱一,則劍神合一。
以劍訣去感受著自己劈出的每一劍,誅天劍法是以劍意為主,可想要領(lǐng)悟劍意卻很難,可以說劍訣只能幫助樂歌去感受劍的存在,可劍意的存在卻只能靠樂歌自己去找尋,若是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劍意,那么這部誅天劍法就根本不得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