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老秦講故事之短篇合集

《善惡論》

老秦講故事之短篇合集 安府小星星 1499 2022-02-25 11:27:54

  自古以來,無論是民俗的道德法律,還是修心的佛經道藏,皆是教人向善。有言論:惡人自有天收,善人來世有報。來世有報這個尚且不談,畢竟有沒有來世我們都不知道,可這惡有惡報我們卻也沒有看到。這世上的惡人多是逍遙自在、作威作福,卻也沒見有什么惡報。

  所是惡,有大小之分。位高權重富可敵國者即使所為惡小,亦可論其為惡大,貧賤草民落魄浪人即使所為惡大,亦可論其為惡小。善惡本無界限,全由人心裁定。若是無懼世俗言論,那善惡所分皆自由心。心之向善,所為惡亦善;反之,心之向惡,所為善亦惡。

  孟子所言“性本善”,是謂人生來便是善良的,但在后天的社會生活下,人們不斷地學習成長,在社會的大染缸之下不斷地熏陶,人們先天存在的善在一點點的消耗,有的人將僅有的善藏在心中,有的人卻徹底的失去了善,而有的人克制住了社會的惡,將先天的善保留并延續(xù)了下來。

  荀子所言“性本惡”,是謂人類本質上就是惡的,只不過在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學習下,人們學會了善,學會了如何克制惡的傾向,掌握了自我克制的意志。但在這種角度下,人人都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在善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惡魔的心,一旦失去了善的遮掩,將會釋放出無法想象的惡魔。

  無論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雖然本質不一樣,但是呈現出的結果卻是所差無幾的,不過都是用善來克制惡。對于善惡而言,所處的角度不同,那么所對應的善惡也不同。比如說人吃豬肉,對于人來說這無關善惡,只是一種生存本能,但對于豬來說,人的這種行為便可以稱之惡。還比如說兩個競爭集體之間,便可以認為對手是惡,己方是善。

  在很多時候,善惡的定義是從個人或者集體的利益決定的,有益于己方的便是善,有害于己方的便是惡,在現今的社會下,這點尤為明顯。善惡從曾經的比較概念化的定義,已經逐漸演變成了當事人價值觀的判斷,是善是惡,取決于當事人的價值系統(tǒng),而這個判斷系統(tǒng),是個人和個人所屬的各個群體交織而成的。而這點,讓每個人的善惡判斷都不一樣,不同的善惡觀交織在一起,便會產生沖突,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其實這種善惡觀,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是一種錯誤的善惡觀,中峰禪師講過:“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惡。有益于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边@是一種大善,利益于大眾,造福于眾生,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便是如此。只不過這種善惡已經不是我們常人所能做到的,只有那種純善的大佛圣賢才能如此。

  《朱子家訓》上有一句話,叫做“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意思是如果自己有什么缺點毛病,或者說做了什么錯事,卻一個勁的藏起來不讓別人知道,那么久而久之,便無人會指出你的過錯,但是隨著一點點的小惡不斷積攢,終究有一天會爆發(fā)出來,等到那個時候就遲了,那就不是之前的小惡了,那所爆發(fā)的便會是大惡。

  《左轉》有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錯,那便是大善。佛家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如此,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識到自己的惡,并下定決心改正,這股意念便是大善。只不過這種大善,并不能彌補之前所犯的惡,惡既然犯下,并不是輕易可以彌補的,往往一個小惡需要很多的善才能彌補,甚至再多的善都彌補不了。

  善惡在很多時候都是相對獨立的存在,善即是善,惡即是惡,兩者并不能抵消,《祭丁學士文》上有一句“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便是這個意思。于善于惡不過都存于人的心中,在當今的社會中無愧于心便是善,至于惡恐怕已經無關緊要了,畢竟惡已經是這個社會生存的根本了。

  無論是善也好,還是惡也罷,其實都沒關系,人生嘛,恣意妄為一生也是過,行善修心也是過。其實有句話說的就很好“窮則獨善其身,富則行善天下?!比绻芰Σ粔?,自保就好了;如果能力出眾,多多行善也是極好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