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少君帶著兩人村子里面找了些藤條和竹條,順道去趙老三屋子里拿上魚簍和草繩,因為拿的東西有些多,就沒有帶趕繒。
不知名河邊的一顆大柳樹下,竇少君和兩人圍在一起。
“你們看著,就這樣拿幾根竹條,用藤條扎起來,上面留個口子,再編一個斗狀的樹網(wǎng),像這樣小口朝內(nèi),將地婁口子封住,最后用草繩綁起來。這樣魚進來就出不去了。”
他手上拿著一個起了頭的魚籠子,仔仔細細的示范給牛三馬四,嘴里不停說著,“這里要像這樣,之后在這樣”
然后又停下來,問一句“懂了嗎?”
見牛三和馬四都點頭了,他才繼續(xù)下一步。
等兩人都學會后,又花了一個多時辰,一人做了兩個,總共制作了五個魚籠子。
主要是竇少君就只做了一個,那還是給他們教學的時候做的,之后他就在兩人身邊看著他們做,時不時的指點兩句,還美曰其名的說是為了鍛煉他們。
竇少君做的這些魚籠子,其實也沒什么,就是一端有個只能進不能不出的斗狀口子,說白了就是自己編了個地籠。
在另外一端有個能把魚倒出來的口子,編了個蓋子,用草繩綁住,里面還綁了些曲蟮,這東西,氣味大,魚喜歡。
就古代這種生態(tài)環(huán)境,隨便選個地勢,把這樣的地籠放下去,多少都能捕到魚的,只是可能泥鰍黃鱔居多罷了。
等牛三馬四挖來曲蟮,竇少君就帶他們,尋到一處水草較多的位置,開始投放地籠。
“記住,籠子里面一定不能放到水流急得地方,還有一定要把草繩綁好,免得大魚進了籠子,把籠子掙脫走了,到時候找都找不到?!?p> 幾人都是第一次下魚籠子,都有點興奮,嘴角一直都是裂開的,直到五個籠子都下完了,幾人看著水里傻笑。
竇少君率先打破這份寧靜,說道:“走吧,等明兒天露出魚肚白的時候,我們就來取籠子,一準有魚?!?p> “??!還要明天???”馬四驚訝的說道。
而且,幾人的肚子也不合時宜的咕咕叫起來了。
“要不,咱們先去抓些螃蟹,帶回去和焦老丈一起吃?!备]少君提議道。
“螃蟹?這螃蟹還能吃嗎?”牛三和馬四同時驚呼道。
竇少君拍拍胸脯,胸有成竹的說道:“能吃,必須能吃。”
這個時代不是沒人知道螃蟹能吃,只是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螃蟹能吃而已。
他記得有這么一個傳說,說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大禹手下的治水督工巴解。
相傳大禹來到江南治水時,遇到夾人蟲的侵襲,巴解也是腦洞奇葩的人,他想到了用沸水抵抗夾人蟲,你別說,還真有奇效,只是他怎么也沒想到。
燙死后的夾人蟲居然散發(fā)出陣陣香氣,那個時候的人,可能跟神農(nóng)嘗百草的心態(tài)一樣吧,巴解也帶著這種精神,大膽咬了一口肉后發(fā)現(xiàn),這也太美味了!
于是夾人蟲就這樣變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
但這畢竟只是傳說,不能分辨真假
可據(jù)他看過的典籍,最早記錄螃蟹菜肴,先秦古籍《周禮.天官.庖人》:“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yǎng)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饋,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p> 醬是醯(醋)、醢(肉醬)的總稱。蟹肉醬作為肉醬也就是醯,在當時貴族的食譜和祭祀的名目上都有出現(xiàn)。
孔子曾有“不得其醬不食”的感嘆,可見當時的飲食已經(jīng)講究調(diào)味了。
所以竇少君大膽的猜想,生于東魯?shù)目鬃踊蛘咭苍秤眯否悖吘埂笆巢粎捑挷粎捈殹笔欠蜃拥拿浴?p> 從《周禮》的記載可以推測,最早吃螃蟹的人應該是青州、徐州等沿海的東夷民族,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漢代的時候人們吃螃蟹大概應該以海蟹為主,使用方法也很簡單。
而且,再過幾十年,也就是漢武時期,有一本叫《洞冥記》的書,其卷三上記載:“善苑國嘗貢一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殼勝于黃膠,亦謂之螯膠,勝鳳喙之膠也?!?p> 說的就是煮螃蟹,大概是烹飪手法有限,只能吃一個原汁原味。
總的來看秦漢時期吃螃蟹還并不廣泛,大多是帝王貴族祭祀或進貢時食用。加工的方法也比較簡單,以蒸煮、搗碎制醬等為主,沒有現(xiàn)代的油炸、燜燒等做法。
至于竇少君所處的文帝時期,他就不知道有沒有人吃螃蟹了,反正從這兩小子的反應來看,他肯定是豐李鄉(xiāng)第一個吃螃蟹的。
在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好的農(nóng)耕社會,河邊的螃蟹多得令人發(fā)指,在淺水灘上,隨便翻開一塊石頭,都能跑出好幾只螃蟹。
“別管那些小的,朝大的抓?!?p> 竇少君興奮的指揮著二人,因為他腿上的上才結(jié)疤幾天,馬四體貼的沒有讓他下水,牛三是個沉默寡言的憨厚人,對此沒有什么想法,勤勞的在水里抓螃蟹。
雖然今年還沒有鬧蟹災,但是每隔幾年,豐李鄉(xiāng)都會鬧一次蟹災,牛三和馬四也不知道這螃蟹是不是真的能吃,反正要他們多抓些就多抓些,這樣也能降低今年鬧蟹災的可能性。
“夠了夠了,已經(jīng)裝不下了,我們回去吧?!备]少君看著已經(jīng)裝滿的魚簍喊道。
就這么一下會兒,兩人就抓了滿滿一魚簍,恐怕有個十幾二十斤,這哪是抓螃蟹呀,分明就是撿螃蟹。
他們出來已經(jīng)三個多時辰了,竇少君早就餓得前胸貼后背了,更何況這兩人一直都在竇少君得指揮下干活,早就盼著回去吃點東西了。
竇少君找來些樹枝綁在籮筐上面,免得螃蟹跑出來,然后由牛三馬四輪流背著去焦延壽那里了。
“這是什么呀,你們不是出去捕魚嗎?怎么帶回來的全是螃蟹呀?”
焦延壽見到幾背了一魚簍螃蟹回來,略微失望的問道。
竇少君又給焦延壽解釋了一番,同時希望焦延壽幫他保密,不要把地籠的捕魚的事情告訴別人。
“這螃蟹真像你說的那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