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英豪孕于野【竹林寺拜見王劭,得名師苦練三伏】
詩曰:
紫金冠頭白發(fā)生,躍馬提刀出轅門。
一片赤膽平亂世,手中長槍定乾坤。
前文書說道,這劉寄奴偶遇王謐之后,無意間言說的話語,被王氏父子認為是人中龍鳳。便有意幫助一把,且說這王謐將自己與劉寄奴的談話將其轉(zhuǎn)述給王劭,隨后劉寄奴便得到了王劭的邀請,去京口城南的竹林寺一聚。
且說書中暗表,這王氏父子為何人?究竟權勢為何如此之大?這王氏家族原是晉室在南渡前,中原瑯琊臨沂人,后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王氏家族便出了一個絕對的領導人物,輔助晉室在江東立足,此人就是王導。而王劭正是這王導的兒子,王謐便是王導的孫子。因此這王氏家族幾代人都在朝廷之中舉足親重,權勢煊赫也就不足為怪了。
再說這劉寄奴在接到邀請后,便穿著青兒給縫制的新褂子便提前出發(fā)去往那竹林寺了。
一路無話,且說這劉寄奴又再次來到那挖竹筍的竹林,穿過竹林來到之前下山的三岔路口。借著記憶劉寄奴朝之前老頭那地方下山的方向望了望,曲徑通幽依然如故,再向另一邊望去,竹林與樹林雜交相處,倒也是另一種景致。想必竹林寺,該是在有竹林的地方吧!思忖完畢,劉寄奴便抬腿而行。
又過了大概兩炷香的功夫,這劉寄奴是走得大汗淋漓,一路上又脫下褂子,搭在肩上,就在此時,道路突然變得險峻起來。一側(cè)是樹林,一側(cè)竟是懸崖,站在道路上往山下看去,是成片成片的稻田。在稻田的盡頭,是隱約能看見城樓的京口城。再向更遠的地方看去,有些水霧蒙蒙,想必那就是長江了。
登高望遠,極目遠眺。著實讓人心情暢快,這爬山路的煩惱也就消去了大半。此刻山風微撫,心脾俱舒,劉寄奴胸中喜悅,便又加快了腳步,沿著這山路繼續(xù)前行,大概又過了半炷香的時間,一片青蔥碧綠的竹林赫然在目,劉寄奴更是心中一喜,這竹林寺怕是就在這竹林中了。
劉寄奴踏步而去,發(fā)現(xiàn)竹林中有一條鋪設整齊地石子路,便沿著這石子路前行,片刻之間,便看著一座山門出現(xiàn)在眼前,但見山門低矮,大門緊閉。也不見什么香火,一路上都不曾見到善男信女。心里也就多了一層疑惑。但仔細觀瞧這臺階墻壁,門口牌匾,皆是整整齊齊,一層不染。想必也是有人經(jīng)常打掃所致。便走上前去扣門。
不多時,門后響起腳步聲。吱呀一聲,門分左右。一個小沙彌探出腦袋,上下打量了一下劉寄奴,便開口問道
“施主可是彭城劉寄奴?”
“正是!”
“請隨我來!”
小和山打開一扇門,讓出道路。劉寄奴也不多話,徑直便走了進去。
入得寺院來,小沙彌有重新將門關上,引著這劉寄奴朝寺院中走去。且說這竹林寺,入得山門,便是四大天王的塑像,位列左右,一個個怒目圓睜,似乎要吃盡這世間的妖魔。接著便是一道玄關,正當中臥著石刻的彌勒佛,袒胸露乳,憨態(tài)可掬。轉(zhuǎn)過這彌勒大佛,便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左右都是禪房,正中間修著一座裝飾算不上華麗的大雄寶殿。里面自然是供奉著釋迦牟尼大日如來佛祖。
隨著小沙彌繞過大雄寶殿,來到左邊禪房側(cè)后的一座圓形禪門,進得園來,竟然是一個果園,周圍又種了些蘿卜、白菜。沿著小路來到果園正中心,是一個正長得茂盛的葡萄架。下面坐著幾個人,一個是衣著樸素的白須僧人,想必是這竹林寺的方丈,對面正坐著的是前段時間劉寄奴在山里偶遇的怪老頭,而正面對著自己的是一個衣著華麗,半躺臥在藤椅上的中年人,此人正是王劭。
劉寄奴內(nèi)心泛起了嘀咕,這幾人除了怪老頭有過一面之緣,其他人都未曾謀面。一時間不知如何開口。
正當此時,葡萄架下走出一個少年,劉寄奴打眼一瞧,正是王謐。王謐手里端著一個竹條編制的小籃子,里面裝著剛剛采摘地葡萄。見劉寄奴到來,便喚來一個仆人,將葡萄拿下去清洗,自己招呼著劉寄奴入座。隨即又與眾人互相介紹一遍。圍著葡萄架下的草席上跪坐下來。
落座完畢,王劭首先打開了話匣說道
“此人便是劉寄奴,關五爺可是見過的?!?p> 怪老頭連正眼都沒有瞧劉寄奴,自顧自地端起茶湯喝道
“呆頭呆腦!”
劉寄奴臉上有些尷尬,便微微低下了頭。王劭半靠著身體微微一笑,老和尚亦是如此。接著王劭繼續(xù)說道
“劉寄奴,你可知道我是誰?”
劉寄奴這才又抬起頭,端正身體拱手拜道
“恩人當是貴人王兄的父親”
沉默片刻,又張嘴說道
“小人斗膽,若是恩人不嫌棄,準小人尊恩人一聲叔父!”
王劭哈哈笑道
“無妨,你與謐兒年紀相仿,雖是小個幾歲,也無差異。只稱我叔父便可?!?p> “謝叔父抬愛!”
王劭笑著點點頭又說道
“這位便是竹林寺主持廣濟大師,亦是我的好友。也是當朝尚書仆射謝安的好友?!?p> 劉寄奴對著廣濟又是一拜。廣濟則面帶微笑雙手合十回禮道
“南無阿彌陀佛”
此時,仆人端來清洗干凈的葡萄,在每人面前的小桌案上都放上一疊,又端上來一碗茶湯,放到劉寄奴面前。
“此乃剛剛熬煮好的茶湯,嘗嘗?!?p> 王謐也在旁邊示意劉寄奴嘗嘗,劉寄奴便端起茶湯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眉頭輕皺。心里暗自思忖道,此茶湯竟有姜味與鹽的咸味。
王劭卻是不太在意劉寄奴的表情有何變化,繼續(xù)言語道
“這劉寄奴當年小小年紀就敢沖撞城門兵丁,為的就是救母于危難。也是一個孝順之人,前幾日我想吃些竹筍,謐兒帶人出城尋找,便又是這劉寄奴出手相助?!?p> “當今亂世,如此小兒,可教也!”
廣濟說道。
“我聞我兒所言,自是知曉你也不是個久居人下之輩,如今流民四起,沒些功夫傍身,怕是得朝夕惴惴呀!”
王劭繼續(xù)說道。
“小人家道也曾尚可,只是父親早薨,母親卻是因為產(chǎn)疾更早于父親去世。若不是義母和現(xiàn)在的繼母不離不棄,我怕是早就不知道殞命何處了!”
劉寄奴說道。王謐面帶驚訝
“昨日所見太夫人,乃是你的繼母?”
“正是”
劉寄奴回答道
王謐看向王劭,王劭臉上也有些許驚訝。廣濟則滿眼贊桑地看著劉寄奴。倒是那怪老頭關五爺說話了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受繼母養(yǎng)育之恩,沖齡之年便敢攔駕救母,實屬難得?!?p> 劉寄奴又接著說道
“小人也曾上過幾天官學,也知道羊有跪乳之恩,我只是尊人倫而已。各位師長所言,卻是讓小人慚愧了?!?p> 關五爺則接話說道
“自黃巾之后,天下便動蕩不安。這晉室也太平了沒幾年,便丟下中原萬千百姓,偏安這江南一隅。如今中原,膻腥飄浮。人倫綱常早就墮落殆盡,父子兄弟刀兵相見的比比皆是。士族大家尚且不能茍安,況一小兒乎?竟還知道人倫綱常,實屬不易。就趁王將軍的顏面,我傳授你些拳腳,一來可保家室平安,二來也可守護這山腳清凈,如何?”
劉寄奴聽聞,心中竊喜。卻又不好表露,便起身拱手對關五爺再拜,接著又拜王劭與廣濟。
幾人皆欣然領受。
“如今氐人坐大,看那符氏遲早有進取江東之意,我等已然老邁近在眼前,是該扶持些小兒輩,以拒夷狄?!?p> 王劭說道。
廣濟與關五爺皆是點頭稱是。王謐此刻說道
“父親,天色不早。是否回官舍歇息?”
王劭則擺擺手說道
“竹林寺禪房清幽,今晚就在此留宿。明日再作打算。不知廣濟大師可否留我?”
廣濟則哈哈笑道
“正是求之不得!”
王謐見狀,便言說道
“那我與寄奴便先行告退了?!?p> 王劭擺擺手沒有說話。二人施禮起身告退而還。
劉寄奴跟著王謐一路走出寺院的山門,王謐送劉寄奴走過山門前的竹林,劉寄奴開口問道
“方才我不敢問,我所言語可有不妥之處?”
王謐笑道
“天衣無縫!”
劉寄奴這才放松地笑了起來,接著又問道
“那關五爺?shù)降资呛卧S人?”
王謐皺了皺眉,思忖片刻說道
“我所知曉,只有個大概。我只知道他年輕時曾與我祖父相識,且較為敬重。據(jù)我父親所言,他乃是關羽關云長之后,傳承他曾祖關云長的武藝,尤擅一口長柄直刀,據(jù)說弓箭可百步穿楊?!?p> 劉寄奴一臉驚訝加崇拜,片刻才說道
“難怪脾氣那么大,關二爺之后???”
“早年曾聞聽我祖父言,關五爺出生時,恰逢永嘉之亂,他們關氏一族進伏牛山躲避。后胡人在中原興起腥風血雨,這才舉族南遷荊州。誰知北朝胡人多喜搶掠漢民,關氏一族也不可幸免,當時關五爺剛剛二十歲,舞一把長刀,下馬與胡人步戰(zhàn),竟斬殺胡人五十余人,這才保著關氏一族平穩(wěn)遷到荊州。”
王謐說道。
劉寄奴聽得神魂顛倒,滿臉敬佩,追問道
“后來呢?”
王謐接著說道
“后來我叔祖與祖父清君側(cè),殺了劉隗一黨。隨后,叔祖又要奪晉室之權,我祖父不肯。這關五爺當時就在我叔祖軍中,因為不愿成為叛軍,就私自逃到我祖父這邊,后來祖父與叔祖刀兵相見,關五爺?shù)募胰艘簿退烙趤y軍之中。祖父敬關五爺大義,允他自擇安家之地,這才來到這京口南山,住了下來,從此不問世事!”
“原來如此!”
劉寄奴回答道。王謐則舉頭看天,暮色已然開始聚合,夕陽西垂。便說道
“今日也是我父與我第一次找到這竹林寺,以前都只是聽謝尚書經(jīng)常提起。若不是你帶我到山下找竹筍,怕是這廣濟大師我們也是無緣見面。天色不早了,山路難行,趕緊回去吧!”
劉寄奴這才看看天色,著實已晚,告辭轉(zhuǎn)身下山去了。
話說這劉寄奴步行到家,已然是戌時一刻了。蕭氏熱了菜飯與劉寄奴吃了,又熱了下水洗了臉腳,挑著燈繼續(xù)縫補衣物,劉寄奴將自己所見,言說了一遍。蕭氏也是覺得驚訝,士族竟然與寒族出身的劉寄奴相會。這也是一件奇事。說道習武之事,蕭氏倒是極為支持。
過了幾日,王謐前來拜別。說了些閑話后,便與自己的父親一同回那會稽郡去了。劉寄奴便依王謐所言的約定,獨自收拾行裝來到山里的關五爺住處。跟隨關五爺學習武藝。
且說這劉寄奴,來到關五爺處時,已然是午時。關五爺并未像劉寄奴所期待那樣直接舞一套刀法讓其開開眼界。而是命令這劉寄奴卸下包袱先把院子里碼得像小山高的木樁都劈成干柴。這劉寄奴領教過關五爺?shù)钠?,也是不敢多言。抄起斧子就劈柴?p> 這一干就干到了傍晚,但見這干柴小山,也不過是被削去了薄薄的一層。劉寄奴又累又餓。關五爺也是自己生火煮飯吃完,不管這劉寄奴。劉寄奴餓壞了便去廚房找吃的,卻發(fā)現(xiàn)多余的一口吃食都沒有。便只能是猛灌涼水。
到了晚上,自己在柴房鋪好被子睡在干草上,竟然一覺到天亮。誰知第二天,關五爺照舊是只管自己吃喝,不給劉寄奴任何吃的。劉寄奴又餓著肚子劈了一天的柴,實在是體力透支,饑腸轆轆。便來到關五爺門前哀求道
“師父!”
“我不是你師父,我只是教你些傍身的功夫,沒收你做徒弟!”
劉寄奴被潑了一盆涼水。繼續(xù)改口說道
“關五爺,求求您給口吃的吧!實在是熬不住了。”
“行,想吃肉還是想吃糧食?”
劉寄奴不知關五爺為何這么問,便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都可以,是口吃的就行!”
“那你去馬棚吃草吧!”
劉寄奴突然有些怒氣,但又不敢發(fā)出來,又繼續(xù)哀求道
“我想吃肉?!?p> 片刻。
吱呀一聲,關五爺從屋里打開窗戶,扔出一把弓和一支箭,說道
“天尚未黑,去射些野物回來,我也好久沒吃肉了?!?p> 說完便關上了窗戶。
劉寄奴心里這個火??!但又餓得沒力氣。只好撿起弓和箭趁著夕陽向林中走去。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劉寄奴便在林中發(fā)現(xiàn)一只肥碩的野兔,但舉起弓箭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臂因為劈柴勞累過度,又沒有飯吃,而連弓都拉不開,也不知道該如何箭無虛發(fā)的去射中野兔。由此便想著自己雙手去捉,這自然不是野兔的對手。逡巡之間,野兔便不見了。
精疲力竭的劉寄奴躺在林中,有氣無力地看著太陽一點點消失,四周也都暗了下來。又累又餓的劉寄奴覺得自己是比死還難受。但神經(jīng)卻進入了自我保護的時間,讓疲倦的劉寄奴在這林間毫無遮攔地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