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資料匯總及王維詩簡介
張勇編著《王維詩全集》匯評本
有題解匯評注釋沒有翻譯和賞析,推薦。
共收錄420首
有證據(jù)基本斷定偽作或他人所作49首
371首基本確認(rèn)王維所作
其中
能大致確定寫作時期的294首
不能確定的77首
294+77=371
371+49=420
按照數(shù)量掰開來算,少年行四首就算四首
按標(biāo)題數(shù)量來看確定為王維所作的就不是371而是
323=121+157+45
個人書懷,親友贈答,應(yīng)制應(yīng)酬
大概來分,早朝大明宮算個人書懷還是應(yīng)制,吊唁死者算贈答還是書懷不太好區(qū)分
個人:歌詠抒懷
1.過秦始皇墓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洛陽女兒行(華貴)
4.李陵詠
5.桃源行
6.燕支行(雄逸)
7.少年行四首(雄逸)
8.被出濟州
9.登河北城樓作
10.宿鄭州
11.早入滎陽界
12.千塔主人
13.寓言二首
14.魚山神女祠歌二首
15.渡河到清河作
16.寒食泗上作
17.觀別者
18.淇上即事田園
19.偶然作六首
20.華岳
21.自大散關(guān)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
22.清溪
23.納涼
24.戲題磐石
25.曉行巴峽
26.不遇詠
27.歸嵩山作
28.出塞作(雄渾)
29.使至塞上(雄渾)
30.涼州賽神
31.涼州郊外游望
32.從軍行(雄渾)
33.隴西行
34.隴頭吟
35.老將行
36.登辨覺寺
37.終南別業(yè)
38.終南山
39.白黿渦
40.投道一禪師蘭若宿
41.春日直門下省早朝
42.班婕妤三首
43.新秦郡松樹歌
44.榆林郡歌
45.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
46.秋夜獨坐懷內(nèi)弟崔興宗
47.西施詠
48.晚春閨思
49.秋夜獨坐
50.送友人歸山歌二首
輞川集
51.孟城坳
52.華子崗
53.文杏館
54.斤竹嶺
55.鹿柴
56.木蘭柴
57.茱萸沜
58.宮槐陌
59.臨湖亭
60.南垞
61.欹湖
62.柳浪
63.欒家瀨
64.金屑泉
65.白石灘
66.北垞
67.竹里館
68.辛夷塢
69.漆園
70.椒園
71.游感化寺
72.輞川閑居
73.積雨輞川作
74.戲題輞川別業(yè)
75.春中田園作
76.春園即事
77.山居即事
78.山居秋暝
79.田園樂七首
80.泛前陂
81.山茱萸
82.藍田山石門精舍
83.山中
84.送別
85.早秋山中作
86.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87.輞川別業(yè)
88.登樓歌
89.別輞川別業(yè)
90.嘆白發(fā)二首
91.飯覆釜山僧
92.瓜園詩
93.扶南曲歌詞五首
94.早春行
95.渭川田家
96.送別
97.新晴野望
98.冬日游覽
99.苦熱
100.燕子龕禪師
101.羽林騎閨人
102.雜詩
103.夷門歌
104.黃雀癡
105.雪中憶李揖
106.寒食城東即事
107.過福禪師蘭若
108.過香積寺
109.觀獵
110春日上方即事
111.愚公谷三首
112.雜詩
113.聽宮鶯
114.聽百舌鳥
115.田家
116.紅牡丹
117.雜詩三首
118.相思
119.書事
120.失題
121.歸輞川作
親友:送別贈答
1.題友人云母嶂子
2.哭祖六自虛
3.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4.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
5.濟上四賢詠三首
6.濟州過趙叟家宴
7.送孫二
8.寄崇梵僧
9.贈東岳焦煉師
10.贈焦道士
11.贈祖三詠
12.喜祖三至留宿
13.齊州送祖三
14.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二首
15.贈房盧氏琯
16.淇上別趙仙舟
17.送嚴(yán)秀才還蜀
18.送孟六歸襄陽(自然)
19.送綦毋校書棄官還江東
20.送從弟蕃游淮南
21.送崔興宗
22.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23.山中寄諸弟妹
24.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縉
25.寄荊州張丞相
26.贈徐中書望終南山歌
27.雙黃鵠歌送別
28.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29.靈云池從從弟
30.送岐州源長史歸
31.資圣寺送甘二
32.哭孟浩然
33.謁璇上人并序
34.送丘為往唐州
35.戲贈張五弟堙三首
36.贈裴旻將軍
37.送丘為落地歸江東
38.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并序
39.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
40.青雀歌
41.酬黎居士淅川作
42.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43.哭殷遙
44.送殷四葬
45.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46.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之贈
47.重酬苑郎中并序
48.與蘇盧二員外期游方丈寺而蘇不至因有是作
49.過盧員外宅看飯僧共題
50.與盧象集朱家
51.達奚侍郎夫人寇氏挽歌二首
52.贈李頎
53.待儲光羲不至
54.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55.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56.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臺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57.酬諸公見過
58.贈劉藍田
59.送陸員外
60.送徐郎中
61.送李雎陽
62.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63.同崔興宗送瑗公
64.送秘晁監(jiān)還日本國
65.送縉云苗太守
66.送高道弟耽歸臨淮作
67.送李太守赴上洛
68.送崔五太守
69.過崔駙馬山池
70.故人張諲工詩善卜兼能丹青草隸頃以詩見贈聊獲酬之
71.送張五諲歸宣城
72.送張五歸山
73.崔PY兄季重前山興
74.酬郭給事
75.鄭果州相過
76.酬賀四贈葛巾之作
77.別綦毋潛
78.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79.答裴迪
80.贈裴十迪
81.黎拾遺昕裴秀才迪見過秋夜對雨之作
82.贈裴迪
83.登裴迪秀才小臺作
84.酌酒與裴迪
85.聞裴秀才迪吟詩因戲贈
86.過化感寺曇興上人山院
87.臨高臺送黎拾遺
88.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yè)不見留之作
89.林園即事寄舍弟
90.山中示弟等
91.春過賀遂員外藥園
92.送賀遂員外外甥
93.問寇校書雙溪
94.過沈居士山居哭之
95.口號示裴迪
96.口號又示裴迪
97.晚春嚴(yán)少尹與諸公見過
98.酬嚴(yán)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
99.同崔傅答賢弟
100.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天長寺之作
101.崔興宗寫真
102.送崔九興宗游蜀
103.送楊長史赴果州
104.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
105.送錢少府歸藍田
106.送韋大夫東京留守
107.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108.送邢桂州
109.酬張少府
110.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111.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
112.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xué)人二首
113.別弟縉后登青龍寺望藍田山
114.河南嚴(yán)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
115.慕容承攜素饌見過
116.酬慕容上
117.座上走筆贈薛據(jù)慕容損
118.李處士山居
119.丁寓田家有贈
120.過李揖宅
121.送六舅歸陸渾
122.送權(quán)二
123.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據(jù)十韻
124.贈吳官(調(diào)皮)
125.送李判官赴江東
126.送張判官赴河西
127.送張道士歸山
128.送平淡然判官
129.送劉司直赴安西
130.送方城韋明府
131.送李員外賢郎
132.送梓州李使君
133.送友人南歸
134.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
135.戲題示蕭氏外甥
136.游李山人所居因題屋壁
137.送方尊師歸嵩山
138.送楊少府貶郴州
139.和陳監(jiān)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jù)
140.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jīng)處同諸公之作
141.送熊九赴任安陽
142.哭禇司馬
143.贈韋穆十八
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
144.鳥鳴澗
145.蓮花塢
146.鸕鶿堰
147.上平田
148.萍池
149.寄河上段十六
150.送王尊師歸蜀中拜掃
151.送元二使安西
152.送沈子福歸江東
153.劇嘲史寰
154.過太乙觀賈生房
155.答張五弟
156.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157.送韋評事
工作:應(yīng)制干謁
1.賦得清如玉壺冰
2.息夫人
3.從岐王夜宴衛(wèi)家山池應(yīng)教(華貴)
4.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yīng)教
5.和使君五郎望遠思?xì)w
6.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yè)四首(韋抗,刑部尚書,分掌吏部選事,開元十四年卒)
7.上張令公
8.獻始興公
9.韋給事山居
10.同盧拾遺韋給事東山別業(yè)二十韻
11.韋侍郎山居
12.奉和圣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yīng)制
13.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yīng)制
14.和尹諫議史館山池
15.漢江臨泛
16.送封太守
17.送康太守
18.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19.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20.奉和圣制慶玄元皇帝玉像之作應(yīng)制
21.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yīng)制
22.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yīng)制(華貴)
23.和仆射晉公扈從溫湯
24.和太常韋主簿溫湯寓目
25.奉寄韋太守陟
26.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觀禊飲應(yīng)制
27.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yīng)制(萬國衣冠拜冕旒)
28.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yīng)制
29.奉和圣制十五夜燃燈繼以酺宴應(yīng)制
30.三月三日勤政樓侍宴應(yīng)制
31.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寺卿歸安西應(yīng)制
32.大同殿生玉芝龍池上有慶云百官共睹圣恩便賜宴樂敢書其事
33.奉和圣制天長節(jié)賜宰臣歌應(yīng)制
34.奉和圣制重陽節(jié)宰臣及群臣上壽應(yīng)制
35.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yīng)制
36.奉和圣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yīng)制
37.敕賜百官櫻桃
38.既蒙宥罪旋復(fù)拜官伏感圣恩竊書鄙意兼奉簡新除使君等諸公
39.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40.冬夜書懷
41.左掖
42.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43.早朝二首
44.奉和楊駙馬六郎秋夜即事
45.從岐王過楊氏別業(yè)應(yīng)教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下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父處廉,終汾州司馬,徙家于蒲,遂為河?xùn)|人。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xué)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歷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闋,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
祿山陷兩都,玄宗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維服藥取痢,偽稱喑病。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偽署。祿山宴其徒于凝碧宮,其樂工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于行在,肅宗嘉之。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zé)授太子中允。乾元中,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復(fù)拜給事中,轉(zhuǎn)尚書右丞。
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而創(chuàng)意經(jīng)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云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咸服其精思。
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在京師,日飯十?dāng)?shù)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shù)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代宗時,縉為宰相。代宗好文,常謂縉曰:“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于諸王座聞其樂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進來?!笨N曰:“臣兄開元中詩百千余篇。天寶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余篇?!币钊丈现?,帝優(yōu)詔褒賞??N自有傳。(錄自《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
新唐書·王維傳
王維,字摩詰。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開元初,擢進士,調(diào)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zhí)政,擢右拾遺。歷監(jiān)察御史。母喪,毀幾不生。服除,累遷給事中。
安祿山反,玄宗西狩。維為賊得,以藥下利,陽喑。祿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陽,迫為給事中。祿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諸工皆泣,維聞悲甚,賦詩悼痛。賊平,皆下獄?;蛞栽娐勑性?,時縉位已顯,請削官贖維罪,肅宗亦自憐之,下遷太子中允。久之,遷中庶子,三遷尚書右丞。
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自表:“己有五短,縉五長。臣在省戶,縉遠方。愿歸所任官,放田里,使縉得還京師?!弊h者不之罪。久乃召縉為左散騎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縉在鳳翔,作書與別,又遺親故書數(shù)幅,停筆而化。贈秘書監(jiān)。
維工草隸,善畫,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云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學(xué)者不及也。客有以《按樂圖》示者,無題識。維徐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笨臀慈?,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為寺。終葬其西。
寶應(yīng)中,代宗語縉曰:“朕嘗于諸王座,聞維樂章。今傳幾何?”遣中人王承華往取。縉裒集數(shù)十百篇上之。(錄自《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唐才子傳
王維
維,字摩詰,太原人。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閑音律。岐王重之。維將應(yīng)舉,岐王謂曰:“子詩清越者,可錄數(shù)篇,琵琶新聲,能度一曲,同詣九公主第?!本S如其言。是日,諸伶擁維獨奏,主問何名,曰:“《郁輪袍》?!币虺鲈娋?。主曰:“皆我習(xí)諷,謂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為解頭,榮哉!”力薦之。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擢右拾遺,遷給事中。賊陷兩京,駕出幸,維扈從不及,為所擒,服藥稱喑病。祿山愛其才,逼至洛陽供舊職,拘于普施寺。賊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維痛悼賦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痹娐勑性谒Y\平后,授偽官者皆定罪,獨維得免。仕至尚書右丞。維詩入妙品上上,畫思亦然。至山水平遠,云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xué)而能。自為詩云:“當(dāng)代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焙笕嗽u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信哉??陀幸浴栋礃穲D》示維者,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睂η弧:V志奉佛,蔬食素衣,喪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別墅在藍田縣南輞川,亭館相望。嘗自寫其景物奇勝,日與文士丘為、裴迪、崔興宗游覽賦詩,琴樽自樂。后表請舍宅以為寺。臨終,作書辭親友,停筆而化。代宗訪維文章,弟縉集賦詩等十卷上之,今傳于世。
《集異記》(中唐時期的傳奇小說集)載王維:妙年潔白,風(fēng)姿郁美。對彈奏郁輪袍事件藝術(shù)加工。
全文:
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游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時進士張九皋,聲稱藉甚??陀谐鋈胗诠髦T者,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令以九皋為解頭。維方將應(yīng)舉,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爭,吾為子畫焉。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當(dāng)詣此?!本S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維曰:“謹(jǐn)奉命。”岐王則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遣維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貴主出內(nèi),故攜酒樂奉宴?!奔戳顝報?。諸伶旅進。維妙年潔白,風(fēng)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奔戳瞠氉嘈虑?,聲調(diào)哀切,滿座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郁輪袍》?!惫鞔笃嬷a踉唬骸按松侵挂袈?,至于詞學(xué),無出其右。”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即出獻懷中詩卷。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xí)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維風(fēng)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惫髂嗽唬骸昂尾磺财鋺?yīng)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托張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預(yù)兒事,本為他人所托?!鳖欀^維曰:“子誠取解,當(dāng)為子力。”維起謙謝。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而一舉登第矣。
及為太樂丞,為伶人舞《黃師子》,坐出官?!饵S師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寶末,祿山初陷西京。維及鄭虔、張通等皆處賊廷。洎克復(fù),俱囚于宣陽里楊國忠舊宅。崔圓因召于私第,令畫數(shù)壁。當(dāng)時以圓勛貴無二,望其救解,故運思精巧,頗絕其藝。后由此事,皆從寬典;至于貶黜,亦獲善地。今崇義里竇丞相易直私第,即圓舊宅也,畫尚在焉。維累為給事中,祿山授以偽官。及賊平,兄縉為北都副留守,請以己官爵贖之。由是免死。累為尚書右丞。于藍田置別業(yè),留心釋典焉。
王維年譜(張鐵民)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今SX省祁縣)人。生於武后長安元年,卒於肅宗上元二年( 701-761)。
701 辛丑周則天帝大足一(長安一)
■帝在東宮。郭元振為涼王、都督。拓境千五百里,軍糧支數(shù)十年。
▲王維生。字摩詰,太原祁(今SX省祁縣)人。生於武后長安元年,卒於肅宗上元二年(701-761 61)。
702 壬寅周則天帝長安二
■帝在東宮。突厥寇鹽夏。薛季昶、張仁愿御之。
▲王維二歲。
703 癸卯周則天帝長安三
■帝在東宮。唐休璟相。貶魏元忠。
▲王維三歲。
704 甲辰周則天帝長安四
■帝在東宮。復(fù)作大像。崔玄暉相。姚玄之為靈武安撫大使。張柬之相。
▲王維四歲。
705 乙巳唐中宗神龍一
■正月,張柬之、崔玄暉、敬暉、桓彥范、袁恕己舉兵誅張易之、昌宗,遷太后於上陽宮。帝復(fù)位。復(fù)國號曰唐。立韋氏為后。以武三思為司空。賜柬之五人王爵,罷其政事。韋后用事。太后崩。柬之出為刺史。
▲王維五歲。
706 丙午中宗神龍二
■太平、安樂公主各開府置官屬。敬暉等出為刺史。貶五王,尋殺之。立重俊為太子。
▲王維六歲。
707 丁未中宗景龍一
■太子重俊起兵誅五三思父子,兵潰而死。
▲王維七歲。
708 戊申中宗景龍二
■朔方總管張仁愿筑三受降城。仁愿相。用墨敕邪封官。安樂公主適武延秀。上官氏為昭容。
▲王維八歲。
709 己酉中宗景龍三
■無紀(jì)事。
▲王維九歲。知屬辭。
710 庚戌中宗景龍四(睿宗景云一)
■六月,韋后弒帝立溫王重茂。臨淄王隆基起兵討韋氏,誅其屬。隆基為平王。相王旦復(fù)位,廢重茂為溫王。
▲王維十歲。
711 辛亥睿宗景云二
■默啜請和。郭元振、張說相。太平公主復(fù)邪封官。貶姚、宋。置十道按察使。郭元振、張說罷。召司馬道士至京,尋許還山。
▲王維十一歲。
712 壬子睿宗太極一(玄宗先天一)
■八月,傳位太子,尊帝為太上皇。沙陀金山朱邪氏入貢?!蹙S十二歲。
713 癸丑玄宗開元一
■以高麗大祚榮為渤??ね酰胤蕉Ю?。郭元振相。太平公主誅。力士知內(nèi)侍省。張說、劉幽求相。講武驪山。貶元振。姚元之相。張說出為刺史。幽求罷。
▲王維十三歲。
714 甲寅玄宗開元二
■置左右教坊。汰僧道。突厥圍北庭逋護,郭虔瓘擊斬其子。毀天樞焚朱玉錦繡於殿前。薛訥敗於契丹。作興慶宮、花萼樓、勤政樓出宮人。吐蕃寇隴右。敕諸州修常平倉法。薛訥大破吐蕃。幽州節(jié)度經(jīng)略大使。
▲王維十四歲。
715 乙卯玄宗開元三
■薛訥為涼州大總管、郭虔瓘為朔州大總管以備突厥。置侍讀官,以馬懷素、褚無量為之,待以師傅禮。郭虔瓘為安西四鎮(zhèn)經(jīng)略大使。張孝嵩西域,八國請降。
▲王維十五歲。離家赴長安。
716 丙辰玄宗開元四
■太上皇崩。拔曳固斬默啜以降。突厥降戶叛,薛訥、王晙討之。姚崇罷。宋璟、蘇頲相。
▲王維十六歲。在長安。
717 丁巳玄宗開元五
■行幸東都。置營州都督於柳城。令史官隨宰相入侍,群臣對仗奏事。訪逸書。
▲王維十七歲。在長安,間至洛陽。
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18 戊午玄宗開元六
■令州縣行鄉(xiāng)飲酒禮。還西京。吐蕃請和,以舅甥署誓文。
▲王維十八歲。在長安。
719 己未玄宗開元七
■徙宋王憲為寧王。
▲王維十九歲。在長安。七,月赴京兆府試。
詩:
賦得清如玉壺冰
720 庚申玄宗開元八
■宋璟、蘇頲罷。源乾曜、張嘉貞相。
▲王維二十歲,在長安。春,就試?yán)舨浚涞?。是年,每從岐王范等游宴?p> 721 辛酉玄宗開元九
■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宇文融為勸農(nóng)使。突厥求和。敕舉縣令。姚崇卒。張說相。王君■為河西隴右大使。造黃道游儀?!蹙S二十一歲。是春,擢進士第,解褐為太樂丞;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大約在是春。尋坐累,謫濟州司倉參軍,是秋離京之任。詩: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722 壬戌玄宗開元一0
■幸東都。置朔方節(jié)度使張說兼領(lǐng)之。內(nèi)侍楊思勗討平安南。北庭節(jié)張嵩大破吐蕃。張說建議始募兵充宿衛(wèi),兵農(nóng)之分自此始?!蹙S二十二歲。在濟州。
723 癸亥玄宗開元一一
■北巡,以并州為太原府,置北都。張嘉貞罷。置麗正書院。始置長宿衛(wèi)。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
▲王維二十三歲。
724 甲子玄宗開元一二
■選名臣為諸州刺史。以楊思勗為輔國大將軍。宇文融為御史中丞。明,兼戶部侍郎。如東都。
▲王維二十四歲。
725 乙丑玄宗開元一三
■更命長從宿衛(wèi)為(弓廣)騎。命宰相餞諸州刺史于洛濱。更集仙殿為賢殿,置學(xué)士、直學(xué)士。十一月,封泰山。十二月,還東都。大年。
▲王維二十五歲。是年,裴耀卿仍為濟州刺史,維亦仍在濟州;祖詠擢第授官后東行赴任,嘗過濟州,維留之宿,且送之制齊州,賦詩贈別。
詩:
喜祖三至留宿
贈祖三詠
送別(《萬首唐人絕句》題作〈齊州送祖三〉)
726 丙寅玄宗開元一四
■張說修五禮。李元紘相。說罷。戶部奏戶口極盛?!蹙S二十六歲。是夏之前,離濟州司倉參軍任。
727 丁卯玄宗開元一五
■王君■擊吐蕃於青海西。作十王宅、百孫院。賜貴近絲一綟宮珠育蠶。蘇頲卒。吐蕃陷瓜州。盜殺王君■。還西京。蕭嵩為河西節(jié)御吐蕃。
▲王維二十七歲。官淇上疑在是年。
728 戊辰玄宗開元一六
■楊思勗討平嶺南獠。張說兼集賢院學(xué)士。行開元大衍歷。▲王維二十八歲。隱淇上疑在是年。
729 己巳玄宗開元一七
■朔方節(jié)度使禕攻拔吐蕃石堡城,賜名振武軍。宇文融相。八月生日為秋節(jié)。融貶聚斂之臣始此。
▲王維二十九歲,在長安。始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xué)頓教。是冬,孟浩然還襄陽,行前,有詩贈維,維亦有詩送之。
詩:
送孟六歸襄陽
730 庚午玄宗開元一八
■令百官休日選勝行樂。宰相裴光庭兼吏部尚書奏循資格。吐蕃入貢。
▲王維三十歲。
詩:
華岳
731 辛未玄宗開元一九
■以詩書賜吐蕃。幸東都。
▲王維三十一歲。妻亡約在是年。
732 壬申玄宗開元二0
~t48fm3x2l20;
■信安王禕大破契丹兵。還西京。
▲王維三十二歲。
733 癸酉玄宗開元二一閏三月
■遣大門藝討渤海不克。韓休相。左丞相宋璟致仕。休罷。張九齡。分天下為十五道,置采訪使。
▲王維三十三歲。是年前,房琯為盧氏令,維有詩贈之。詩:
贈房盧氏琯
734 甲戌玄宗開元二二
■幸東都。李林甫相。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京城置丐者病坊。
▲王維三十四歲。仍閑居長安。秋,赴洛陽,獻詩張九齡求汲引,玄隱於嵩山。
詩:
上張令公
735 乙亥玄宗開元二三閏十一月
■冊壽王妃楊氏。
▲王維三十五歲。春,仍隱於嵩山。尋拜右拾遺,遂離嵩山至東都任職。
詩:
獻始興公(張九齡)
736 丙子玄宗開元二四
■北庭都護蓋嘉運擊破突騎施。始敕禮部侍郎掌貢舉。張守珪使討擊使祿山討奚、契丹,敗績,送京師,上赦之。張九齡爭之,不聽。守珪奏史思明為果毅。九齡罷,以李林甫、牛仙客并相。
▲王維三十六歲。在東都,為右拾遺。冬十月,隨玄宗還長安。
737 丁丑玄宗開元二五
■崔希逸破吐蕃。貶九齡為荊州長史。殺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林甫爵晉國公、仙客豳國公,以刑措也。宋璟卒。武惠妃卒。
▲王維三十七歲。自春徂夏,在長安任右拾遺。秋,赴河西節(jié)度使幕為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判官。本年四月張九齡貶荊州長史后,維有詩寄之。
詩:
寄荊州張丞相
738 戊寅玄宗開元二六
■立忠王璵為太子,改名亨。封南詔婆邏閣為云南王,居太和城。罷龍軍。
▲王維三十八歲。五月,崔希逸改任河南尹,維旋亦自河西還長安。
739 己卯玄宗開元二七
■貶張守珪。蓋嘉運擊擒突騎施可汗骨啜。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始南面贈弟子為公、侯、伯。吐蕃入寇,御之。是歲戶口極盛,行者萬里持半兵。
▲王維三十九歲。在長安。仍官監(jiān)察御史
740 庚辰玄宗開元二八
■張九齡卒。
▲王維四十歲。遷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選,自長安經(jīng)襄陽、郢州、夏口至嶺南。
詩:
哭孟浩然
741 辛巳玄宗開元二九
■吐蕃入寇,擊破之。寧王薨,追謚曰讓皇帝。吐蕃陷石堡城?!蹙S四十一歲。春,自嶺南北歸,嘗過瓦官寺謁璇禪師。隱居終南山約始於是年歸長安后。
詩:
謁璇上人
742 壬午玄宗天寶一
■以安祿山為平盧節(jié)度使。改官名。享玄元皇帝於新廟。李適之相。厥始微。
▲王維四十二歲。在長安。是年轉(zhuǎn)左補闕。
743 癸未玄宗天寶二
■祿山入朝。轉(zhuǎn)運使韋堅引滻水作廣運潭成。
▲王維四十三歲。在長安。仍官左補闕。維與王昌齡、王縉、裴迪集青龍寺(在長安新昌坊,參見《長安志》卷九)懸壁上人院,共賦詩(維詩題曰〈青龍寺懸壁上人兄院集〉),約在此年(說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第一二八、一二九頁)
詩:
青龍寺懸壁上人兄院集
744 甲申玄宗天寶三
■改年曰載。以安祿山兼范陽節(jié)度使。
▲王維四十四歲。仍在長安為左捕闕。始營藍田輞川別業(yè)最晚當(dāng)在本年。
745 乙酉玄宗天寶四
■回鶻懷仁可汗擊殺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北邊稍安,而回鶻遂全有突厥故地。懷仁卒,葛勒立。以朔方節(jié)度使王忠嗣兼河?xùn)|節(jié)度使。以楊太真為貴,更為壽王冊妃韋氏。安祿山敗奚、契丹。
743 癸未玄宗天寶二
■祿山入朝。轉(zhuǎn)運使韋堅引滻水作廣運潭成。
▲王維四十三歲。在長安。仍官左補闕。維與王昌齡、王縉、裴迪集青龍寺(在長安新昌坊,參見《長安志》卷九)懸壁上人院,共賦詩(維詩題曰〈青龍寺懸壁上人兄院集〉),約在此年(說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第一二八、一二九頁)
詩:
青龍寺懸壁上人兄院集
744 甲申玄宗天寶三
■改年曰載。以安祿山兼范陽節(jié)度使。
▲王維四十四歲。仍在長安為左捕闕。始營藍田輞川別業(yè)最晚當(dāng)在本年。
745 乙酉玄宗天寶四
■回鶻懷仁可汗擊殺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北邊稍安,而回鶻遂全有突厥故地。懷仁卒,葛勒立。以朔方節(jié)度使王忠嗣兼河?xùn)|節(jié)度使。以楊太真為貴,更為壽王冊妃韋氏。安祿山敗奚、契丹。
749 己丑玄宗天寶八
■林甫奏停折沖府上下魚書,自是精兵皆聚於西北邊,中國始無武備。哥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王維四十九歲。仍官庫部郎中。閏六月,蕭嵩薨,秋末下葬,維為作挽歌。
詩: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750 庚寅玄宗天寶九
■封西岳。賜祿山爵東平郡王,將帥封王自此始。以祿山兼河北采訪使賜楊釗名國忠。南詔王閣羅鳳反,陷云南郡。
▲王維五十歲。是春,丁母憂,離朝屏居輞川。
751 辛卯玄宗天寶一0
■為祿山起第於親仁坊。祿山兼河?xùn)|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敗績,楊忠仍以捷聞。武庫火。高仙芝擊大食,敗績。祿山討契丹,敗績,以國忠領(lǐng)劍南節(jié)度使。
▲王維五十一歲。是年守母喪,仍居輞川。十月,吳郡別駕前京
兆尹韓朝宗葬於藍田白鹿原,維為作墓志銘。
文:
唐故京兆尹長山公韓府君墓志銘
752 壬辰玄宗天寶一一
■祿山擊契丹。國忠為御史大夫。林甫死,國忠相。
▲王維五十二歲。三月初,服闕,拜吏部郎中。是年吏部改為文部后,仍守此職。
753 癸巳玄宗天寶一二
■追削林甫官爵。哥舒翰兼河西節(jié)度使。如華清宮。
▲王維五十三歲。仍官文部郎中。是夏,李■出為睢陽太守,維有詩送之。是秋,晁衡還日本國,維作詩贈行。又,本年九月衡岳瑗公南歸,維嘗與崔興宗共賦詩送之(據(jù)〈送衡岳瑗公南歸詩序〉、〈同崔興宗送瑗公〉可知)。
詩:
送李睢陽
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
754 甲午玄宗天寶一三閏十一月
■祿山入朝,加左仆射,歸范陽。李密伐南詔,敗沒,國忠更以捷聞。
▲王維五十四歲。仍官文部郎中。
755 乙未玄宗天寶一四
■祿山請以蕃將代漢將,從之。哥舒翰入朝,留京師。如華清宮。十月,祿山反。遣封常清儒翁京御祿山。以郭子儀為朔方節(jié)度使。以仙芝統(tǒng)軍屯陜。封常清敗於虎牢。祿山陷東京。仙芝退保潼關(guān),河俱陷。制太子監(jiān)國。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俱起兵討賊斬仙芝、常清,以哥舒翰為副元帥。郭子儀使李光弼、仆固懷恩擊祿山兵,進拔馬邑。
▲王維五十五歲。轉(zhuǎn)給事中。
756 丙申肅宗至德一(玄宗天寶一五)七月改元
■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改元圣武。許遠為睢陽太守。賊史思明陷常山,陷九郡。子儀薦李光弼為河?xùn)|節(jié)度使。光弼入常山,執(zhí)安思義與思明,大敗之。真源令張巡起兵雍邱討賊。子儀、光弼與思明戰(zhàn)於九門敗之,進拔趙郡。又戰(zhàn)於嘉山,大敗之,復(fù)河北十馀郡。六月,哥舒戰(zhàn)於靈寶,大敗,賊遂入關(guān)。國忠定議幸蜀。帝出奔蜀,次馬嵬,忠及溎妃誅。留太子?xùn)|討賊。子儀、光弼聞京師陷,引入井陘。七月,太子即位於靈武,尊帝為上皇。上皇至蜀。令狐圍雍邱。
▲王維五十六歲。仍為給事中。上年十一月,安祿山反。是年六月,祿山兵陷潼關(guān),尋入長安;玄宗奔蜀,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服藥取痢,偽稱瘖疾。祿山素知其才,遣人迎置洛陽,拘於菩提寺,迫以偽署。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八月,祿山宴其群臣於凝碧池,命梨園諸工奏樂,諸工皆泣,維於菩提寺中聞之,悲甚,潛賦凝碧詩。九月之后,被迫為祿山給事中?!鹪缰凛y川訪維,疑在本年六月長安陷落之前,是時維仍官給事中。
757 丁酉肅宗至德二閏八月
■上皇在蜀。安慶緒殺祿山。殺建寧王倓。思明寇太原,光弼破之。子儀平河?xùn)|。慶緒使思明守范陽。李成式討平永王璘。上皇遣使張九齡。張巡擊走尹子奇。子儀戰(zhàn)於清溝,敗績。張鎬相。九,子儀收復(fù)西京、華陰、弘農(nóng)。十月,睢陽陷。子儀收復(fù)東京,取陽及河內(nèi)。帝入西京。慶緒走保鄴。十二月,上皇自蜀還西京。以張氏為淑妃。思明等降。
▲王維五十七歲。九月,唐軍收西京。十月,收東京。唐軍入東京后,維及諸陷賊官皆被收系,尋勒赴西京。維在西京,與鄭虔、張通等并囚於宣陽里楊國忠舊宅。十二月,陷賊官以六等定罪,維以凝碧詩嘗聞於行在,又是時其弟縉官位已顯,請削己職以贖兄罪,肅宗遂宥之。
758 戊戌肅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復(fù)以載為年
■李輔國用事。徙楚王俶為成王。置觀察使。立成王為太子,更名豫思明復(fù)反。命子儀等九節(jié)度討班慶緒,以宦者魚朝恩為觀軍容使。拔衛(wèi)州,遂圍鄴。
▲王維五十八歲。是春復(fù)官,責(zé)授太子中允,加集賢殿學(xué)士;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官舍人時,同賈至、岑參、杜甫等并為兩省僚友,唱和甚盛。是年六月之前,嚴(yán)武為京兆少尹,維嘗與之往來。是秋,復(fù)拜給事中。請施莊為寺,當(dāng)在此年。是年,賈至官中書舍人(參見《舊唐書》本傳),嘗賦〈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王維、岑參、杜甫等并有和章。
詩:
和賈舍人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晚春嚴(yán)少尹與諸公見過
酬嚴(yán)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
759 己亥肅宗乾元二
■思明稱燕王。九節(jié)度兵潰於相州。思明殺安慶緒還范陽,僭稱帝。弼大敗思明於河陽。召子儀還京?!蹙S五十九歲。仍官給事中。是年沙門惠干進所注《仁王經(jīng)》,維代為作表。是春,錢起為藍田縣尉(說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第四三二至四三六頁),與有相互酬和之詩:維賦〈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起作〈酬王維春夜竹停贈別〉;維另賦〈送錢少府還藍田〉,起又作〈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據(jù)上述錢起和章,可推知本年春維仍官給事中。
詩:
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
送錢少府還藍田
左掖梨花
送韋大夫(陟)東京留守
文:
為干和尚進注仁王經(jīng)表
760 庚子肅宗上元一(乾元三年)閏四月改元
■子儀領(lǐng)邠寧。光弼破思明於懷州,又破之於河陽。劉晏為戶部侍郎,度支使。江淮都統(tǒng)劉展反。明年討平。李輔國遷上皇於西內(nèi)。制儀統(tǒng)諸道兵定河北,魚朝恩沮之。光弼拔懷州。,擒安太清?!蹙S六十歲。是春,嚴(yán)武為河南尹,赴任前至維宅訪別,人賦十韻。夏,轉(zhuǎn)尚書右丞。
詩:河南嚴(yán)尹見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
文:
門下起赦書表
761 辛丑肅宗上元二
■光弼與思明戰(zhàn)於邙山,敗績。河陽、懷州皆陷。史朝義殺史思明。梓段子璋反,討平之。以光弼為太尉,統(tǒng)八道鎮(zhèn)臨淮。加輔國兵部尚。以建子月為歲首。始朝上皇於西內(nèi)。
▲王維六十一歲。仍官尚書右丞。是年春,弟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上〈責(zé)躬薦弟表〉,乞盡削己官,放歸田里,使縉得還京師。五月四日,縉新除左散騎常侍,維進上謝恩狀。七月,卒,葬於輞川?!痍P(guān)於維的卒年,《舊唐書》本傳說:「乾元二年七月卒?!埂缎绿茣繁緜鲃t云:「上元初卒,年六十一?!埂囤w譜》定卒於本年七月,并說:「集中有〈謝弟縉新授左散騎常侍狀〉,其系尾年月,乃上元二年五月四日¨¨¨則新史之說為優(yōu)也?!褂指佃赋觯骸浮斗鹱鏆v代通載》(卷一三)底明確記載:『上元辛丑,尚書左(右?)丞王維卒?!弧梗ā短拼娙藚部肌返谝灰蝗摚┌矗w、傅之說皆可信,今從之。文:
責(zé)躬薦弟表
舊唐書王維乾元二年(759)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shù)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新唐書王維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自表“己有五短,縉五長,臣在省戶,縉遠方,愿歸所任官,放田里,使縉得還京師”。議者不之罪。久乃召縉為左散騎常侍。上元初(上元元年760)卒,年六十一。疾甚,縉在鳳翔,作書與別,又遺親故書數(shù)幅,停筆而化。贈秘書監(jiān)。
所以根據(jù)新舊唐書記載王維是699或者700年生
新舊唐書都說弟弟王縉建中二年(781年)卒,年八十二歲,王縉是700年生實錘了。
這是王維詩的數(shù)量自己王維大致的生平。那么王維的詩在感情內(nèi)容上,前面介紹過,有俠氣有俗心像《少年行四首》,有酸楚有無奈像《被出濟州》《齊州送祖三》,有豪氣有悲情比如《觀獵》《老將行》,有對出世的向往比如《青溪》也有對經(jīng)世致用的追求比如《上張令公》《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我們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王維實際上是內(nèi)心非常矛盾的一個人。但盡管如此,王維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他的雍容閑雅。
王維幼年喪父,少年求官,青年被貶,中年閑居喪妻。想歸隱吧,條件不允許,這點王維在《偶然作六首》的前五首有著很現(xiàn)實很深刻的思考。去從政吧,政治環(huán)境不好,唐玄宗越來越昏聵,王維跟了三任領(lǐng)導(dǎo),領(lǐng)導(dǎo)被小人陷害排擠而倒臺,而倒臺的時候王維都要跟著受牽連。
然而我們提到王維,至少我在想到王維的時候,腦子里根本就沒這些破爛的遭遇和糾結(jié)的心緒。
我想到的是一個人,他沒有俗事纏身,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煩惱,他衣著得體神態(tài)從容,用全部的心神去體會生活和自然的美好?;\統(tǒng)的來說就是過得很舒服的一個人。
?。ㄌ飯@樂其六)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僮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類比之下,我想到杜甫我總感覺他穿的衣服都是破的,還吃不飽,過得不得勁。
想到李白,我感覺他手里拿著酒杯,衣服扣子還開了,嘴里嚷嚷這我要干翻這操蛋的生活。
我相信有人跟我有同樣的感受。那么這種感受是從哪來的,是什么讓王維戰(zhàn)勝了前塵種種而成就了這樣的形象,將從他最為世人熟知和稱道的山水田園詩中找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