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和道人又被嚇到,瞧見朱玄氣態(tài),心中大定,嘲諷道:
“嘿嘿,又是何方高人,鬼鬼祟祟!我這陋室,今日倒是光彩!”
朱玄暗中好笑,成和道人還真是不會說話,剛剛嘲諷朱玄,現(xiàn)在嘲諷來人鬼鬼祟祟,順帶又嘲諷朱玄一次。就沖這表現(xiàn),跑路之時,朱玄都不帶提醒他的。
轉眼看去,眼神一縮,不敢像對其他人那樣探查此人,因為這人才是在場真正的唯一的真人。
心中無數(shù)念頭流轉,不知如何開口,這人隱藏在暗中,恐怕早已看了許久。
于德壽還在感慨當中,修行多年,越是接近死亡越是心生惶恐。身為真人又如何,天命難違。
如今見了前輩高人:這修為,五行之道何等浩瀚,不敢想象!這氣質,俊朗美貌,佳人如玉。這朝氣,怎么看,都只有十七八歲。
羨慕,不是一般的羨慕。至于朱玄所想的開天眼觀測他,于德壽想都沒有想過。
于德壽從始至終只有兩個想法,第一絕對不信:秦小子頗明保全自身,很入他的眼,當年秦老頭和他關系也好得很。所以聽到秦小子匯報,哪怕一個字都不信,也勉強動身來看看。
那才一見面,于德壽第二想法出現(xiàn)了,深信不疑,一個字都不懷疑了。
于德壽成就真人多年,借助皇朝之力,所知所得秘籍秘法,眼光見識,可不是秦千波能比的。
兩個少年,一小一大,一前一后。
后面年齡大的,一看就知道是五靈宗沈家一脈,法力氣息不要太明顯,估計就是那個逃出生天的小孩。
可要看前面那人,那才叫驚悚。何等的生機和朝氣,不斷四溢,簡直不要太浪費。再看那肉眼可見的靈光直沖虛空,五行五色輪轉,勾連天地,元氣運轉,玄妙無比。
羨慕呀,于德壽心想,那沈家小子天天跟在身后,光憑溢散的生氣,都能長命百歲吧!
想想他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僥幸成了真人,才保住現(xiàn)在的容顏。之后更是鎖住生機一點都不敢浪費,加上自己善于保命,從不出頭,才勉強有如今年過百歲還不顯老的本事。
要知道真人壽一百五,可不是哪個真人都真的能活一百五。年輕時氣盛斗法,年老時不保養(yǎng),一百二就死的不要太多。
想了這么多,于德壽更是羨慕。何等運氣能碰上這種神話傳說中才有的人物,說句沒有底線的話,若非天下出了這等亂子,怎么可能高人頻出。
于德壽之前以為是秦小子胡言亂語,此時恨不得罵自己傻缺,幸好跑來親眼一看。
但凡修行者都知道,煉精化氣第一步,所以為了生長,幼年之時只能讀經(jīng)典養(yǎng)韻。緩緩滋補身體,多加鍛煉,大多要十二歲以后方可開始感氣,十四歲方可入門修行。
天資高絕千年萬年不出的天才,二十歲能成法師,那都是神仙下凡了。法師要凝聚真箓,只能靠自己領悟。怎么領悟?看山看水,一路看過去,找到合適的,悟了,就能領悟某種自然現(xiàn)象,凝聚成真箓,這就是入了道途。
二十歲?那才多大,法力都不夠,還想真箓,白日做夢。
越是修行越是明白人的極限,所以普通人最能接受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修行者卻陷入其中。像是于德壽這等高人,更是對自己的認知深信不疑。
所以此人肯定是,一定是,只能是,超越真人的高人。
這就是機緣啊,于德壽沒想到自己這么大把年紀了還能碰到大機緣。取了個好名號呀,說不得我老于真的能得壽!
見高人轉眼看過來,急忙上前一步行禮,對著朱玄神態(tài)恭敬:“拜見前輩!本以為秦小子胡言亂語,得了癔癥,想不到能見真人仙顏,此生無憾!”
???
朱玄本來就不知道秦千波怎么一回事,這回竟然連真人都被騙到了?他最初準備只是想讓人摸不清朱玄底蘊,本質是恐嚇。
要知道厚土印鎮(zhèn)壓己身,哪怕這一真人隱藏一旁,若是以天眼探查,必然能夠察覺。朱玄仔細回憶,確信絕沒有受到這等窺視。
朱玄想不通這兩人是怎么自己忽悠自己的,就真把朱玄當做真人之上的高人了。
危!
若是沒有這層皮,遇到真人,朱玄憑借發(fā)揮真人級數(shù)的實力,不管對話還是逃跑,沒有什么大矛盾,都不是問題。
可現(xiàn)在要是戳破了這層皮,要出大問題??!
謹慎,更謹慎!不能說錯一句話。
內心雖然這么想,表面上,朱玄更加隨意,絲毫不在意多出一人。對于此人的吹捧,更是不以為然。
漠然問道:“你是皇家供奉?”
于德壽一見,高人果然早就知道他在一旁了。心中連連嘆氣,不應該不應該啊,隱身一旁是不是太猥瑣了?玄坤真人會不會看不起自己?他剛剛到來,太過震驚一時沒反應過來,應該一來就現(xiàn)身才是。
見真人問話,急忙回話:“真人明見,老道于德壽,自幼起已為皇家守候八十余載,如今年過百歲,本以為前路無途,有幸竟能得見前輩。得見大道有路,死而無憾,死而無憾矣!”
朱玄見于德壽不過四五十歲模樣,比河陽王秦千波還有當場的成和道人更顯年輕,竟然已經(jīng)一百歲有余?說一句老古董都不是問題,心中有點慌。
為了從被動轉為主動,朱玄干脆繼續(xù)發(fā)問:“成和所言可是屬實?”
成和?
哪位?
于德壽轉了轉腦袋,看著成和道人。呵!有這么個不入眼的貨色,相比較,老道還是入的眼,今兒個真走運。
這人說啥來著?于德壽趕緊回想,立刻回道:
“當年之事,老道坐鎮(zhèn)皇朝,也不清楚發(fā)生了什么。后來倒是往皇陵一探究竟,只能說得了個大概。若是前輩親自去看上一眼,就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當年各宗說是要催動神州各大地脈,匯聚氣運于大滄,讓皇朝來拯救天下??珊髞砜?,并非如此。老道往皇陵一看,發(fā)現(xiàn)不對,各宗顯然是在催發(fā)大滄一朝氣運。天下動亂久已,大滄垂垂老矣,經(jīng)這么一催發(fā),恐怕要立馬回光返照了!”
嗯?怎么又來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