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接過觀看,那石頭質(zhì)地像是墨玉,并不規(guī)整,好似一件獸形冰雕被火燒融,又未完全融化,四肢與頭尾還有些許殘留。
白山自是看不出什么名堂,交還給靈陽。
靈陽隨手丟入江中,濺起一點點水花。
白山瞪著一雙虎目望向靈陽,就這么扔了?
“沒用了?!膘`陽自然看懂了白山的眼神,繼續(xù)解釋道。“剛才那團邪火已將這石頭上的煞氣毀掉,也同時切斷了與祭煉鎮(zhèn)物之人的關(guān)聯(lián)。它現(xiàn)在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p> 白山點頭,又問道:“立碑之人為什么要在碑座下放置這個鎮(zhèn)物,是為了報復(fù)趙正嗎?”
“這不是立碑之人設(shè)置的。你看,”靈陽指著碑座下的那塊地面道,“這里有一道淺溝?!?p> 白山順著靈陽所指看去,果見,被碑座壓得四方又平整的地面上,有一道三指寬的淺溝,由邊緣一直延伸至中心。
中心處是一個雞蛋大小的小坑,就是放置鎮(zhèn)物的地方。
如此看來,確實是先放置的石碑,而后又有人沿著石碑底部,在地下打了一個洞,再將鎮(zhèn)物塞入。
又聽靈陽繼續(xù)說道:“這個鎮(zhèn)物應(yīng)該是別有用心之人近期放進去的。正因為有了這件東西,才會令趙正入魔。
“我原本還在奇怪,趙正即便怨氣難消,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內(nèi),就有了興風(fēng)作浪的本事。
“看來,這件事并不簡單啊?!?p> 靈陽解釋了一通,白山卻更加迷惑了,“有人故意要讓趙正入魔,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靈陽背對錢塘,向北望去,輕聲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是為了那里吧?!?p> 那里?
白山沿著靈陽注視的方向看去,不遠處就是鳳凰山——大內(nèi)坐在,鳳凰山下就是臨安城。
“臨安?”
靈陽點頭道:“很明顯,設(shè)置鎮(zhèn)物之人就是要讓趙正入魔,然后利用趙正對負罪石的怨念,掀起風(fēng)浪。
“錢塘江與臨安城內(nèi)河相連,此處又離入城水門極近,一旦江水泛濫,勢必要水淹臨安。”
靈陽頓了頓,又道,“陳保正曾說過,江南岸并無險情,這也說明,那人是有目的的要將江水北引。”
白山心中一驚,臨安城水路縱橫,一旦爆發(fā)洪水,那豈不是全城都要遭殃?
“是誰這么歹毒?”
靈陽無奈搖頭,隨后輕嘆一聲道:“看來有時間還真要認真學(xué)一學(xué)推算之術(shù)了?!?p> 白山?jīng)]有再問,他知道再問下去,多半是問出一句“我又不是神仙?!?p> 這時白山忽然有所發(fā)現(xiàn),脫口道:“你看,雨勢小了?!?p> 其實不只是雨水,一旁的江面也不再掀起大浪。
“嗯。”靈陽道,“負罪石已倒,碑下的鎮(zhèn)物也被破掉,趙正的怨念也應(yīng)該沒那么重了。
“和尚,走。我們再去看看他。”
趙正所在之處離此地并不遠,還未走到一半,便發(fā)現(xiàn)那道“水柱”也淡了很多,若不仔細分辨,已經(jīng)很難看出。
而趙正的怨魂,也可一眼望見,依舊黑氣繚繞,孤零零的漂浮半空。
來至近前,卻見趙正似是沒了神智一般,雙臂低垂,眼珠雖被彌漫的黑氣遮掩,卻也能看出空洞無神。
他也不再吼叫,只是靜靜的在空中立著。
靈陽對著趙正喚了一聲。
怨魂似是有所感應(yīng),低頭看了看,有氣無力的發(fā)出一聲嘶吼。
“他入魔太深,難以擺脫。和尚,為他念經(jīng)驅(qū)魔吧?!?p> 說罷,靈陽又補充道:“莫要直接超度了,我還有話要問。”
“好。”
白山望向怨魂,雙手合十,輕誦經(jīng)文。
半個時辰后,趙正周身黑氣消散,眼內(nèi)也有了神光。
他低頭望向一僧一道,心有所感,由空中落下,在水面上向白山跪拜道:“多謝大師度化。”
白山見趙正恢復(fù)了神智,立即停止誦經(jīng),退在一旁。
靈陽道:“趙正,你可知是誰令你入魔的?”
趙正搖頭道:“小人不知。小人死后,因人立碑,心有怨念,難入輪回,只得寄魂江中,卻從未害過人。
“前些日不知為何,忽然恨意橫生,漸漸失了心智,只想著引來大水,將那負罪石沖倒。直至方才,被大師經(jīng)文感化,恢復(fù)神智,這才知險些釀成大錯?!?p> 靈陽點頭道:“不知也罷。是有人有意利用你的怨念,想要引來洪水,水淹臨安。
“此事被我破掉,倒也無礙了。你那負罪石也被我推倒,此后我還要為你洗雪冤屈。
“這和尚能送你重入輪回,你安心去吧。”
趙正聞言再次叩首道:“多謝道長、多謝大師。兩位師父若是能使小人沉冤昭雪,小人愿推遲投生,在此江中為臨安百姓守江三年?!?p> 這倒是出乎靈陽意料,問道:“那些人為你立負罪石,你不怨恨他們嗎?”
趙正道:“怎能不怨,不過小人知道,他們多半也是被人所惑,并非故意為之。另外小人險些釀成大錯,也算是為此贖罪吧。”
“也好?!?p> 當(dāng)下靈陽書了一道靈符,交與趙正,道:“此符可鎮(zhèn)心神,三年內(nèi),可以使你神智清明。這三年你好自為之,三年后可到葛嶺山老虎巖伏云寺去尋這個和尚,他法號白山,到時他可送你重入輪回?!?p> 趙正自是感激不盡。
此后,靈陽與白山再次回到負罪石處。
白山看到躺在地上的負罪石,想起靈陽允諾要為趙正平反之事,問道:“你要如何為趙正伸冤?”
靈陽笑道:“略施小法即可?!?p> 說罷,俯身在石碑上指指點點,似是用手指畫了一些靈符,并未留下什么痕跡。
“和尚,你守在這里,看住石碑,莫要讓人靠近。我去去就回?!?p> “你去哪里?”
“我去把陳保正找來,讓他見識下神跡?!?p> 一炷香后,靈陽返回。
與靈陽同回的不僅是陳保正,還有陳家村一眾好事村民。
靈陽對眾人道,這場大雨以及水患,皆因趙正冤屈引起。方才天降神雷,為其伸冤,將負罪石劈倒,這才穩(wěn)住了錢塘江的水勢,要眾人來看看。
村民確實發(fā)現(xiàn)雨水小了,對此雖然仍是將信將疑,卻好熱鬧,都來圍觀。
待眾人團團將石碑圍住,正你一言我一語的談?wù)摯耸拢蝗挥忠坏览坠饴湎?,正中石碑?p> 雷火奔走其上,良久乃熄。
再看石碑,碑身上被奔雷擊出一個“冤”字,原來的“負罪石”三字已然不見。
眾人見過之后,這才深信不疑,紛紛叩拜此碑。
不久之后,雷擊石碑之事傳入大內(nèi),朝廷徹查此事,通判被查,罷職流放。朝廷又下旨追封趙正鎮(zhèn)海公,趙正妻兒也被請回城內(nèi)。
此后三年,陳家莊附近果然未再發(fā)生重大水患。
……
入夜。
臨安城內(nèi),位于清河坊玉柳街的一處大院中,此時依舊燈火通明。
歡笑聲、絲竹聲、歌舞聲交織在一起,充斥著整座院落。
雖有些嘈雜,卻又有著一種異樣的和諧——
一種令人愉悅的和諧。
這份和諧是如此的美妙,以至于沉浸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希望歲月就此凝結(jié),讓他們能夠長久的擁有這份愉悅。
可就在這時,這座大院中,突然傳出一聲驚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