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斗智斗勇
夜風習習,旌旗獵獵;
星移斗轉,征人不眠。
夜已過半,胡傷仍不能入睡,踱出大帳邊走邊想,不覺來到寨前。
聽著對面閼與城上,習斗之聲不絕于耳,戒備之嚴可想而知。
韓軍因為總是挨打,倒練出一身“防御”的本領。
因為秦兵愛好“屠城”,每下一城都需很大投入。
“生、死”對于秦軍將士已淡化成為“一顆人頭一杯酒”的一般概念。
所以胡傷的思慮中,融不進絲毫的“人性、親情”。
能想到的,只是“攻城”,攻克每一步前進中的障礙!
一陣寒風掃過,胡傷不禁打個冷戰(zhàn),在冷的刺激下,他忽然一抬額頭:
“不好,我中了趙奢的緩兵之計!
這個狡猾的家伙!
蹲在我身邊不進不退,讓我與他遙相對峙不能放手攻打閼與。
他則不費一兵一卒,坐收援韓之功。
我的兵馬多、耗費大不能持久,勢必收兵,他就可享不戰(zhàn)而屈敵之成!
哼,我豈能上你這個當?
不讓你吃大虧也得給你點兒顏色瞧瞧,絕不容你在那兒偷著樂!”
胡傷分些兵馬繼續(xù)攻城,自己率主力會戰(zhàn)趙奢。
目的是不把他殲滅起碼得趕走。
但趙軍采守勢,兵不出戰(zhàn),反客為主,沉著御敵。
一排排弓箭手站在營柵后射殺。
一批批沖到營前被“拒馬”、“鹿角”攔擋住的敵人,給秦軍造成了大量傷亡。
而趙軍卻幾乎沒有損失,胡傷這才明白趙奢為什么要修建堅固的工事!
不得不佩服趙奢是個將才。
秦軍不計損失地,強攻到天黑。
由于趙營堅固、防御嚴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卻也表明趙奢意在自保、不求進取的戰(zhàn)略意圖。
胡傷的主要任務是攻取閼與打開通往韓國的大門,不應該跟這條“泥鰍”糾纏不休。
完成任務后再收拾你也不晚,區(qū)區(qū)五萬人,看你能防守到多嚴密的程度?
胡傷干脆不與理睬了!
計劃已定,胡傷下令收兵,還是集中力量回攻閼與。
但他是個沙場老將,豈能顧頭不顧尾留下漏洞給對方可乘之機?
回去的路上,他留下兩萬人馬埋伏在北山口的樹林中。
趙軍如果追擊偷襲,且放之入山,等他與主力交戰(zhàn)后,這兩萬人馬再出來堵住他的后路掩殺。
應該承認,胡傷這一招也夠絕的了!
北山路狹,最窄處只容一車一騎,兩頭一堵,前后夾攻,趙奢就是有天大的本領也難逃全軍覆沒之災。
為了引他上套,胡傷還制造了一系列假象。
任何人都經(jīng)不起“功利”的誘惑,即使他“意圖自保”,但面對“香餑餑”,他總能不動心?
退一步說,趙奢不上這個當,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攻下閼與。
無論是否追擊,都對自己有利!
夜已很深,趙奢也在跟自己的幾個心腹將領研究軍情。
形勢的發(fā)展,全在預料之中:
第一步計劃已經(jīng)實現(xiàn)!
盡管胡傷還沒輕視我們,但他終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攻打閼與,不再把我們當做主要對手;
下一步呢?
胡傷不是庸才,前途處處隱伏殺機,充滿致命的危險。
正如將軍們所憂慮的,稍有不慎,自己身敗名裂事小,數(shù)萬軍人的性命、韓趙兩國的安危,已懸于一線。
下一步的冒險,能有幾分把握?
忽然衛(wèi)兵報告:
掌管糧草的文書許歷求見。
莫非軍需上出了問題?
在這關鍵時刻,哪一個環(huán)節(jié)也不能有半點兒差錯:
“命他進賬!”
許歷三十上下,身材不高,瘦瘦的,看起來文質彬彬,不像赳赳武夫。
因為只是個“軍士”,軍階相差懸殊,很少能與將軍們直接接觸。
但進帳后以軍禮相見,毫無拘謹之態(tài),可見不同凡人。
不過趙奢在軍中待人不分上下,都是平易和氣,除非是在下達命令時,平常并不嚴厲:
“何事求見?”
“胡傷會攻閼與,該我們出擊了?!?p> 趙奢望著他:
“胡傷雖然又以主力攻閼與,卻也不會忘記我們,必然扼守北山口。
甚至設下伏兵,我們很難通過?!?p> “閼與附近,北山最高,秦軍沒有占領山頭,是胡傷的一大失誤。
請將軍從速派人去據(jù)占這個制高點,居高臨下打擊敵人,將是決定勝負的關鍵?!?p> 趙奢不錯眼珠地盯著許歷:
“北山峻且險,無路可登,所以胡傷棄而不顧,卻在山下設伏,此計雖妙怎能實現(xiàn)?”
許歷一笑:
“山下設伏乃是常規(guī),然而正因險峻無路,伏兵才會麻痹大意,給我們以可乘之機。
坦率地說,將軍此次出征,本來就是挺而走險,豈只攻北山?”
說完,摘下頭盔跪下:
“臣言已畢,妄議軍情,請您執(zhí)法!”
趙奢笑了:
“現(xiàn)在已取消這條禁令,你既有這般見識,能率軍攻北山嗎?”
“臣本韓人,對那里的地形熟悉,能夠找到登山的途徑。
但我們占領山頂后,秦軍感受到威脅必要拼命爭奪,所以后援部隊必須及時趕到。
實際上,我軍的正面進攻也就從此開始,所以在我行動前將軍就要做好戰(zhàn)前準備?!?p> 趙奢點頭:
“好,我明天召開誓師大會,你今晚就率五千人出發(fā)!”
許歷站起身來,戴上頭盔,躬身施禮:
“謹遵將令!”
高臺上,停放著一口白楂木的棺材,素幡飄飄,香煙裊裊,在贊禮官的指揮下,全軍將士向它行禮致哀。
趙奢手持頭盔站在棺邊,聲音沉痛:“弟兄們,是我殘酷地殺害了陳將軍!
為了迷惑敵人,我們不得不扮演怯懦的假象,為了使這假象逼真,我們又不得不犧牲陳將軍。
軍人可能死于戰(zhàn)爭的各個側面。
從這個意義上說,陳將軍是為國捐軀的英烈,同樣屬于拼死在戰(zhàn)場上的勇士!
弟兄們,每一次戰(zhàn)斗,都是我把你們送到人生之路的盡頭,我的心,也在滴血啊!
勝利的旗幟,是用咱們的熱血染成的。
為了勝利,還要有多少青年人提前結束自己本該光輝的一生?
戰(zhàn)爭太殘酷了,它逼著人們無情地互相廝殺。
我們不喜歡戰(zhàn)爭,但是,為了消滅那些因功利而挑動戰(zhàn)爭的惡魔,我們又必須投入戰(zhàn)斗!
弟兄們,我知道你們早就憋足了滿腔憤恨,現(xiàn)在報仇的時刻到了,盡情地發(fā)泄吧!
我命令:立即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