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驤吩咐下去之后,自有人去辦。
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忙,比如該出什么樣的試題來決定國士臺的才子們?nèi)プ瞿男┪恢谩?p> 還有流民的糧食問題,治安問題,老一輩徐人與新來越人之間的隔閡,楚人與越人之間的矛盾,還有徐人、楚人等內(nèi)部只見的間隙。
這都需要他來考量,對于司徒等人來說,他們的方法還停留在以前,并沒有很好地解決辦法。
徐驤倒是有超前的見識,但那都是別人的想法,也不一定適合于這個時代,想法超前是好啊,但是要合適才行。
比如列寧的辦法,在中華之地并不適合,需要進行本土改造。
徐驤那些超前的見識,在這個時代也需要一定的變化,他要想的是,如何可以讓這些辦法,更好的融入這個時代。
這是比較難得,畢竟他來到這個時代也就一年而已,他的思維并沒有融入這個時代,最好的辦法,也只能是和云庭、華音這些重臣慢慢的商議。
徐驤對他們的提議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法制的健全,這個時代雖然也有法律,但是更重要的還是禮法,以及人心的道德,說到底是人治。
這樣的治理有很高的上限,也有很低的下限,全都是因人而異。
而健全的法制或許可以彌補缺漏,但終究是人立的,難免有疏漏,特別是徐驤也是一個半吊子。
他可以做到的只能是盡量讓國家公平一些,貴族借機總會存在的,想要消滅是不可能的。哲學(xué)上講存在就是合理的。
這里的理是指自然的法則,而不是人的法則。
所以修法,立法,執(zhí)法等等這是個大工程,徐驤很需要法家的人來幫忙。
但是他想了想,現(xiàn)在的法家,青黃不接,人才不多,不過這總比自己這邊瞎捉摸比較好。
法家比較有名的人物,都在三四年前病逝了,他們的弟子肯定還在,但是這些弟子手里應(yīng)該有這些大能的著作,要是有這些著作也可以自己培養(yǎng)法家人物。
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誰都想爭個第一,始皇之后,覺得什么都應(yīng)該統(tǒng)一,這才使得中華不復(fù)百家爭鳴之盛世。
但是徐驤不一樣,他是從后世來的,再怎么平庸,在眼界上比起古人還是要多一點的。
他可以讓徐國包容萬象,海納百川,保持這百家爭鳴的盛況,真理都是爭出來的。
做君主的不能讓下面的臣子臣民鐵板一塊,他們必須得爭起來,而且還是那種對立面,不可調(diào)和的爭執(zhí),或是官吏與百姓對立,或是官員內(nèi)部對立,或是內(nèi)廷與外朝對立等等。
這些對立,其中有一邊必須是依靠他這個君主才能站穩(wěn)腳跟的,而不是大臣百姓內(nèi)部為了利益起的爭執(zhí)。
這其中的區(qū)別很大,如果不是君主自己撐腰的勢力,而是臣子臣民內(nèi)部的內(nèi)訌,等他們內(nèi)訌?fù)炅?,分配好了利益,轉(zhuǎn)過頭來就會對付君主了。
宋明的末代不就是這樣的例子嗎?文臣與天子共治天下,到最后,皇帝的權(quán)力被文臣攝取。
可還記得曹操百萬大軍兵壓東吳,孫權(quán)為何不敢投降?而其他東吳的士族卻愿意投降?
書里已經(jīng)講了,你孫權(quán)投降了只有死路一條,但是這些士族不過換個君主罷了。
宋朝末代的大部分文官士紳們,明朝末代的士紳文官們,哪怕是那個頂著衍圣公名號的孔家,不就是如此嗎?
而宋明末代的皇帝不就是死路一條?一個被大臣抱著跳了海,一個自己殺了全家女性,自己吊死。
所以,下面的人當(dāng)中一定要有君主的代言人,為君主去搶奪權(quán)力和利益。
就像嘉靖培養(yǎng)的嚴(yán)嵩,天啟培養(yǎng)的魏忠賢,他們可比那崇禎快活多了,而國家沒有在他們手里滅亡。
徐驤要做的肯定不是崇禎那樣苦逼的君主。
對于手下的大臣,他要寬猛并濟!一味地寬仁在別人就是退縮懦弱!惡人自有惡人磨,這話是真理啊。
當(dāng)然,他要讓國家百家爭鳴,同時也要設(shè)立一個框架,不能讓他們危害國家統(tǒng)治。
這是一件長久的事情,也是福澤萬世的事情。
至于徐驤對于國家民族文化問題的矛盾,除了法,第二個辦法就是從文化上面入手了。
在華夏,目前主要是以文化論來分諸夏與蠻夷。只有接受了周禮與華夏文化服飾的才是華夏人,哪怕你血脈是諸夏,但是行事如同蠻夷,那你不過是披著諸夏外衣的蠻夷罷了。
當(dāng)初的楚國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被諸夏不容,周王不喜。
所以,徐驤愿意花很大的精力去開辦學(xué)堂,開化越人,不僅僅是越人,還其他的人,他要把他們的思想統(tǒng)一,消磨隔閡。
當(dāng)然,對于一些文化習(xí)俗,傳統(tǒng)節(jié)日,可以進行一定的改變?nèi)缓罅鱾飨聛?,這樣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徐驤提出這兩個觀點,大臣們都是同意的,但是云庭說道:“主君胸有溝壑,老臣等都很高興,但是主君融稟,老臣等人精力有限,如今正是春耕在即,又有安置流民的事情。
同時還有不少工程等等,臣等實在是有心無力啊,只希望主君暫緩實行,讓老臣等緩一口氣?!?p> 徐驤微皺眉頭道:“吾也知道最近事情太多了,一件一件的可都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可是時間不等人啊。
也罷,吾把之后要做的事情就當(dāng)是考題,交給國士臺的才子們?nèi)タ伎?,如此依照實際,量才取士,如此可行?”
華音連忙拱手道:“主君英明!”
其余重臣紛紛附和。
徐驤正欲詢問羅國的情況,但是殿外有官吏進來說道:“啟稟主君,揚越方國派來了使者,他們希望拜見主君?!?p> 徐驤一聽,皺起了眉頭,這估計就是來和談的,不然的話,干嘛派什么使者來呢?
不管是結(jié)盟還是議和,對于徐驤來說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他之后是要拿下?lián)P越地盤的,這議和了之后,再毀約,那他的名聲可就臭了。
徐驤搖頭道:“不見,讓他們走吧?!?p> 官吏拱手道:“啟稟主君,有上使作伴,您看?”
徐驤皺起了眉頭,他忘了這個使者可是賈無極的手下,肯定也是貪財啊,應(yīng)該是收了揚越人的錢財。
他這就是不得不見了,現(xiàn)在還不能得罪賈無極這邊的勢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