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建設大明

第十五章 計劃

建設大明 蓋世大妖 2312 2020-06-06 19:24:59

  明朝的東莞城雖不算太大,但自東晉立縣以來已有千多年歷史,城內(nèi)各種基礎設施還是比較完備的。

  春節(jié)期間,東莞城內(nèi)也如其他城邑那樣,異常熱鬧。

  城東是秦樓楚館之所,觥籌交錯嬉戲喧鬧之聲不絕于耳。

  城南有戲班子搭臺,從早到晚的連場演出,幾文錢就可以看上一整天。

  城西則是燈市,各種形形色色的花燈五彩繽紛,賞燈的人也絡繹不絕,男女老少皆有。

  明朝的封建禮教已經(jīng)比較嚴重,女子是很少出門的,尤其是未出閣的女子。

  不過,過年是例外。

  年節(jié)期間,女子可以名正言順的結(jié)伴出門游玩,而漂亮又熱鬧的燈市,則是她們的首選之地。

  所以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燈市總是容易變成才子佳人的幽會之所,燈節(jié)也就變成了情人節(jié)。

  歐陽修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辛棄疾的“眾里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都是描述燈節(jié)和愛情的。

  燈市之上,朱聿鍔和張夢玉并肩而行,雙喜和喜寶兩人跟在身后半步,再往后則是胡長恩帶著幾個侍衛(wèi)。

  “四娘,你看那盞企鵝宮燈特別漂亮,我買下來送給你怎么樣?”小美女比較矜持,朱聿鍔只好主動一點兒。

  張夢玉除了張家玉那個大哥之外,原本是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的,不過都沒能長大成人,不過張夢玉排行第四這個規(guī)矩卻傳了下來,所以張夢玉又有張四娘的小名。

  被一個非親非故的男子叫小名,張夢玉不好意思的偏過了頭去,但更多的是不想看那盞所謂的“企鵝花燈”。

  就在這時,喜寶那丫頭出來搗亂了。

  “公子,那盞明明是鴛鴦燈,哪是什么企鵝燈?還有,我怎么從未聽說過企鵝是哪種大鵝?好吃嗎?”

  “你這小丫頭,門都沒出過,哪里分得清什么鴛鴦企鵝,我說是企鵝就是企鵝……”朱聿鍔義正言辭的批評了小丫頭。

  還是雙喜這小太監(jiān)機靈,一把拉住還想分辯的喜寶,點頭哈腰道:“公子說得對,那分明就是氣鵝,我這就去給張小姐買了回來?!?p>  就這樣,喜寶開始氣嘟嘟的提著一盞“企鵝燈”。

  有一盞企鵝燈作為引子,朱聿鍔也慢慢和小美女扯開了話題。

  “公子,我們這小地方的燈會,想必是比起京城里的燈會要差得多?!毙∶琅吘鼓挲g不大,還是比較健談的。

  “我是南陽朱四,不是京城朱四,從小在南陽長大,可從沒去過京城?!敝祉插姛o奈答道。

  “哦,我還以為公子你身份尊貴,應該去過京城的,可以跟我說下京城里的燈節(jié)情形?!贝藭r小美女才是和年齡相符的,有著年輕人對于熱鬧場面的向往。

  “如果你想的話,將來有機會,我再帶你去好好見識一下。”朱聿鍔豪邁的說道。

  “真的?”小美女眼神發(fā)亮,急于等著回答。

  “當然不會騙你,京城是我大明故都,如今卻被滿夷竊據(jù),我身為朱氏子孫,自然要奮發(fā)圖強,恢復故都,到時候讓千軍萬馬在前為你開路,你說好不好?”

  朱聿鍔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有點兒昏君的潛質(zhì),這豈不是和烽火戲諸侯逗褒姒一笑的周幽王差不多?

  但小美女很高興,聽了這話后臉含笑意,似乎正幻想著那美好的場景。

  此時喜寶又上來找打:“小姐,到時可記得要帶上我,京城里好吃的肯定很多……”

  ※※※

  朱聿鍔的第一次約會還算順利,兩人成功拉近了關系。

  唯一可惜的是,路上沒個紈绔子弟啥的跳出來找事兒,好給他表現(xiàn)的機會。

  但回到張家園子的時候,卻迎面碰上了張家玉。

  張家玉以一種奇怪而復雜的眼神盯著兩人,小美女遇上自家兄長的目光簡直是一觸即潰,立即低著頭逃了,朱聿鍔只好硬著頭皮上前,親切的說道:“芷園兄,還沒睡???”

  “嗯……”張家玉低聲回了一句,語氣莫名。

  約會之后,接下來幾天,朱聿鍔就開始忙著軍隊上的事了。

  新的一年已經(jīng)到來,滿清大軍早已秣馬厲兵,磨刀霍霍。

  嶺南雖然還算平穩(wěn),但主要是因為古代的消息傳播緩慢,就算是官方渠道都不夠快,更何況民間,基本只能靠口口相傳。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滿清大軍還沒有真正打進嶺南,嶺南百姓都會覺得天下太平。

  朱聿鍔再次召開內(nèi)部會議,召集起自己的小團隊,安排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顯卿,接下來這段時間,你一定要抓緊訓練士卒,盡量做到令行禁止?!敝祉插姷谝粋€吩咐的是胡長恩。

  “等復明軍再訓練一段時間之后,我打算領兵北上,兵進贛省?!?p>  聽到兵進江西這個決定,小團隊內(nèi)所有人都有些奇怪。

  因為朱聿鍔是奉隆武帝旨意前來嶺南募兵的,現(xiàn)在募到了兵卻不回閩省,而是轉(zhuǎn)道贛省,確實有點兒出人意料。

  不等他們提出疑問,朱聿鍔就自己做出了解釋。

  “大家都知道,雖然目前我們大明朝廷的行在是福京,但閩省實在太過靠近前線,我們大明真正可以依靠的還是嶺南兩省,只要過段時間時機合適,朝廷行在就會遷移到羊城來。”

  “想要同建奴抗衡,就得穩(wěn)住嶺南,要穩(wěn)嶺南,就得守住嶺南的大門戶,所以我們必需要去贛省。”

  “而且贛省不僅是嶺南門戶,同樣還可以連通閩省,到時如果情況有變,我們再從贛省轉(zhuǎn)道閩省,也是可以的。”

  朱聿鍔的說法很合情合理,大家也基本接受他的說法。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目前把持閩省軍政大權的鄭芝龍根本就無意抗清。

  等滿清大軍一到,鄭芝龍立即投降,閩省瞬息之間就會失守,那時就算想轉(zhuǎn)過去救隆武帝也來不及。

  不過朱聿鍔說的守住嶺南門戶,這倒是真的,他北上贛省的目的就是堵住嶺南門戶,那樣滿清大軍就不可能源源不斷開進嶺南。

  當然,只堵住大門,這也不能完全保證嶺南安全。

  但只要大門是關上的,那嶺南就算亂,也能保持在可控范圍之內(nèi)。

  眼看大家都基本接受了這個說法,朱聿鍔又轉(zhuǎn)而吩咐孟良友道:“佐美,你可以適當準備一些糧草,還有從現(xiàn)在開始就多收集一些玉米、番薯、馬鈴薯之類的種子?!?p>  早產(chǎn)作物,這個東西自然是要利用起來的。

  滿清吹噓得相當厲害的康乾盛世,最大的成就就是華夏人口大爆發(fā)。

  而人口的大爆發(fā),主要又是得益于玉米、番薯、馬鈴薯等耐旱耐貧高產(chǎn)作物完全推廣開來。

  其實這些高產(chǎn)作物在明末時已經(jīng)傳到了華夏,但還沒有推廣開來,目前僅限于在沿海地區(qū)流傳。

  如今有了這個條件,朱聿鍔當然也要利用起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