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雖然是高僧坐化后留下的,可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只能算是一樣寶物。
除了僧人得到舍利子之后,會供奉起來之外,大多數(shù)修士真若是得到了舍利子,肯定是會當寶物去用,但不會供奉起來。
僧人供奉舍利子,更多的是信仰,和對大德高僧的尊崇等。
只不過,舍利子能夠?qū)幮撵o神的功效并非那么容易感知到的,寧心靜神,對于修行之人而言,只有在關(guān)鍵時刻才能有作用。
因為對于修行之人而言,大多數(shù)時候,心神都是清凈的。
如蘇安這般踏入金丹境界的修士,心神就更不容易被蒙蔽了,可若是換成他虛丹境界的時候,舍利子的這個功效或許還會稍微多一些。
而之前他得到的紫華玉,則和舍利子不同,能夠孕養(yǎng)神魂,可以說是比舍利子更為難得的至寶。
而且,紫華玉在最初接觸的時候,就能有明顯的感覺,只不過,若是時間久了,習慣之后,這股對神魂微弱的孕養(yǎng)就會習慣,到時候不在有所覺察。
這兩者的效果是不同的,但卻又類似。
“還是要多些攻擊或是防御的寶物?!?p> 蘇安沉吟,自己在心里盤算還要些什么,畢竟對他而言,雖然不缺仙法和神通,可是自身卻沒什么寶物,這是他最大的缺點。
三災五劫,可是沒那么好渡過的,最起碼他也要多準備些攻防的寶物在身,之后,才敢去踏足三災五劫。
不過,正如慈安所說,他如今尚且年輕,壽元還長,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
這話,雖然蘇安不是太認可,畢竟,有些事情,并非是壽元長久就能做成的,壽元長久,只是一個優(yōu)勢。
最終,這個優(yōu)勢能否真正轉(zhuǎn)化為自身實力,這可就不一定了。
“身世的事情,必須先要有個了結(jié),不能牽扯太久,若不然,真等渡三災五劫的時候,在去解決這個問題,不知道會牽扯出什么禍端。”
蘇安心中自語,他的身世問題或許不會有太大的法力等交錯縱橫的殺機,可是,很可能會對道心有所影響。
甚至,道心的影響比起法力交錯縱橫的殺機更是不知要兇險多少倍。
若是自身或是神識受損,尤其神識受損,雖然難治愈,可終究還是能夠恢復的,也有些稀少的靈丹妙藥甚至是天材地寶可以治療。
可若是道心受損,一切外物皆不可治。
道心的受損或是蒙蔽,只能靠自己去解決,靈丹妙藥無用。
所以,對于修行之人而言,寧愿自身受傷,也不愿意道心受損,一旦道心受損,其實就等于是斷了前路。
“先去解決身世問題,在尋攻防之寶,之后在行突破。”
蘇安在心里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
畢竟,雖說在壽元到來之前,對于金丹境界修士而言,只要一個念頭,就能神識融入金丹,踏足三災五劫的境界,可其實這中間其實還是又失敗的可能的。
只不過失敗的可能太低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世人多是不知,但是,恰恰這一點,在蘇安曾在一本異志上看到有提及。
天人五衰將至,踏三災五劫,或隕。
所謂天人五衰,其實是一個說法,說的是哪怕仙神也有壽元大限到來的時候,只是,仙神大限到來之時,就會出現(xiàn)天人五衰。
當然,這只是個說法,但到底天人五衰是怎么個模樣,最起碼蘇安是不清楚的。
甚至,這個世上的記載恐怕也很少,原因很簡單,真仙之流哪怕遇到天人五衰,也不是普通凡人可見的。
而且,事關(guān)真仙,哪怕是天人五衰,也是肯定不會輕易在凡俗流傳的。
久而久之,天人五衰甚至也被一些人用在了金丹境界修士上,甚至是踏足修行之路的人身上。
之所以如此,其實就是一些聽得只言片語傳聞之人,在心中把修行中人都當成是了神仙。
但是,凡俗之人如此,可蘇安等修行中人不會這樣,最起碼,蘇安還是知道天人五衰是真仙之上才能如此稱呼的。
但是,他明白這個意思就成了。
又在大安寺內(nèi)呆了兩天,蘇安就告辭離去了。
蘇安離去的時候,大安寺內(nèi)所有慈字輩僧人一同出寺相送,已示尊敬。
畢竟,大安寺的僧人雖然和蘇安的金丹境只不過相差一個境界,但是,這一個境界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別,甚至,大多數(shù)修士能一輩子卡在這個關(guān)卡而無法突破。
而且,剛踏入修行之路的境界,其實是最容易突破的,而且,境界之間的差距甚至不是那么大,還有可能越境挑戰(zhàn)等等。
但修為越是高深,境界之間的差距就越大,在想要越境挑戰(zhàn),除非是靠一些外力,如至寶或是陣法等等,若不然,單靠自身潛力,在想越境挑戰(zhàn),絕對是找死。
哪怕是如何天子縱橫之輩,如何具有潛力,到了修為高深之時,想要越境,根本就不可能贏。
這就好比蘇安前世所在,洪荒傳說中的圣人,圣人高高在上,準圣和圣人,不過是一個境界的差距,可卻是天差之別。
圣人不死不滅,想要滅殺準圣,甚至只是抬手就能做到。
之前大安寺滅殺魔牛,看似是越境,可其實并非是單靠自身法力,而是靠的舍利子布置下的大陣。
陣法之力,玄妙無窮。
如今蘇安踏足金丹境界,以他金丹境的修為,想要滅殺虛丹境,只要沒有陣法等至寶,哪怕對方十幾個虛丹境界,也不是他的對手。
這就是境界之間的差距,若是真日后能夠成就真仙,恐怕舉手之間,三災五劫的修士在他眼中如螻蟻一般存在,覆手可滅。
只不過,蘇安雖然成就金丹境,可卻沒有絲毫的狂妄自大,仍舊十分自謙。
別說是面對大安寺的慈字輩僧人,就是面對寺內(nèi)其他僧人和世俗凡人,他仍舊十分和善,沒有絲毫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
這其實也是道法自然的一種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