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鋪已經不再是奢侈的產物,在九十年代末期,臥鋪票普通老百姓都還能消費得起,而且除了逢年過節(jié)和黃金季節(jié),都還算是不難買到的東西,也不用再托關系才能買得到,當然除了一些邊遠地區(qū),車次比較少的,還有這種情況。
坐上了南下的列車,阿睿又回想起小時候坐車的情景,那個時候的火車里很熱鬧,車廂里就像是個小小的舞臺,不但有閑聊的,串門的,還有唱歌的,打牌娛樂的。而現(xiàn)在的列車里只是偶爾聽到一些相熟的人聊天聲,雖然更為文明克制,但是真的沒有以前那種親切感。
一樣是路過南京長江大橋,阿睿已經沒有那種壓抑不住的興奮,取而代之是對未知前路的擔憂。
信已經寄出去了,估計最少還要兩三天才能到,自己正好乘著這個時間熟悉一下上海,順便看看上海的就業(yè)情況。
列車已經緩慢地進站,而這一次站臺上不會有人來迎接他,阿睿沒有著急,注視著車內不少已經開始激動的人們,朝著站臺揮手。
這些場景阿睿經歷過好多次,每次都會有不太一樣的感受,現(xiàn)在看著別人迎來送往,更多的是一種羨慕,而心里卻滋生出了一些失落和孤獨感。
成長就會經歷這些,要學會獨立,就要學會孤獨,學會很多不曾經歷的感受。這些感受都會讓成長中的人改變,或者蛻變。
阿睿靜靜地看著人們逐漸離去,最后一個下了車,車站剛才還人流涌動,現(xiàn)在只能看到寥寥數(shù)人,基本都像是阿睿這樣孤獨的人。
下地后阿睿深呼吸了一口,這里的空氣不再是BJ那樣冷冽,而是濕冷的感受,哈了半天也就只能微微地呼出一點哈氣。
下了甬道,隨著人流走向南站的出站口,還沒檢票出站,就已經能窺視到上海的繁華。記得最后一次來這里還是八年前,這里已經又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站前多了不少高樓,霓虹燈牌幾乎像是招搖的美女一閃閃的,雖然談不上好看,但是還是很亮眼。
門口被擠得水泄不通,站務員用本地話嚷嚷著“人都讓開點好哇,旅客都出不去!”說著把兩邊的人用手分開,旅客才得以空擋出來。
門口除了一些接站的人,還有很多服務業(yè)的人員,招呼聲此起彼伏。
“大哥,住店不?我們招待所,就在車站附近,有熱水,底下都是小吃店,還能有特殊服務!大哥來呀!”一個畫著濃妝的大姐極盡殷勤地招呼著,差點都要拽那些對她看的客人。
“先生要車子哇?去哪里呀?我給你好價格!”
“帥哥,要不要去洗浴中心過夜呀,便宜得很,連洗澡還能過夜,住宿費都省了,累還有人按摩?!?p> “大姐,要去哪里,我這里提供指路服務,每次只要兩塊錢,別走冤枉路呀!”
“有沒有要過江的,拼車過江去浦東的有沒有?”
各種各樣的吆喝聲,拉客聲在門口匯聚成一片,阿睿倒不是不需要,而是覺得自己似乎是這個城市的人,去問這些人找需求好像有點土,錯身躲過了幾波圍堵,還是不知道被誰在胳膊上捏了一把。
終于擠出了人群,阿睿喘了口氣,他知道不管是哪個城市的火車站都是魚龍混雜的地方,再好的城市都會有一些宰客的現(xiàn)象,上海應該還算治理的不錯,不會離譜。
在站前的商店買了份地圖,然后走到公交車站,仔細地研究了一下,想到外灘附近,看來還沒有直達的車。
這個時候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婆瞄了一眼阿睿,然后和善地說“小阿弟,你要去哪里呀?”
阿睿一聽有人問他,轉身看見了這位阿婆,很禮貌地說“阿婆,我想去外灘,不知道怎么去方便。”
阿婆笑了笑,對阿睿說“你上這輛車,到了人民廣場同一個車站在換一部就可以到外灘了?!?p> 阿睿聽后連忙向阿婆道謝,車輛進站后,阿睿還維護在阿婆身后,怕后面的人擠到阿婆,跟著阿婆上車,并在前面給阿婆占了個座位,然后自己走到了最后面靠窗的座位坐下。
阿婆在中途下車,下車時候還特地對阿睿說“坐到終點站就到了!”還揮手和阿睿告別。
阿睿露出真誠感謝的微笑,雙手合十隔空向這個熱情地阿婆道謝。
冬夜的上海,阿睿還是第一次經歷,往常都是夏天來上海。冬夜感覺上海的天是有點陰濕的寒冷。
到了終點站阿睿隨著人流下車,在站前找到了阿婆說的那輛車,索性也是終點站,又找了個靠邊的位置坐下,開始往外灘進發(fā)。
坐定之后,才開始認真打量著人民廣場,有一塊大大的電子廣告屏豎立在顯眼的位置。整個地區(qū)的中央的位置是SH市的博物館,圓形的建筑幾乎占據了廣場的中心位置,附近有很多的出口,時不時地從地底的通道涌現(xiàn)出不少的人流。
再望向南京路的方向,第一百貨商店和新世界百貨大樓屹立在最顯耀的位置,樓外的霓虹燈牌格外的醒目。
車輛緩緩行駛在阿睿不知名的道路上,四處都是一些老式的建筑,從建筑風格來看,有歐式的,有中式的,和小時候逛街是看見影像一樣,只是晚上霓虹閃爍更為耀眼。
由于是市中心,入夜的寒冬,滿街也是人群熙熙攘攘,這座城市似乎一點沒有要沉睡的氣息。車輛不久后就到達了外灘站點,阿??梢哉f是擠了下去。
沒想到那么晚的上海,還有那么多人外出,這要是在西北,這個點,就算市中心的公交車,也最多是極個別的人沒有座位站著。
下車后抬頭一看,就能望見外灘那排宏偉建筑熟悉的夜景,似乎只有這個夜景那么多年沒有什么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科技發(fā)達了,似乎燈光照射的角度和照明的亮度更好了。
阿睿想好好看看外灘,就必須走到馬路對面的沿江大道上去,阿睿等候過馬路的時候左右張望著,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認知有些錯誤。
剛下車時候只轉身只注視了眼前的大樓,而兩邊延伸的都沒有看到,現(xiàn)在一看和以前變化是巨大的。
以前的外灘,基本就是向南到十六鋪碼頭,向北到南京路,基本燈光就集中在這一片,之后的地方就顯得暗淡不少,而今天看到的外灘,不但是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筑披上了燈光的霓彩。
整個面前的中山東一路也是翻修一新,整潔的柏油馬路,整齊劃一明亮的路燈不斷向路兩端延伸,一直到看不見的地方,讓這條路成了一條沿江的燈光紐帶。
而且有一條立交從延安路方向向下蜿蜒到外灘地這里的路面上,這是個很大的彎道,阿睿可以預想在立交橋下閘道的過程中,可以在車上一覽無余地看清外灘的夜景,這個設計不得不說是真的有點意思,之后阿睿才知道這個設計被評為亞洲第一彎道,并非是它的長度,而是它觀景的絕佳角度。
而兩邊的以前暗淡的地方,向南的南京路一片已經漸漸向外白渡橋延伸,而向北則向延安路后面延伸。
整個外灘的觀景長度和面積展開的更大,而燈火輝煌的程度更是上了一個臺階,而當阿睿登上外灘的沿岸觀景區(qū),也發(fā)現(xiàn)這里被修繕一新,感覺更像是個非常NICE的觀景點。
而當阿??聪蛴洃浿猩燥@貧瘠的浦東江畔的時候,景象完全不一樣,對面有一座耀眼的電視塔已經佇立在浦東江畔,阿睿聽說過這座電視塔,據說是亞洲第一高的電視塔,它的名字叫“東方明珠”電視塔,它真的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屹立在浦東江畔。
浦東似乎不再是九零年時候的樣子,它被這顆明珠在夜幕中點亮,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十年不到的時間,浦東發(fā)生似乎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有東方明珠,它的身旁還有一棟更為高聳的大樓在建造,雖然夜里看不清它的全貌,但是依稀可以感受到的磅礴的氣勢。
作為一個搞建筑設計的人,看到的和普通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阿睿感受到浦東似乎在崛起,感受到無數(shù)的高樓大廈在響應著召喚。
怔怔地看著對面的浦東景色,阿睿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