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隨侯珠
祠堂院子里氣氛緊張,空氣都感覺流動不適,如同掉入水中,空氣逐漸粘稠,向內(nèi)不斷擠壓。
白蛇繞著祠堂內(nèi)的頂梁柱,堂內(nèi)氣運充盈,不斷的涌入白蛇體內(nèi),不斷補足氣運的同時,白蛇也在不斷噴吐氣運,噴吐而出的氣運又化為赤羽,被火鳳吸收。
想來噴吐出的就是申氏承接的姬姓氣運了,為了隨侯珠竟然連姬姓氣運也是直接舍棄了。這隨侯珠到底是何至寶,竟能讓申氏如此壯士斷腕。默默看著一切的玄明,心中暗自思索起來。
火鳳從空中而下,收起羽翼立在祠堂外的石碑上,火鳳也是鳳凰的一種,雖然是氣運所化也同鳳凰一般不落無寶之地。
一般高門大院的祠堂內(nèi)不僅有祖宗牌位,同時也會為一些祖先樹碑立文,以顯祖宗之德。這些碑文承接先賢德行,雖然不是寶貝,卻也有一番造化,更何況鳳凰乃是五德神獸,自然對這承接先賢德行的石碑信賴有加。
火鳳也是不再急著攻擊,一邊吸收著白蛇吐出的氣運,一邊梳理自身羽毛,一派從容不迫。
白蛇吐出的氣運越來越少,直到最后一絲氣運吐出,頓時周身大放毫光。此先只有兔眼,鯉鱗,牛耳,如今頭頂膿包中生出一雙鹿角,盤在頂梁柱上的攝生不斷翻轉(zhuǎn),四只鷹爪漸漸顯化。
生出鹿角,鷹爪,白蛇化龍。白龍頭頂隨侯珠微微一轉(zhuǎn),回轉(zhuǎn)白龍口中,白龍也不吞下,只是銜在口中。
火鳳見蛇化龍,也是不急,將最后一絲申氏承接的姬姓氣數(shù)吸收,尾巴一抖,五色翎羽顯化,氣勢大漲,一點不落下風(fēng)。
白龍最先沉不住氣,龍吟一聲,直飛火鳳,火鳳也是不懼,五色尾翎一抖,五色神光環(huán)繞周身,迎了上去。
龍鳳相爭,氣運開始顯化。
火鳳周身有火云相聚,火云之中人影閃爍或是耕種,或是打獵演繹著周人曾經(jīng)的奮斗往事。
白龍周身匯聚云雨,云雨落下演繹長江之勢,噴涌而過,江邊兩岸碩田無數(shù),有人影田間勞作,稻田間好一派農(nóng)家景象。
玄明法力匯聚雙眼,仔細觀察氣運演變,見著長江水景,玄明瞳孔微縮,心中已經(jīng)明了為何姬辰對隨侯珠戀戀不忘,申氏一族又是為何死也不愿交出隨侯珠的原因了。
火鳳承接的是周人氣運,其中演繹的自然是周人的奮斗之史。
相對的白蛇并未演繹申氏之史,而是長江天景,是長江兩岸的奮斗之史。
周人如今是天下共主,但其中最多的還是神洲北方氣運,能與之抗衡那長江景象不言而喻更代表著南方氣數(shù)。
申氏一族絕對不能代表南方,那代表南方氣運而生的想來就是那隨侯珠了吧。
玄明也沒想到下山行走竟然遇到神洲南方氣運至寶,心中暗自嘀咕,莫非自己便是傳說中的氣運之子,天命主角不成。
突然心中又是一緊,隨侯珠是南方氣運之寶,一般人可承接不了,更何況其中定然有著諸多因果算計。
腦中不由自主的閃現(xiàn)一些隨侯珠的由來故事。
相傳有一任隨侯出行尋查侯國,見一條大蛇被打成兩斷,看其蛇有些靈異,便命隨行者用藥救治,蛇立即能活動,此處便叫“斷蛇丘”。
一年以后,隨侯深夜夢見一大蛇銜來明珠報恩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彪S侯醒來果見一明珠將室內(nèi)照得如同白晝“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若只單看這故事,還真當是龍王之子攜珠來報的德行故事,但如今結(jié)合玄明自己的經(jīng)歷,那這故事可就太不一般了。
龍王之子被人打成兩段,南方氣運正巧被隨國帶領(lǐng)的漢陽諸姬阻隔成兩段,吳越和楚。隨侯珠被隨侯得到,隨國順勢而成漢陽諸姬之首,威勢大漲。但不久隨國便被楚國滅了。
隨國王室一支脈攜帶至寶奔吳,改姓申藏于姬姓吳國之中。如今吳國得申氏相助,人才濟濟南壓山越,北拒楚蠻,一番大國姿態(tài)以顯。
玄明心中怎么都感覺此時的吳國與曾經(jīng)的隨國多么相像,但隨國的下場是國滅而亡。
心中頓時打了個激靈,漢陽諸姬國已經(jīng)滅的干凈,整個南方只剩最后的吳國姬姓,這時申氏帶著隨侯珠潛藏在姬吳。
這般想來那龍王之子怎么想都像是南方氣運顯化,尋姬姓諸侯報截斷南方氣數(shù)的仇恨來了
玄明心中涼氣陡升,對隨侯珠的那一死貪婪頓時便已經(jīng)消失,寶貝雖然好,但自我感覺壓不住這般氣運,還是不要染指為妙。更何況故事中還隱藏著那位龍王,猜不透是誰。
默念一陣道經(jīng),消除心中恐懼,再看龍鳳斗直感索然無味,看著壯麗但有與自己有何干系。不再觀望內(nèi)眾詳情,盤坐在祠堂院外的地上,默默打坐,恢復(fù)法力。
府內(nèi)的武士很快便趕了過來,見玄明在祠堂外打坐,也是一愣,又趕緊看向祠堂內(nèi)的龍鳳相爭。皆是凡人,也不懂氣運顯化,直當是神獸臨凡,更不敢隨意插手,也只能干看著。
火鳳與白龍相爭也是看著熱鬧,但也壓根沒有什么能夠一絕勝負的傷害,只是在不斷的相互消耗糾纏而已。
府內(nèi)的武士越劇越多,雖然府內(nèi)的主家沒有前來,畢竟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但府內(nèi)的其他人卻是無所謂,都開始若有若無的靠經(jīng)祠堂。
火鳳與白龍又不施展法術(shù),肉身相搏也限制在祠堂內(nèi),所以府內(nèi)人等倒也不至于太過害怕。
更何況鳳凰,五德神獸,豈會害了凡人;白龍雖然沒有徹底化龍,但已經(jīng)有了龍形,凡人也識不出來,只認為此乃白龍神獸,應(yīng)當不會害人。
正因為這番質(zhì)樸的想法,府中人等若無事,就皆來到祠堂院外,雙眼緊盯祠堂內(nèi)的龍鳳,更有甚者竟然默默禱告起來。
隨著人數(sh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嘈雜,玄明哪里還能安心打坐,更何況右眼皮跳起,心中那一絲的危機感也是逐漸重新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