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個女孩都曾經(jīng)扮演過自己喜歡的角色。
假裝扮演。
比如當(dāng)年,在金庸武俠劇《倚天屠龍記》正在熱播的時候,我和我的一群玩伴姐妹們,會經(jīng)常課下聚在一起討論劇里的人物。
“你覺得誰誰好看嗎?”
“你覺得誰跟誰誰更好看?”
“你喜歡誰誰嗎?”
“你喜歡誰跟誰呀?”
……
總之,都是一些沒有絲毫意義又無關(guān)痛癢的小問題,卻可以讓我們討論的熱火朝天,糾結(jié)的抓耳撓腮,爭執(zhí)的面紅耳赤,甚至還會諤令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
然后又會突然改變游戲規(guī)則,每人挑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扮演。如果覺得平分秋色,難分上下,實(shí)在挑不出來,就會抓鬮決定。
你是蛛兒,她是小昭,女也是芷若,我是敏敏。
于是,《倚天屠龍記》里的四美們就這樣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集齊了。
可是沒有張無忌,怎么辦?
沒關(guān)系,我們不需要張無忌。我們有自己的劇本,只需要扮演好各自心中的角色就夠了。
當(dāng)我們有了身份后,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仿佛戲精附體,這些角色名因此成了我們的代號。
日常對話里,都會自帶角色效應(yīng)。還會在小紙條上寫上自己的署名。
“芷若,把你的透明膠帶借我用下?!裘籼啬聽??!?p> “小昭,把你做的數(shù)學(xué)題給我看看。——蛛兒。”
于是,再簡單的小事,也變得妙趣橫生。
為了更符合角色的設(shè)定,我們還會在有限的條件下讓自己的形象更加貼近劇中的樣子。
所以,“蛛兒”的衣服就偏向了灰暗系列,“小昭”的發(fā)型就梳成了可愛的雙馬尾,“芷若”就留起了長長的指甲,“敏敏”就時不時的拿著一把油紙折扇……
因?yàn)闆]有了“張無忌”從中作梗,四美們和諧共存,其樂融融。我們經(jīng)常手拉著手,自成一排,形影不離。
直到有一天……
“蛛兒,芷若,敏敏,我們家要搬去北京了,所以這學(xué)期完我就去北京上學(xué)了?!?p> “小昭,你真的要去波斯當(dāng)教主啦。”
“對啊,從此以后江湖就再無小昭了,你們幾位要好好保重?!?p> “小昭”宣布臨時退場,讓這出只有四人的劇目再也無法上演。一段時光也終將結(jié)束了。
在班級期末文藝活動的時候,“蛛兒”、“小昭”、“芷若”和“敏敏”合唱了一首《刀劍如夢》,像是殺青一般充滿儀式感的為這扮演的時光畫上了句號。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愛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隨風(fēng);狂笑一聲,長嘆一聲,快活一生,悲哀一生,誰與我生死與共……”
很多年之后,同學(xué)聚會,四美又集齊了。
“蛛兒”打扮艷麗,“小昭”剪了短發(fā),“芷若”風(fēng)姿綽約,“敏敏”文靜溫和。
我們聊起了那個幼稚純粹的學(xué)生時代,大家罷演之后的生活,到各自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升職加薪的曲折之路……
大家的故事都堪比一部悲喜交加的人生大戲,成長和變化也都顯而易見,難以置信跟大家口述回憶中的自己是同一個人。
那些年的戲精女孩,快樂很簡單,就想扮演成別人。
這些年的白骨精女孩,簡單就快樂,只想做自己。
因?yàn)榇蠹叶荚诓煌牡胤?,且要忙于工作的原因,一頓飯的功夫,聚會就不得不散場了。
真的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愿再能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