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記得九四年左右,哪時六七歲,夏天天氣炎熱。晚上七八點鐘經(jīng)常把自家的涼床搬到大門口,爸爸,媽媽,哥哥與我,坐在涼床上吹著晚風,拿著巴焦扇子扇著。哪時最喜歡聽媽媽講故事了,我媽媽是典型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婦女,很會講各種各樣的故事,每當我看著天上的星星月亮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好奇。
媽媽給我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告訴我們哪是北斗七星,嬋娥奔月,還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每到中秋還能吃到月餅。哪時雖然家里條件不好,但覺得還是多么的快樂。
記得,有一次去娘家大概只有二公里左右,再從娘家到我姨媽家大概五公里左右,當時走水路坐船過去的,兩條小船兩根竹竿,差不多十來個親戚,一起歡聲笑語,唱著哪時的流行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小燕子等等。
因為太貪玩的緣故,成績一直都是班里最差的,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是倒數(shù)第二名,倒數(shù)第一名是一位輕度智障男孩,沒他撐腰倒數(shù)第一非我莫屬了。
小學三年級記得有一次語文成級考了一分,回到家爸爸問我考了多少分,我說比某某(同村小孩)高一分,爸問:他多少分?我說0分。你呢?我說:1分。好像記得是一個組字題答了一個似對非對的答案老師給了一分。唯一希望的選擇題全軍覆沒,沒過多久,整個娘家人都知道了。都當笑話看待。
其時小時候不管是學習還是平時的生活,做什么事件都沒別的小孩聰明,很多事件想不了或者想不開。經(jīng)常也會思考難道只能這樣下去,還是有什么變聰明的方法不知道,難道是所去過的地方太小,是空間限制了自己的思想,還是太小很多東西自然想不通。因為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成績不好,但還是很喜歡讀書的,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學校有了一間剛剛辦的讀書館,我走見了這間讀書館,當時不知道該看什么類型的書好,比較迷茫。隨便走走看看隨手拿了一本小說,國外的一本著名的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當時一連看了三遍。因為當時覺得是真時的故事覺得比較有意思,現(xiàn)在知道作者是通過真實的故事改編的。它讓我對自己喜歡的,好的小說,書籍,事件就應該多看,多想這樣才能永遠記在心中。也對真實的故事更加有興趣,如真實的歷史,以真實為背景的電影題材,真實的歷史事件,如改編成電影的泰坦尼克號...等等。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增高,人與人交往更密切,社會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F(xiàn)在來看很多事件也只能在回憶里了,出處打工每年過年回家就想的就是我們鎮(zhèn)上的哪碗三鮮面,在自己的童年深深扎下根的哪碗三鮮面:記得大概十來歲的時候,隨爸爸還有一位老鄉(xiāng)去鎮(zhèn)上在一個面館里吃了一碗三鮮面,哪個時候的面都是足料的。哪三鮮:有雞蛋,還有當?shù)氐奶厣~和魚糕,這在九幾年很難吃到的美食,我居然拿一半的三鮮換同鄉(xiāng)哪位大人碗里的一半面條,我記得面條是圓型的,特別好吃,我走南闖北十幾年也沒吃到哪樣好吃的三鮮面了。每年過年回家路過鎮(zhèn)上,拿上行禮到鎮(zhèn)上的面館找尋當時的記憶,可是已經(jīng)永遠找不到當年的哪種記憶了。
也許是手藝的丟失,面條不是哪種口味,三鮮面料不足,以前手工,新鮮居多。還有傳統(tǒng)手法,我們哪個鎮(zhèn)都有三百多年歷史了?,F(xiàn)在我們村全變成二樓洋房,以前古色古香的房子全看不到了,兒時所有的美好只有通過記憶和哪片熟悉的土地了。
何為人生,能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把好的,不好的過往有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知足常樂,當別人笑我太瘋癲時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武林豪杰墓,我無花無酒鋤作田。別人問我最喜歡什么花,我說梅花,因為梅花的香是苦寒中來,只有經(jīng)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只有品嘗了苦,才能知道甜。還有荷花,他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zhì),不被世俗所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