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少年游之踏莎行

第十一章 尋親

少年游之踏莎行 程長風2 2048 2020-07-20 11:38:49

  十二月茂陵玄宮建成,按例要葬入憲宗皇帝和紀氏。這次,朱佑樘不僅追謚為紀妃為“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圣皇太后”,還將她別祀奉慈殿。

  一般來說,皇帝一登基便要開始修建陵寢,奇怪的是倒不覺得不吉利,反而謂之“修壽陵”。不過,憲宗皇帝直到去世都沒有預建皇陵,除了覺得自己還年輕外,也因為大明的國運一直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這讓原本就精力不濟的皇帝更加頭疼,沉迷丹藥之中。

  陵址由禮部右侍郎倪岳及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李華等人卜定。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黃順、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師保國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陳政奉命提督軍士工匠營造。

  山陵啟土動工所役京營軍將達4萬之眾。從破土到竣工,只用了七個多月的時間。

  今天在嗣皇帝的主持下,葬禮隆重而有序地完成。

  在離開茂陵之前,韶齡站在神道上,回望已在遠處的石牌坊和大紅門。這里是這位兩度為太子的傳奇皇帝的安眠之地,他身前至高無上的權力化做了這莊嚴肅穆的陵寢,但是他生前最愛的萬氏卻不埋葬在此,陪伴他的是他生前短暫寵幸過的紀氏,不知道當地宮的門合上,那往生之路開啟的時候他會作何感想。

  葬禮之后,朱佑樘又追贈孝穆皇太后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將他們都追贈為正一品的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將曾祖母、祖母和母親通通追贈為浩命夫人。按制,武官一品,應用金軸,三代共一道,可是為了表示對外家恩典的隆重,朱佑樘特命禮部按照文官一品制度,用了三道玉軸。

  此外,朱佑樘又命工部差官前往孝穆皇太后的故鄉(xiāng)廣西賀縣修造祖墳,同時令賀縣撥人夫三戶守視,免其雜徭。為了找到太后親屬,朱佑樘派太監(jiān)蔡用往廣西尋訪太后親屬,可是真的宗親沒找到,假的倒是不少,朱佑樘仍舊不放棄,繼續(xù)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尋訪上。

  這不免引起了一些朝臣的意見,其中就有岳德熙的父親岳正。這位外號蒙泉先生的翰林學士人如其名,不僅博于學問,在官場上更是剛正不阿,以探花授編修,曾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卻不斷被貶官,直到去興華做了知府。

  古人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是岳正,卻是“三年岳知府,九座便民橋?!比紊?,他興修水利,灌溉良田數千頃,并節(jié)省開支,整頓庫存。當地人還以“岳公橋”來紀念他。

  朱佑樘繼位后將他從興化調了回來,沒想到他回到內閣才二十八日,便勇事敢言,便殿論奏。

  這日,多名官員在殿上表示反對皇帝對孝穆皇太后過度逾矩和無謂的尋訪,可是朱佑樘置之不理。退朝之后,岳正卻還不罷休,高聲勸他收回成命,他一口氣便洋洋灑灑說了數百言,邊說邊上前,唾沫星子直濺到朱佑樘臉上。朱佑樘不便躲避,眾目睽睽之下,連以袖遮擋都不好為之,只得強忍著。

  韶齡看著他回到后殿舉袖拭面,突然覺得好笑?!疤け樘煅膬勺愦?,西馳未定又南奔。人間有水皆堪濯,何必滄浪一段渾。蒙泉先生很喜歡蘇舜欽的《滄浪亭記》吧,這才寫了這首詩?!?p>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文官們一個個都喜歡自比蘇舜欽,歐陽修。”朱佑樘一邊換下朝服一邊說。

  韶齡聽出他的口氣似有不悅,問道:“陛下從前不是很贊賞這些名士清流么?”

  “何謂清流,歐陽修不是寫過《朋黨論》么,他認為守道忠信者為君子之朋,逐利貪財者為小人之偽朋??墒沁@種朋黨斗爭,從宋初到宋末一直未絕。不管是范文正公還是王安石,他們都拉幫結派,力求自保?!敝煊娱陶f。

  “朋黨之起,蓋因趨向異同。同我者謂之正人,異我者疑為邪黨。既惡其異我,則逆耳之言難至;既喜其同我,則迎合之佞日親,以致真?zhèn)文?,賢愚倒置,國家之患何莫由斯?”我說。

  朱佑樘驚訝地看著韶齡,“這是前朝范純仁說的,皇后讀過?”

  “不過是年少時師傅講過。”韶齡回道,又問:“陛下對紀太后一片孝心,太后泉下有知,必十分欣慰,何必與群臣為此事爭辯呢?”

  “皇后有父母兄弟。眾人皆有父母兄弟,可是朕卻是孤家寡人,就不許朕找到自己的親族嗎?”朱佑樘一席話讓韶齡啞口無言。

  雖然朱佑樘心里不愿意,尋找母親的宗親也只能暫時擱置了,因為天壽山突然降大雨雷電,風雹鋪天蓋地而來,各陵樓、殿、廚、亭及各監(jiān)廳屋獸吻、瓦飾擊碎很多。于是大臣們交章上奏,請朱祐樘親賢勤政,修德愛民、以回天意。

  緊接著,更大的災禍又降臨到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五月初,連續(xù)一個多月的暴雨讓黃河在開封的水位到達了一個危險的位置。

  開封城的街面上,突然出現了上百只老鼠,排著隊,一溜煙地逃竄,不少被路人和頑童踩死,但后面的又緊接著跟上來,蔚為壯觀。百姓驚恐地議論,這是天有異象,城外的大壩就要垮了,河水就要淹進城了!老鼠都搬家了,這回看來真要有大災!種種不安,洪水猛獸般撞擊著人們的心房。一群百姓在城門處圍觀發(fā)榜:“河南布政使諭:近因開封城連遭暴雨,運河水位高漲,或將鑄成洪災,望全城百姓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全力賑災自救……”

  離開封數千里之遠的順天,李東陽正在拜訪岳正。

  “岳大人,您治了那么多年河道,可有辦法。現在開封連日陰雨,江河水位暴漲,堤防危急迫在眉睫,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百萬生靈危在旦夕啊?!崩顤|陽急切地說。

  “我雖河工數十載,可是黃河河工,我還是力有不逮?!痹勒f,“但是賓之,我向你推薦一人,說不定他有辦法?!?p>  “是誰?”李東陽的眼睛亮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