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故事,將所有關于他的夢都串聯(lián)起來。
按照賀少慶之前的算法,平均每一個月夢見林暮年一次,十年一百二十次。
這個頻率是取得十年的平均估算值。
在有一段時間,應該說是在她起起伏伏的人生中,比較低落的一段時期吧。
心情沉悶的睡著后,林暮年就會出現的比較頻繁。
她把夢里經常出現的林暮年,定義為,為實現自我救贖而出現的心里建模。
這并不是賀少慶心里的第一個建模。
從小打到大,她在心里都會有一些自我對話。
尤其是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需要人開導和安慰的時候。
賀少慶就會想象,心里有一個人,坐在一棵大樹下,一邊喝茶,一邊調侃道理。
以此來說服自己。
假如遇見什么讓她害怕的事情,心里立刻會彈出另外一個模糊的身影,腦海里會自動產生對話。
自己和自己說話,自然就轉移了注意力。
有幾年,她心里的那個影子是個在樹下喝茶的閑人。
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日子里。
她心里的那個影子,一直關在暗黑的囚籠里,四肢被鐵鏈鎖著,長發(fā)凌亂披散。
每當極度難過無法自我安慰的時候。
那個被鐵鏈束縛一直低著頭的人,就會緩緩抬頭,從額前凌亂的發(fā)絲間,露出那戲謔嘲笑的眼睛。
這樣恐怖的畫面,反而比那些溫柔的安慰更有震懾力。
就像一個被嘲笑的人,當她開始自嘲的時候,就無人能嘲笑她了。
以往心里的建模,都只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影子。
賀少慶再怎么想看清他們的樣子,也絲毫無用。
最多在心里極度掙扎的時候,心里那個被鐵鏈束縛的人,會用力掙斷一根手上的鏈條。
耳邊仿佛都能聽見鐵鏈喀喀喀斷裂的聲音。
但也依然看不清那張倔強的臉。
等她心情稍稍平靜些,那些好不容易掙脫的鏈接又自動合上了......
自從夢里開始出現林暮年之后,那些往日里出現在心里的影子,就越來越淡了。
甚至很久,都沒有再出現過了。
所以這些年,賀少慶已經習慣了,夢里時常蹦出來串戲的林暮年。
因為她漸漸想明白了,夢里出現的林暮年,就和當初那些為了安慰自己,而出現的心里影子人一樣。
完成一場自我救贖罷了。
只是在最頻繁夢見的那幾個月里,賀少慶當時還有些迷茫。
自己為什么隔三岔五的夢見他。
這樣下去可不行。
總覺得十八歲的自己還殘留了一絲執(zhí)念在心里。
所以她想了個辦法。
拿起筆,開始寫《半顆紅豆》。
《半顆紅豆》這個故事的萌芽就是這樣來的。
用一本書,一個故事,去承載青春所有的感動和溫暖,不舍和留戀,辛酸與歡笑。
朋友看到這個名字,問賀少慶,“這是一個關于愛情不圓滿的故事嗎?”
賀少慶仔細想了想,回答說,不是。
最初她給這個故事取了好幾個名字。
就用林暮年唱的那首歌《愛我久久》或者《愛我歲歲如今朝》。
為了取名而發(fā)愁的那幾天,賀少慶突然聽見一首新歌《年少有為》
“美好今后你常常眼睛會紅
原來心痛我那時候不懂
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
懂得什么是珍貴
那些美夢
沒給你,
我一生有愧......”
一字一句的看著歌詞,賀少慶眼底泛起淚花,才恍然,原來是這樣......
她感到有些內疚,因為自己沒有信守當初那個諾言,盡管林暮年當時并沒有答應。
她甚至想取名,《對不起,你的青春里遇見這樣的我》。
到最后,賀少慶發(fā)現都不合適。
沒有什么長長久久,也沒有誰對誰錯需要道歉。
在某一瞬間,她突然想起來。
林暮年喜歡吃紅豆沙冰,他說自己喜歡吃紅豆的味道。
一顆紅豆太過圓滿。
往事都已隨風去,不要再用遺憾灑在未來的路上。
半顆紅豆,半寸相思,到此為止。
余生留給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這樣,取好了書名《半顆紅豆》。
賀少慶開始下筆,思緒如泉水一樣上涌。
她最文思泉涌的一天,一整天,寫了近十個小時,將近一萬五千字。
朋友問她,你的小說寫了大綱嗎?
賀少慶搖搖頭。
“那你這沒有主線,寫著寫著容易斷片啊?!?p> 賀少慶只是笑了笑。
她的整個青春就是主線。
不需要重寫大綱。
就照著老天爺給她寫好的劇本。
一點點回憶,一點點記錄。
故事就已經很精彩有趣了。
朋友看了一半,問賀少慶,《半顆紅豆》里面,到底誰是男主角?
賀少慶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男主角戲份重的方式來寫。
因為在她看來,這是一個屬于故事里面所有人的故事。
如果一定要有主角。
就是那半顆紅豆吧。
花了整整兩個多月,寫完了《半顆紅豆》。
賀少慶花了五小時,就看完了一遍......
看完之后,她感覺松了一口氣。
仿佛在心里和十八歲的自己和解了。
對著十八歲的自己驕傲的說,所有的一切都盡量照實寫在書里了,不論多少年,都不會忘記,這回你滿意了吧?
十八歲的自己回答的很干脆,好的,我走~
把所有和青春有關的故事,都存進了這本《半顆紅豆》,賀少慶常常望著天空,感到一絲欣慰。
不論多少年以后,只要重新拿起這本書。
青春就會回來。
自從寫完《半顆紅豆》之后,賀少慶發(fā)現,自己夢見林暮年的次數大幅度減少了。
風輕云淡,了無牽掛。
不再執(zhí)著過往,也不再困于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