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離被觀音帶走了,并許諾三藏,只要她安心修行,必保她平安無事。
三藏覺得代價太大了。
可是他腿劈得太大,收不回來了。
只得硬著頭皮應(yīng)下。
心中卻大罵:“王八蛋,這不會是給老子下套呢吧?”
他越想越覺得被擺了一道。
于是把豬戒色抓過來狠狠打了一頓,并警告他以后只能吃素。
還幫他改了別號,叫豬三戒——戒色、戒葷、戒酒。
豬三戒心中有苦難言。
行者也被限了只能吃齋。
一下失去了若離,三藏心里空落落的,又是傷心傷情好幾日。
本想著帶著她一路上也有個消遣,多份快樂。沒想到馬上就泡湯了。
真他娘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
師徒三人又行了十?dāng)?shù)日,三藏一直在便秘,整個人也消瘦了一大圈,脾氣變得越來越大。
尤其近兩日,可把豬三戒唬的不輕。
那三藏時不時地盯著他看,瞧那眼神好像想要咬他一口似的。
三戒只得離得遠(yuǎn)些,怕無故惹禍上身。
突然斷了酒肉,三戒也是叫苦連天,沒有油水,吃十個饅頭也不頂飽。
倒是那猴兒不太計較,抱著個桃子啃得滿嘴口水。
這一日,三藏立于山巔之上一塊巨石旁,烈風(fēng)吹過,袈裟與腿毛隨風(fēng)狂舞。
叫行者變出筆來,大筆一揮的動作,活像個掏糞水的,在巨石上寫下兩行詩來: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他作詩……應(yīng)該說成抄詩,從來不看應(yīng)不應(yīng)景,合不合適。
只看他是想到哪,便說到哪,管你應(yīng)不應(yīng)景,合不合適,不念錯就已經(jīng)是好的了。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跟我打賭,不是看你要賭什么,而是看我有什么。
總之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并且每一次念完詩之后,都會心情大好。
仿佛那就是自己做的詩,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成就感,覺得自己變成了大詩人。
但若真是讓他自己作詩,怕是全詩只有一個‘啊’字到底。
三藏盤腿而坐,胡亂誦了一遍《多心經(jīng)》。
這《多心經(jīng)》還是那日烏巢禪師傳經(jīng)不成,后又觀世音帶走若離時傳給三藏的。
這一卷《多心經(jīng)》原本妙用極大,若遇魔瘴之處,只要念此經(jīng),自可避禍。
可這個三藏實在弄不懂這啰里啰嗦的經(jīng)文。
因此每次誦經(jīng)就像是嘴里含著東西,胡亂誦念一邊,自然是連一成效果也達(dá)不到的。
誦經(jīng)完畢,又吃了一些素齋,師徒一行再次上路。
一日后,夕陽西下,忽見山路旁有一村舍。
門前有一顆大柳樹,柳樹下?lián)u椅上躺著一個老者,須發(fā)灰白,閉目搖扇,口里哼著小曲,好不自在。
三藏見老人面容祥和,叫行者、三戒離得遠(yuǎn)些,別把老人家給嚇出毛病來。
獨自走上前道:“老施主,貧僧有禮了?!?p> 那老者先是一驚,當(dāng)看見是個白白凈凈的和尚時,才放寬心,起身還禮道:“失迎了長老,敢問你是哪里來的?”
三藏道:“貧僧乃東土大唐而來,奉唐王之命,去往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經(jīng)的和尚。路過寶方現(xiàn)天色已晚,欲借宿一宿,萬望行個方便?!?p> 老者微笑道:“好借好借?!卑讶赝堇镆?。
又道:“可是長老獨身一人怕是去不得西天,難取那真經(jīng)??!”
三藏道:“為何?”
老者道:“長老有所不知,自此向西三十里遠(yuǎn)近,有一座山,叫做八百里黃風(fēng)嶺,那山中有許多妖怪哩!專門靠吃人為生,故獨身一人去不得?!?p> 三藏合掌道:“阿彌陀佛,敢問老施主一家住在此間多久了?
老者道:“祖輩至此已有個二百余年?!?p> 三藏走上前,一把薅起老者衣領(lǐng),狠道:“那你怎么沒有被妖怪吃了?莫不是你是妖怪的親戚?”
口里已經(jīng)默念起那頭疼經(jīng)來。
那老者嚇得面無人色,心想剛剛還是面容隨和的得道高僧,怎么轉(zhuǎn)眼就變成了流氓樣子。
忙道:“不不不,長老誤會了。我一家六口都是老實的農(nóng)民,以種田為生?!?p> 三藏見老頭沒有反應(yīng),心道原來是個凡人,差點沒忍住將他摜在地上。
又忽然一驚,背后冒出汗來,心下想:“乖乖我真是膽肥了呀,敢這么同妖怪說話。萬一他真是妖怪,陡然發(fā)難,打我一拳或是咬我一口,那不是虧大了?!?p> 慌忙松開老者,為其整了整衣領(lǐng),道:“阿彌陀佛,貧僧失禮了,望老施主莫怪。幸虧你嘴快,若是慢上一下,貧僧出拳,你就死了。”
老者道:“長老好本事,實在是那妖怪受菩薩管控,不得離開那黃風(fēng)嶺。因此只吃從嶺上過路的人,來不得此處,老朽一家才平安無事?!?p> 三藏道:“原來如此,多謝老施主提醒?!?p> 隨即叫出行者和三戒。
果然二徒一出,先嚇倒了一片。
那老者的老伴更是直挺挺的倒了下去,搶救半天才醒過來。
這農(nóng)家中老少六口都是老實人,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哪里見過這等比妖怪還丑的東西。
這師徒一伙先是把人一家嚇得半死,又一頓吃了人家三十多碗大米飯,外加十幾個白面饅頭。
本就不是富裕之家,且家口眾多,怎能經(jīng)得起這般禍害?
三藏嘴里吃著大米飯就饅頭,囫圇道:“徒弟呀,你們兩個這容貌,真叫為師犯難。下回再遇到平常人家,注意擋著點,還要注意個人素質(zhì),你們兩個的素質(zhì)十分有待提高?!?p> 兩個徒弟悉心聽取教導(dǎo),都說下次一定注意。
老者家口多,房屋本不夠住。
晚上睡覺時,硬是擠的本家人到外搭帳篷睡了一晚。
天明。
三藏師徒告辭老者一家,臨走前把包袱里那些烤肉的調(diào)料都留給了老者一家,作為答謝。
說是東土特產(chǎn),其實就是路上順手拿的。
那老者一家世代居住在此,哪里識得那貨,真當(dāng)是東土特產(chǎn),反謝了三藏。
師徒一行大半日,果然見一座險峻高山。
山上煙氣朦朧,云霧縹緲,有清泉流淌,倒像是一處洞天福地。
讓行者想起了花果山水簾洞的盛景。
三藏勒馬道:“徒弟們,那老者說此處漫山的妖怪,專吃過路的人,你們可有把握?”
三藏心里其實是有些怕的。有句話是怎么說的?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萬一他要給妖怪吃了呢?
不是沒有可能的,他一得道高僧都能和美人魚睡了,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想到此三藏心頭劃過一絲惆悵,也不知那條小魚兒過得怎么樣了。
行者道:“師父放心,有俺老孫在,就是妖怪老子來了,也管叫它有來無回?!?p> 三戒道:“俺老豬的筢子也不是吃素的,它要敢來,一筢筑它九個窟窿?!?p> 正此時,忽然起一陣旋風(fēng)。
三藏驚道:“悟空,這風(fēng)聞著怎么騷得慌?”
行者道:“師父好鼻子,這風(fēng)卻不是好風(fēng),是妖怪來了?!?p> 三藏豎掌念起經(jīng)來。
“啊,啊……師父莫念……啊啊。”行者抱頭大叫。
三藏一慌,趕忙收了經(jīng)咒,道:“哦,賣疙瘩。悟空,你沒事吧?為師念錯經(jī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