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替漢

第十六章 猛虎血脈

替漢 三合一咖啡 4106 2020-07-30 20:00:00

  江東一地不過六郡,在信使的快馬加鞭下,三日內(nèi),江東全境都已知曉了孫翊繼位的事。

  服從者有之,心懷觀望者有之,甚至直接掛印而去,往北而逃的官吏更加不在少數(shù)。

  一時間,江東人心動蕩,有些縣甚至出現(xiàn)了無人理政的的現(xiàn)象。

  而為孫翊所召的那四位宗親,其中孫賁,孫輔,孫瑜在得到消息后,紛紛在信使面前號泣不停,而后立馬整理行裝,克日啟程,只帶十?dāng)?shù)親衛(wèi)往吳縣而去。

  唯有那離吳縣最近的孫暠未有動靜,甚至有人報訊吳縣,孫暠在烏程召集兵將,結(jié)營自守,不知有何企圖。

  三日前,是吳縣往江東各地發(fā)出消息,三日后,吳縣則接到了來自江東全境的文書。

  哀痛孫策者有之,示忠孫翊者有之,言語之間刺探孫翊態(tài)度者有之。

  甚至還有縣與縣之間互相指責(zé)對方欲反的文書,會稽,丹陽二郡更是各自上書境內(nèi)山越蠢蠢欲動,請孫翊早做準(zhǔn)備。

  各種消息錯綜復(fù)雜,真假難辨,讓江東在吳縣的中樞機(jī)構(gòu)在超負(fù)荷運轉(zhuǎn)。

  幸虧張昭日日持杖在官署中監(jiān)督眾僚屬理事,分理各地傳來的消息,歸納匯總后挑出緊要的報予孫翊決策。

  在張昭的主持下,將軍府眾僚屬雖每日忙碌不堪,但也算井井有條。

  在張昭報予孫翊后,孫翊對江東各方的反應(yīng)分別作出了處理。

  致哀者,吳縣寫文書撫慰之。

  示忠孫翊者,吳縣寫文書令其警惕當(dāng)?shù)厍闆r,不可大意。

  至于互相指責(zé)對方反叛的,吳縣各傳文書訓(xùn)斥,讓他們安守本分,不要節(jié)外生枝。

  至于那些縣長,縣丞等掛印而去的縣,孫翊傳令六郡郡守,可暫且署理縣長,縣丞,以盡快恢復(fù)當(dāng)?shù)氐闹刃颉?p>  絕不可使任何一個縣出現(xiàn)無政府的情況。

  在孫翊可便宜處事的放權(quán)下,各太守皆奉命行事,挑選信任之人假縣長,慢慢的,這些地方的秩序也在漸漸穩(wěn)定。

  雖然現(xiàn)在江東群情鼎沸,但是在重臣張昭、呂范、程普、朱治的署理下,吳縣將各地傳來的繁雜事務(wù)一一化繁為簡,而這些事務(wù)又在孫翊臨事不亂的一一決策下,迅速回送給四方,

  加上孫策在位時任命的各太守,縣令等,大部分還是心向?qū)O家的。

  在得到孫翊的決策后,全都盡最大努力貫徹孫翊的命令,各自盡到了穩(wěn)定地方的重任,

  因此江東的情況在慢慢好轉(zhuǎn),至少不如一開始那般好似每處皆叛,又好像人人都心懷不軌。

  在這其中,孫翊繼位后在吳縣的表現(xiàn)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他的表現(xiàn)流傳江東各地,各地官吏見孫翊頗有明主之資,心中的疑慮也在慢慢減少。

  還有孫翊在告喪文書中點明的那一點職分不變,更是打消了許多人心中的最后一絲疑慮,有些態(tài)度搖擺的人,見此也紛紛后發(fā)的上表示忠。

  各地紛紛擾擾,身處漩渦中心,為眾人所關(guān)注的重點的孫翊此刻卻在案上伏頭小憩著。

  徐靈伊端著一碗熱湯來到孫翊身旁,見自己的夫君如此疲累,心中有所不忍。

  這幾日來,孫翊為了應(yīng)對危局,保證吳縣中樞的穩(wěn)定,幾乎每日召集群臣議事,一議就是幾個時辰。

  而晚上,孫翊身為孫策的繼承者,則要為孫策守靈,這樣計算下來,孫翊一天歇息的時辰不足兩個時辰,而這樣的情況已經(jīng)連續(xù)幾日了。

  徐靈伊俯身將手中的湯水輕輕放在案上,而后就這樣坐在孫翊身旁,用手指摩擦著孫翊的臉頰,手指滑到了孫翊臉上剛剛長出的胡渣上。

  這段時間,孫翊滄桑了很多。

  孫翊今年方才十七,在世家中,這樣的年紀(jì)正是可以肆意放蕩的時候。

  但同樣的年紀(jì),孫翊卻要承擔(dān)著千斤重?fù)?dān)。

  有好幾次徐靈伊都看到孫翊批決文書時昏昏欲睡,但每次都很快驚醒過來,而后喝點熱湯讓自己清醒起來,繼續(xù)批復(fù)。

  熱湯很燙,燙的孫翊直皺眉,但他從來沒有哼過一句,這正是他要的效果,越燙越容易清醒。

  在外臣眼中,孫翊是臨危不亂的少主,是勤奮理政的君侯,但只有徐靈伊知道,夜里有一次孫翊跪在孫策柩前語氣哽咽,

  他對他大兄說,“他好累。”

  無論外面如何盛譽,他終究還只是個少年郎。

  徐靈伊的手指驚動了孫翊,孫翊眼眸微動,繼而睜開了雙眼,困倦之下,他一時間有些看不清眼前的這位女子。

  待看清后,孫翊突然驚醒,他連忙問道,“吾睡了多久了?!?p>  徐靈伊答道,“估摸有一個時辰了?!?p>  孫翊驚怒,他不舍得斥責(zé)徐靈伊,卻對身后的親衛(wèi)朱然斥道,“孤不是說了,安歇片刻就要喚孤,你怎敢違背孤的命令。”

  這段日子來,隨著孫翊少主的地位越發(fā)穩(wěn)固,他的威勢也在與日俱增,他的這一聲怒斥嚇得朱然連忙跪倒,口中要辯解,卻不知道要怎么說。

  徐靈伊見狀,對孫翊言道,“是妾看三郎太過勞累,所以不讓其喚你起來的?!?p>  孫翊聽后怒氣才消,讓朱然起來。

  “現(xiàn)今江東風(fēng)雨飄搖,吾應(yīng)該時刻必爭,卿以后不要如此這般了?!?p>  徐靈伊聽后,對孫翊勸道,“三郎你太累了,再這樣下去,妾恐你的身體吃不消,如今三郎身負(fù)山河重任,更要珍重自己才是?!?p>  孫翊聽后一笑,手指著案上如山般的公務(wù),“正因為重任在身,才絲毫不敢懈怠?!?p>  徐靈伊有些傷心,只是也不再勸了,端起熱湯遞給孫翊,孫翊正要接過,廳外親衛(wèi)來報,說張昭諸君在外求見。

  孫翊聽后連忙放下湯水,叫徐靈伊回避,而后召入了張昭等人。

  張昭等人進(jìn)來后,向?qū)O翊報告了一個重要的消息。

  探子來報,建威中郎將周瑜私自將兵二千東向來吳,意圖不明。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重磅了,張昭在得到這個消息,就連忙領(lǐng)著眾臣來找孫翊定奪了。

  孫翊眉頭緊皺,他怎么把周瑜奔喪,是將兵而來的這件事給忘了。

  不過想想孫翊也就釋然,他前世又不是歷史專家,哪能時時刻刻記得所有事。

  廳中的眾臣見孫翊眉頭緊皺,還以為孫翊也是為這件事煩憂,

  臣子中的程普連忙對孫翊言道,“雖君侯命周公瑾奔喪,然也曾言明,奔喪者不得帶兵,如今周公瑾堂而皇之違之,將兵奔喪,實乃大逆?!?p>  “巴丘居吳縣上游,順?biāo)?,不過三日即可到達(dá),探子來報時周公瑾已離吳縣不足百里。最遲明日,就會到達(dá)吳縣。在此時刻,還請君侯允準(zhǔn)臣下帶領(lǐng)兵馬阻攔,以免有大患發(fā)生。”

  程普與周瑜素來不和,如今周瑜又在這關(guān)頭公然違背孫翊的命令,也怪不得程普反應(yīng)如此大了。

  不過呂范卻對此持不同看法,“君侯,公瑾與討逆將軍情同兄弟,且公瑾性情忠義,斷不會反。

  此次將兵前來或許別有內(nèi)情。若依程公所言,領(lǐng)兵阻攔,周瑜為吾江東大將,兩軍對峙,屆時旁人只會認(rèn)為我江東君臣失和,心思暗生。”

  程普聽呂范所言,哼了一聲說道,

  “吾并非說周公瑾一定是反,只是他將兵前來,如今已逼近吳縣,若是吾等不率軍阻攔,難道要讓他兵臨城下,那時候再出兵嗎?

  況且別有內(nèi)情,待吾將其阻攔住,再細(xì)細(xì)問之不遲。”

  呂范還是提出了異議,“兩軍對陣,劍拔弩張之下難免失控,那時一場大戰(zhàn)難免,若事后得知公瑾別有內(nèi)情,豈不悔之晚矣。不如遣一使者前去責(zé)問,看公瑾如何分辨再說。”

  眾臣中程普和呂范分別對周瑜將兵來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程普認(rèn)為必須率兵阻攔,遏制周瑜,呂范則認(rèn)為先遣使者,問明緣由。

  隨著程普和呂范的爭執(zhí),廳內(nèi)的眾臣也漸漸分成兩派,只是支持程普的一方更多。

  而孫翊始終不發(fā)一言,沒有決策,這讓廳內(nèi)爭論的氣氛更加濃郁起來。

  張昭見氣氛越來失控,心中嘆然。

  君侯繼位以來對臣下太過寬仁了,這要是孫策在位,群臣哪里敢如此失態(tài)。

  除了孫翊寬仁是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群臣皆為孫翊長輩。

  孫翊此時又沒有任何將軍稱號在身,職分不貴重,眾人雖忠誠于孫翊,但對上下尊卑之禮儀也漸漸的忽視了。

  他正要出拜阻止這場爭論,要說周瑜反叛孫家,張昭是萬萬不信的,他一會出來以性命作保,再加上他的威望,這場爭論也能停息了。

  可就在這時,一聲巨響突然在眾臣耳邊響起,廳內(nèi)的爭吵聲瞬間停止,大家都往巨響傳來的方向看去。

  只見孫翊面露寒意,用手中長劍將身前的桌案砍成了兩半,桌案上的公文散落一地。

  孫翊冷聲開口道,“大兄尸骨未寒,汝等就在孤面前如此造次,欲欺凌孤乎?”

  “孤看不是公瑾欲反,是在座爾等欲反爾。”

  孫翊的厲喝聲響徹廳內(nèi),話語中表達(dá)的意思更讓群臣膽寒。

  剛剛還在爭執(zhí)不休的群臣一下子都跪伏在地,戰(zhàn)戰(zhàn)兢兢,口呼不敢。

  在孫翊的厲喝聲下,廳外守衛(wèi)的親衛(wèi)一擁而入,數(shù)十位魁梧壯士將整個議事廳包圍了起來,親衛(wèi)們抽出腰間長刀,直指跪地的諸臣。

  廳內(nèi)的氣氛一下子就變得越發(fā)肅冷起來。

  孫翊怒氣未消,對地上的諸臣喝道,“為人臣子,在主上面前爭論不休,視主上如無物。如此行徑,難道是忠臣所為嗎?”

  孫翊再出誅心之語,諸臣嚇得頭更低了。

  見震懾住了群臣,孫翊為眾臣爭論的事情劃上了一個句號,

  “公瑾將兵奔吳,是大兄死前遺命,孤前幾日親自發(fā)出,公瑾是受令而來,非私自將兵,不為罪也?!?p>  “待明日公瑾到達(dá)后,子衡汝親自去將公瑾迎來見孤。”

  呂范見孫翊點他名了,連忙應(yīng)道,“謹(jǐn)遵君命?!?p>  孫翊點點頭,以為這件事已經(jīng)完結(jié)了,誰知群臣中竟有一位文臣問道,“敢問君侯,若是先君遺命,吾等怎的不知?!?p>  這位文臣問出口的一剎那,地上的張昭、朱治、呂范、程普等人心中齊齊閃過一個念頭,

  這是哪里來的蠢貨。

  這位名為高由,是吳縣高氏的人,因為精通文墨,故為朱治所招,為吳郡主薄。

  孫翊聽了高由說的話,竟被氣的笑了出來。

  他來到高由身前,壓低嗓音問道,“汝是認(rèn)為孤假言欺你咯?!?p>  孫翊的語氣很平靜,喜怒不明。

  但高由就算再傻,也知道孫翊此時動怒了。

  高由全身漸漸被冷汗浸透,他如今才反應(yīng)過來,他問了一句多么蠢的話。

  見高由結(jié)巴著說不出話來,孫翊哧笑了一聲,用清冷的話語對高由做了最后的判決。

  “汝既生疑,何不入地自尋先主問之?”

  說完后,孫翊手中長劍一掃,一道寒光閃過,高由還來不及反應(yīng)過來,脖子上的血液便濺射而出。

  他臨死前想伸手蓋住傷口,掙扎著揮了幾下手后,身體最后還是無力的倒在地上了。

  高由的血液濺在孫翊的白袍上,映照的孫翊整個人凌厲之勢盡顯。

  此時的孫翊哪里還有往日那副寬仁之態(tài)。

  “高由欺主辱上,不明尊卑,當(dāng)堂質(zhì)疑孤之鈞令,毫無人臣之態(tài),死有余辜。

  另外傳孤令,凡有吳縣高氏在江東任職者,一律罷黜。

  吳郡太守朱治按察高氏是否有違法之事,若有,高氏一族上下人等依律重辦,抄家沒田!”

  朱治凜然,孫翊這是要把高氏連根拔起呀。

  要么不做,要么做絕……

  朱治不敢遲疑,立馬恭敬的應(yīng)道,“謹(jǐn)遵君侯令?!?p>  最后,孫翊對著在場的臣子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少主也是主,望諸君思之?!?p>  說完后,孫翊負(fù)手離開了議事廳。

  在孫翊走后,就有親衛(wèi)進(jìn)來將高由的身體拖拽而出,在地上拖出了一道長長的血痕。

  眾臣看著地上那觸目驚心的血痕,想著孫翊剛才留下的那一句話,心中驚覺了一個道理,

  孫翊寬厚是對他們的恩賜,不是他們可以犯上無禮的資本!

  明白后,眾臣心中俱是后怕不已,自己怎么往日就忘記了,眼前這位身體里可是流著猛虎的血脈呀。

  想到這,大部分臣子心中都警惕起來,以后再不敢存孟浪之心。

  而另外一部分臣子,則是對孫翊有了新的評價——此主,殺伐決斷。

  

三合一咖啡

這一章四千字,最近看到有些讀者在催更,現(xiàn)在我一日更新的數(shù)字大約在6000左右,正常來講這是一日三更,不算慢啦。   不過嘛,說句心里話,我挺喜歡你們催更的,別停呀。   新書需要各種推薦票和收藏,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