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袁大哥
什么好消息?
吳大寶眼睛看著袁公明,心說,“我正等著你袁先生的消息,你看不出來嗎?你還來問我。”
如果是好消息,我們繼續(xù)做朋友。
壞消息?
直接走人。
不送。
滾。
袁公明長長地松口氣,慢悠悠地說道,“吳先生送的大禮,江陰合同,我已經(jīng)完成?!?p> 接著舒展臂膀,打起哈欠,“好累!晚上打算好好睡一覺。”
完成?
吳大寶下意識地湊近袁公明,“能不能說清楚?江陰水警團已經(jīng)解押棉花運輸船?”
袁公明再次喝口茶,朝吳大寶點點頭。
接著說道,“我以為吳先生早已經(jīng)得到好消息。好吧,算我第一個向吳先生報喜?!?p> “早上我離開江陰的時候,棉花運輸船也離開江陰,請吳先生趕快安排接船!”
接著拿出江陰水警團的解押通知單遞給吳大寶。
隨后向吳大寶伸出右手,“謝謝吳先生送的開業(yè)生意,今后我們多多合作,一起發(fā)財。”
話說完,起身要走。
吳大寶一把拉住,立即朝外面喊道,“吳詠生,人呢,趕緊出來,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吳詠生立即出現(xiàn)。
吳大寶伸手抽吳詠生一巴掌,大聲罵道,“想找死嗎?”
“袁先生辦好大事,從江陰回來,你竟然不在身邊,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立即去辦,上海最好的百樂門飯店,最好的飯菜,包房,晚上給袁先生和陳助理接風洗塵?!?p> 叔叔打人,侄子必受。
何況吳大寶打在道理之上。
吳詠生根本沒有想到,袁公明有能力去江陰解押棉花運輸船。
做事不上心,打得活該。
吳詠生立即出門辦事。
袁公明想到,接風晚宴必須參加,解押故事必須說明。
要讓吳大寶相信,江南貿(mào)易公司背景深厚,黑白通吃,沒有搞不定的事情。
如今搞定棉花走私案,東海小組的活動經(jīng)費充足。
就可以放手做事。
先建立電臺。
東海小組要盡快設立電臺,保持和南京情報科的秘密聯(lián)系。
袁公明已經(jīng)想好,要通過吳大寶建立電臺。
袁公明先辭別,立即回去沐浴更衣,準時準點赴宴。
陳保國和楊波同行。
吳大寶和吳詠生叔侄已經(jīng)等候。
見到袁公明,吳大寶立即走到門口迎接,雙手緊握,要將袁公明送入主位。
袁公明沒有接受。
最后吳大寶坐在主位,袁公明和陳保國坐在吳大寶兩邊。
袁公明先將楊波介紹出來,“楊秘書,南京的關系非常多,這回順利解押全是他的功勞?!?p> 將楊波說得很重要。
吳大寶連忙起身見禮,說道,“待會兒一定陪楊秘書多喝幾杯。”
袁公明也不想保留懸念,飯前將江陰之行說得精精彩彩,懸念不斷。
故意將抓捕日本間諜的故事完全省掉。
言而總之,動用政府關系,動用軍隊關系,動用社會關系。
搞定。
我的天吶!
半天搞定上海保安司令部,水警處親自送來免字三角旗幟。
頭天抵達江陰,次日搞定解押,今日返回上海。
江陰警備司令部的座上賓。
佩服。
吳大寶心里只有佩服,是唯一的想法。
酒菜上來。
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山里走的,樹上爬的。
還有沒有想到的,沒有見過的。
都有。
眾人開吃。
吳大寶本身就是酒中英雄。
袁公明前世在江南貿(mào)易公司擔任業(yè)務經(jīng)理,社會交際頻繁,酒量不差。
酒量也已經(jīng)帶過來。
晚宴基本上是這兩個人的戰(zhàn)場。
楊浩喝酒的水平不錯。
但是袁公明不讓楊浩喝酒,給楊浩樹立標記,不能喝酒。
今后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殘酷的戰(zhàn)斗,不能全員投入,一損俱損,全軍覆沒。
要有清醒的人。
楊秘書明白其中道理。
袁公明帶著楊波說事情,“今后我們碰頭議事,吳律師和楊秘書少喝酒,不喝酒,多吃菜,多喝湯?!?p> “你們倆的腦袋要清楚,手腳要快速,聽到該辦的事情,趕緊辦,不能耽誤一刻功夫。”
道理好聽。
吳大寶立即稱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越來越好,感情越來越深。
吳大寶乘機按照江湖慣例,和袁公明比較年齡。
袁公明年長。
吳大寶立即端酒起身,開口說道,“如果袁先生不見外,我吳大寶今天就叫一聲袁大哥,今后多多關照?!?p> 袁公明也端酒起身,“吳兄弟不用客氣,今后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也請吳兄弟多多關照。”
叫袁大哥順口,而叫吳大寶為小弟,不合適。
叫吳兄弟。
不耽誤稱兄道弟。
兩人連喝三杯,走完簡單的結交儀式。
放下酒杯。
袁公明立即提出一件有趣的事情,說道,“吳兄弟的生意遍布江南各地,將來生意會越來越大?!?p> “一定遇到電報難題?!?p> “江陰水警團說得很清楚,他們得到上海郵電檢查科的通報,有船走私大批棉花,才上路查扣?!?p> 編排故事。
“運輸船在各地郵局發(fā)回來的電報,先看到的是郵電檢查科,你們自以為沒事,其實早已經(jīng)被政府盯上?!?p> 吳大寶從來沒有想過。
跟著袁公明的思路想下去,越想越害怕。
往年走私棉花,從來沒有出過事情,偏偏今年在江陰栽個跟頭。
扣留是小事。
搞不好政府最后要逮人坐牢。
可怕。
吳大寶下意識地看著袁公明,心說,“懂得真多!我聽啦!袁大哥,幫忙給個主意!”
主意來啦!
不過要先做個鋪墊。
袁公明描繪出一個場景,“??看a頭,通過郵局拍發(fā)電報,容易被政府發(fā)現(xiàn)。”
“如果在大洋公司安裝電臺,棉花運輸船臨時攜帶電臺?!?p> “運輸船時時發(fā)回位置,通報情況,根本不用??垦赝敬a頭,拍發(fā)電報回來。”
“如果有汽車隊運輸業(yè)務,也可以臨時攜帶電臺出發(fā)?!?p> “只有這樣,運輸船,運輸車才不會被政府發(fā)現(xiàn)?!?p> 外行聽講內(nèi)行,只有一個宿命:心服口服。
吳大寶立即拍板定案,“聽袁大哥的?!?p> “這段時間可把我愁死啦!如果棉花運輸船回不來,大洋公司幾年白忙活!”
袁公明立即跟著說道,“越是掙大錢的生意,越要這樣干。聽說,很多大公司都私自安裝電臺?!?p> 不能光聽說。
要動手。
要解決方案。
吳大寶拉著袁公明,央求,“我們不懂什么電臺,還請袁大哥盡快解決?!?p> 袁公明笑笑,“我已經(jīng)找日本軍隊朋友弄到兩部電臺,請吳兄弟準備好機房場地,找個發(fā)報員,我們立即開干?!?p> 那是在江陰沒收的兩部日本電臺。
吳大寶聽得頭大。
袁大哥還有日本軍隊朋友?
害怕?
吳大寶根本不害怕,多一個朋友多條路,見面分錢。
看形勢,今后日本人會在上海做大。
有個日本人關系,非常不錯。
吳大寶立即說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