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年九月十一日寅時,遼澤龍狼坨半島。
遼澤是遼河下游自然形成的廣大沼澤濕地,其占地面積很廣,廣寧以南,大凌河以東,西平堡以西之間都是遼澤濫觴的范圍,其中的泥沼灘涂草灘深潭對人畜都有巨大安全隱患,故東北到中原一線的交通多從北面的廣寧到牛莊一線進行,這也是當年唐軍進攻高句麗的主要通道。因此對后金來說,守住牛莊就能有效阻擋明軍東進,對大明來說,不占據(jù)廣寧就不可能復遼,這也是袁督師孫閣部想要進占大凌河右屯徐圖廣寧的初衷,黃臺及也很清楚這一點,因此三次率軍阻止明軍從錦州再向北筑堡的計劃。
吳開先選擇遼澤作為救援大凌河堡的突破口也是有其道理的,首先這是后金防御圈里最受忽視的一環(huán);其次聽逃回的遼民說過,遼澤里仔細找也是有路的,他們就是穿越沼澤回到的祖國,要是走北面官道早被后金騎兵追上砍死了;吳在澳門打海盜時還知道一種方法,就是把大捆蘆葦水草捆扎好,放到水里當浮橋使,過步兵沒有問題,遇到追兵隔斷繩索敵人就無法利用。吳覺得用這種葦札和小船配合就能讓步兵和炮兵穿越遼澤到達大凌河東岸,之后用沙土包堵住河流就能徒涉過去到大凌河堡。為了確保計劃的可行性,吳帶了一千戰(zhàn)輔兵、工兵營和一部分炮兵,親自來進行驗證。
昏暗的早晨,工兵搭建的臨時碼頭在繁忙的運作著,人影往來,腳步聲、低沉的口令聲、軍械的碰撞聲,一片緊張的戰(zhàn)斗氣氛籠罩在岸邊,偵察部隊正在緊張有序的下船,他們需要確認遼澤中沒有暗藏的敵哨,一個時辰后,機警的偵察兵們就有了發(fā)現(xiàn),遼澤中跑出來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人。
此人很快被帶到了吳開先面前,他供稱自己名叫張翼輔,原是大凌河城中班軍。城中被圍一月后,祖大壽先把班軍的食糧斷了,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后來又派人明槍持杖把他們看管了起來。幾天前,他一個當伙計的同鄉(xiāng)晚上偷偷來告訴他,城里都傳由于戰(zhàn)兵米糧也快吃完了,上面一方面打算把班軍百姓商賈管束住,必要時當作兩腳羊①,一方面也偷偷派人出去和金兵接洽。
張翼輔不想當兩腳羊,他同鄉(xiāng)也不想投靠建虜,于是二人用錢買通看守,在身上涂滿泥土,趁黑夜槌下城去。二人埋伏在壕塹間,晝伏夜出,歷盡磨難,終于逃離長圍。但他同鄉(xiāng)被后金惡犬所傷,發(fā)病死于途中;他因失足掉落糞坑躲藏一天,身上味大,沒有被狗嗅出來得以幸免。張翼輔早知城外西南方向后金防衛(wèi)嚴密,不可能潛越過去,于是轉(zhuǎn)向東北進入遼澤,因之前有水師在海上發(fā)炮聲援,他想看看有無機會乘船回去,要是沒有就扎個筏子南渡,萬幸在這里碰到了自己人,他實在是歡喜得不行。
吳聽說城中慘狀,不由得嘆了口氣,問道:“大凌河距此百里,全是沼澤淺灘,你缺衣乏食,如何能一路到此的?”
張翼輔說:“回大人,沼澤里也是有路的,仔細分辨能找到。淺灘中魚蝦螃蟹還有一些,我就是靠吃這些活著?!?p> 吳開先心中一陣激動,如果張翼輔沒有撒謊,那更證明穿越遼澤計劃的可行性,于是他不動聲色問道:“如果讓你原路再走一遍,你能做到嗎?”
張回答當然可以,吳于是先讓他吃飽飯,之后讓他給斥候領路,爭取把通往大凌河的道路給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