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更月兒明,遙聞琵聲清。
又是一年元夕夜......
金吾弛禁,開市燃燈。陪父母在街上賞燈的歡笑依舊回蕩在耳邊,各式各樣光彩奪目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草市上,酒肉茶湯無不精備。現(xiàn)如今,舉杯邀月,對影成雙。皎潔的月光鋪滿了庭院。地上孤零零的兩個影子。一個是我的,另一個,也是我的。
今天的月兒,真清閑啊。
不遠處,凄清的琵琶聲朦朧著月色。
二更葉飄零,疑似念舊情。
經(jīng)書作伴,也只有經(jīng)書相伴。幸得無人相邀出游,一個人把酒臨風,也未嘗不愜意。只是,連飄零的樹葉都能回到根系,化作春泥??晌覅s遠離故鄉(xiāng),與爸媽遙望。
我為官一方尚且不能團聚,又有多少百姓離散,身不由己。是我選錯了嗎?要是當年讓父親托托關(guān)系,送送禮。在皇上面前多美言幾句,又何苦淪落到這個地方孤家寡人呢?
另一種選擇,難道真的不對嗎?
當年格竹子沒悟出的道理,現(xiàn)在真的悟到了嗎?
爸,媽。你們,會支持我嗎?
一個個疑惑敲打在心頭,似乎比這寒風更加尖銳。
三更風正起,寒雪溢院亭。
鵝毛大雪灑滿了庭院,紛紛揚揚地落在了書上。輕輕拂去,一行行圣人之言慢慢浮現(xiàn):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人之進學在于思,思則能知是與非。
縱觀朝政,金銀之下,急功近利只是一時之快。若天下為政者一心為己,天下何以太平?但一心為民,憑短利讓自己站得更高,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更好的造福百姓,錯了嗎?猶記祖父給我取名時: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守仁守仁,我切知守仁,何錯之有?當今圣上,又真能知人善任?如何能實現(xiàn)我四方之志?
不知雪下了多久,溢滿了庭院,溢進了人心。
四更月已稀,孤影舞笛音。
天色漸漸暗淡,遠處的清脆的琵琶聲早已變成了悠揚的笛聲。不知是誰和我一樣在思念親人。
金樽清酒又如何?倭寇動蕩,寧王叛亂。有人錦衣玉食,也有人衣不蔽體,僅僅一扇門之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難道是為官品行端正能改變的嗎?總會有人天生出生高貴。欲望永無止境。也許,當年我理解的,并不完全。
為官清廉如何?為政清廉又如何?我一個人如何改變所有?世上只有一個王守仁。就算我清廉一生,又能改變多少?改變多少冤案,讓幾家團聚?我無法改變所有人。
要變的也許不是人,是人心。
遙望天空,月色漸稀,微星閃爍。
五更天微晴,拂衣叩圣明。
決定了嗎?那,收拾收拾行李,準備面見圣上吧。也許,我心里早已經(jīng)有了這個答案。
去吧,相信自己。這一定是對的。
天,快亮了。
后記:王守仁作完此詩后,回京面圣請求歸隱。后在紹興講學,創(chuàng)建陽明書院,傳播心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在心中,向心索欲的思想造福了無數(shù)百姓。后有一人深受知行合一思想的熏陶,便將自己改名為,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