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三十七章 無可奈何的抉擇
對于自己門客說出的話沒有感覺到有什么不對的地方,甚至還說道了魏無忌的心坎上,就連魏無忌剛才也在心中考慮到這些問題,所以在門客說出這話之后,魏無忌好像是找到知音一樣,立刻就說道:“莫非是秦王追到趙國,要魏齊丞相的頭顱”。
其實那門客說說出“魏齊事發(fā)”這一件事情,他的重點是在魏齊的事情早就已經傳遍了,現(xiàn)在趙國的丞相都已經知道,那么天底下還有多少人不知道,而今,魏無忌若是和魏齊沾染在一起,那么無論魏齊現(xiàn)在何處,只要魏無忌想要對魏齊施以援手這件事情傳揚出去,到時候秦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甚至是魏王也會對魏無忌有些看法。
若是今日魏無忌沒有干脆利落的表示,自己絕對不會援助魏齊,那么接下來,魏無忌也會陷入到無盡的麻煩中。不過魏無忌好像沒有聽出門客話中隱含的意思,當然了,正是因為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特別是門客也有其他的心思,所以他在自己話中并沒有說的十分明顯。也就給人造成了一種意有所指的意思,而魏無忌好像就上當了一般。
當然,門客也不管魏無忌是真的沒有聽出來,還是故意的。畢竟,要是魏無忌真的按照門客所說的說下去,到時候不可避免的就一定會牽扯到魏王,那對魏無忌來說就是一件更加麻煩的事情,無論是他擔心魏王會因此怪罪他,還是魏無忌表現(xiàn)出完全不用擔心魏王的怪罪,只要魏無忌說出有關于魏王的話,到時候肯定會被一些人惦記上。
那門客在聽到魏無忌的話之后,也是在心中感嘆,雖然他不知道魏無忌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但是他避過了一次風波,若是魏無忌已經想到了,那就是他的能力;若是魏無忌沒有想到,那就是他的運氣。這對魏無忌來說都是好事情,那門客為了不引起魏無忌猜忌,他也只能是順著魏無忌的話頭,道:“想那秦王如今仗著國強勢大,在知道魏齊逃到了趙國,為了討的秦國丞相范睢的效忠之心,定然會施壓于趙國,當時秦王不就是如此欺辱我魏國嗎!”
聽到門客所說的話,魏無忌感覺心中一驚,他知道自己的打算落空,想那趙王和魏王一樣,都是一國的君王。就以趙王來說,他在自己的親叔叔平原君被秦國羈押,雖然在明面上下詔捉拿魏齊,想要換回平原君。但是暗地呢?現(xiàn)在魏無忌已經猜測到,魏齊完全有可能已經暗中潛回魏國,就以趙王在趙國的權勢,若是沒有趙王的首肯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雖然這件事情有趙國丞相虞卿的影子,但是趙王肯定是放水了,不然,就算是虞卿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讓魏齊平安的回到魏國,甚至是沒有半點風聲泄露出去。
很明顯,這件事情趙王肯定是知情者,既然如此,魏無忌甚至是想到一件跟腱重要的事情,平原君現(xiàn)在被秦國羈押的事情早就已經傳開了,趙王不可能不知道,那么趙王依然在捉拿魏齊這件事情上呈現(xiàn)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魏無忌聯(lián)想到自己和魏王之間的關系上,若是自己真的流露出保助魏齊的態(tài)度,到時候在秦國詰問時,魏王會如何選擇。對于趙王來說,平原君是他的親叔叔,趙王也可以放棄,那么自己只是魏王的兄弟,那么魏王的選擇恐怕也不會好到那里去。
前車之鑒在前,這件事情也不由得魏無忌不多想了。其實魏無忌有擔憂這件事情也是有緣由的,其實在古時候,人們因為禮制的原因,人們在心中更加看重的是長輩。比如說,當一個古人逃難的時候,他的身邊攜帶者兩位一老一少的親人,而這里的一老一少也可以看做是此人的長輩和晚輩,若是此人為了活下去而放棄年少的也就是晚輩,雖然此人也會招惹罵名,但是此人絕對還有被人諒解的地方,若是此人放棄的是老人,也就是長輩,那么此人肯定會被萬夫所指,冠上一個不孝的罵名,到時候也就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這里面的道理就像是我們知道的那個臥冰求鯉的故事,為了長輩傷害自己身體,別人只會說你是孝順,這個時候那里還有人會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還比如那個為了給逃亡中的劉備填飽肚子而殺妻取肉的人,別人只會說是效忠于君王,那里會在乎被殺的女子的感受。
已經到了君王的地位上,為了自己的權勢,趙王甚至就連自己的親叔叔都能夠放棄,可想而知魏王的選擇。魏無忌想通之后,他也不敢拿自己和魏王之間的感情去試探,對于他來說這完全就是在冒險。想了一下,只能是感嘆道:“看來趙王,亦不愿有所擔當啊”。
魏無忌并不想把魏王牽扯到里面去,所以只字不提魏王,只是說出趙王,但是這些已經足夠了,那個門客已經從這些簡單的話中理會到魏無忌的心意,他知道魏無忌已經放棄了,不過魏無忌并沒有直接說出來,所以說道:“趙王不會,我王更不會,公子若是見了虞卿,那個魏齊,公子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勸公子還是不沾惹這麻煩為妙”
聽到那個門客所說的話,魏無忌看著他暗暗地贊嘆了一下,有些他不能說出來,但是又必須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所以那個門客說出的話就很好的表達了魏無忌的意思,至少其他人可以看出來,并不是魏無忌不想幫助魏齊,而是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魏無忌看了大殿中其他人的神情,見到沒有人出來阻攔,想了一下,說道:“老人家,回去和那位先生講,無忌以為,此時關涉趙魏兩國之安危,還望另尋他圖為妥”。
雖然魏無忌拒絕了,但是他也沒有做的太絕,而是讓老人轉告背后的人,讓他們想一些其他的門路,自己是不愿意摻和這件事情里面,但是他也至少秉承著仁義的原則,并不會捉拿魏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