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靈回到地府時,祭靈婆婆、尸魂鎮(zhèn)鬼域鬼使、疫鬼澤鬼域鬼使、火靈神君還有極少離開鬼使閣的鬼史大人恰巧都在圣鬼殿里。圣鬼殿內正擺放著,人世鬼界鬼王送來的聘禮。
泣靈向帝君拜了禮,又與幾位鬼使神君問了好。
祭靈婆婆一把拉住泣靈滿臉擔心地詢問泣靈在人世是否安好,并說不用理會鬼王的伎倆,地府是不可能與鬼界聯(lián)姻的。
話雖如此,但是泣靈在人世的這幾年也從各路小鬼和人世鬼魂流通的話本中得知了如今鬼界的勢力。如果真如鬼界所言,泣靈就是鬼王尋覓多年的鬼后,根據(jù)人鬼姻緣的例律,若非雙方達成和解,泣靈與鬼王的魂應是生生世世糾纏捆綁于一處的。泣靈身為靈鬼本就不需入轉世輪回,鬼王也逃過了地府鬼兵的追蹤,徘徊于人世不再轉世輪回,屬于人鬼例律的特例,雖不存在什么生生世世的糾纏,但是有可結陰親的說法。
對于這強制的陰親算是地府人鬼例律中最不合理的一條,但是因為千百年來就從來沒有使用過,所以在帝君初登帝位命鬼史神差修改例律時也就未對其做調整。不料出了今日之事,殿中的鬼史極力降低著存在感,躲在兩域鬼使的身后,生怕對上鬼神帝君或是泣靈的眼睛。
其實泣靈對于這陰親結與不結并無太大感受,只是一直未見喜樂仙出現(xiàn)讓她感到不安。泣靈知道喜樂仙對那鬼王似是有不一樣的情感的,而從喜樂仙敘述的生前事來看,喜樂仙才是和鬼王生前結有姻親的關系,若結陰親連接到的鬼后應是喜樂仙才對。為何這鬼王的陰親聘禮召回的是泣靈,她與鬼王生前是什么關系?難道泣靈不止一世的生前事中,竟有一世與御秋溟相關。
“既然事已至此,可否告知泣靈為何鬼王連接的陰親會是我,泣靈是否有與之相關的生前事?”泣靈想了一下,問到。
泣靈雖是對著祭靈婆婆說的,但是如此在殿上問了也算是在征求帝君的同意了。
祭靈婆婆看一眼帝君,見沒有制止之意,便將喜樂仙、泣靈和鬼王的生前事如實告知了她。當年符靈兒的魂因在無邊黑夜中飄蕩了近千年,再次被地府尋回時已只剩下兩魄,一喜一憂且相互離散,祭靈婆婆嘗試了許多辦法也無法將其完全恢復,所以為了避免剩余的兩魄也徹底消散,祭靈婆婆就借著新魂造冊入輪回之際將那二魂魄再次送入人世了。
祭靈婆婆也承認了確實是可以通過將殘缺的魂魄送入人世輪回,經(jīng)歷人世的喜怒哀樂,以此把殘缺的魂魄補齊。上一世的符靈兒就是因祭靈婆婆嘗試悄悄送入人世殘缺魂魄而生的,上任帝君鬼史均不知情,所以才會導致符靈兒的魂在地府中無冊可查,在地府更迭時她的魂落入到了無邊黑夜中。
而關于符靈兒的身世命途,也本是祭靈婆婆出于私心,特意安排的。原本祭靈婆婆從上任鬼史處探聽到符相早年仕途艱辛,但是結局頗優(yōu),是可以善終的福澤深厚之人。若按當時的局勢正常發(fā)展下去,符相必是兩朝老臣,深受恩寵,其后世也都可有不錯的命途。祭靈婆婆希望符靈兒到人世能過得好些,所以才特意挑了那符相家,讓其以符相小女降生。
只不過當時祭靈婆婆還不知,人世間所發(fā)生的一切,皆因鬼史焚書所致。鬼史其職除有記以往之事成史外,還要撰文立說編排世人命途以創(chuàng)史。如今這人世間所發(fā)生之事,皆因鬼史參照已有之史,來自鬼史的記錄和記事閣整理交歸的已完結記事薄,并根據(jù)當下人世實況編撰將入輪回世人命途批文所致。鬼史將批文焚燒入世形成輪回音信,地府鬼魂中能與輪回音信匹配上的鬼魂便會再入輪回。若各鬼域現(xiàn)存鬼魂中已無適配之魂,鬼史可按其對人世編撰的需求,像地府請示練造新魂或是請帝君出面用滅靈鬼火消除輪回音信,但是魂配音信入世后,鬼史便不可再更改其命途,只能記錄其人世之史了。
人世鬼道輪回復雜,途中難免會出意外,致使人世之事難與鬼史先前撰文完全一致,所以為了確保人世鬼道輪回的通暢,鬼史焚文中的命途常僅為大概,簡文以概其生死憂樂之主向罷了,并非詳盡述其平生。
上任鬼史給禮暨與符相撰寫的命途里確有婿翁姻親關系,只不過因鬼史給符相的命途里只有一女,所以涉及姻緣處也只寫了其女為后命,并為符佩允寫了為后之命途。在禮暨的姻緣里寫了,其生性雖涼薄,然唯待符相小女以真心。然后,當祭靈婆婆悄悄將符靈兒降生到符相家中時,他們三人間的姻緣便亂了,致使生出了人世間的后續(xù)種種。后來更是因恰逢遇上了上任帝君離位,地府更迭,人世傾覆,符靈兒死于非命,其魂而落入無邊黑夜,差點生死行滅。
在經(jīng)歷了符靈兒的命途后,祭靈婆婆意識到或許一切因果冥冥之中早有注定,絕非人鬼之手所能強求的,所以再次送她們二魂入世時,祭靈婆婆便沒有再過多的插手。
可能是出自同一魂靈和前世符靈兒的經(jīng)歷所形成特質的緣故,她們二魂被適配到了皇室相關的輪回音信中,成了當世侯國國主之女。喜魂轉世即為喜臨公主,侯縉云,命途生平與喜樂仙所言她在夢境所見大概一致,其死后回歸地府便成了喜樂仙。而那悲魂之母原為侯國國主夫人,是前國主夫人的親族之女,也是由前國主夫人指的婚,但是前國主夫人并非國主生母。國主雖表面與其和睦,實則因其生母之死對前國主夫人心存芥蒂,所以并不喜歡悲魂之母。在前國主夫人死后沒多久,國主便任由姬妾間爭斗,隨便找了個她管理不善,難擔國主夫人大任的由頭,將其幽閉在了廢棄的深宮后院中了,而當時她剛懷有未足月的身孕。而與此同國主的寵妾,也就是侯縉云的生母也正懷有身孕,侯國國主欣喜萬分,更是無暇再顧及她們母女。悲魂不知不覺的在那深宮廢院中降生的,無封號,無名諱,也無人知曉。那孩子曾生過一場怪病,出生起身體便逐漸泛藍,在侯縉云出生那日,她已全身泛藍,并開始不停的啼哭,然后侯域也開始下雨。其母怨恨國主,因此對悲魂轉世的孩子也不親近。她就那么哭了許久,也無人安慰,更無人治療,大有任其自生自滅的意思。
一位給深宮送飯的老嬤嬤,見其久久未愈,便報到了當時主事的梁晉妃跟前,才派來了一個醫(yī)館給她瞧了一瞧,但是也沒看出個所以然,反倒傳出了許多預示不詳?shù)闹{言。這些謠言傳著傳著還傳到了國主的耳朵里,這時他才知道了那孩子的存在,為了彰顯他的賢明仁愛的君主形象,他斥責了宮中的謠言,并派去了新的醫(yī)館。然后國主問身邊的老嬤嬤,那孩子叫什么。老嬤嬤答道,還沒有名諱。國主便望著門外不停的大雨,順口給她起了個燼雨的名稱,同時命人在最遠的宗祠里為其開始修筑公主墳,以備萬一。
事已至此,明眼的醫(yī)館嬤嬤大概都知道是為何意,但也許正是那位醫(yī)館太不懂得如何睜眼看清世間的這些事,才會空有一身醫(yī)術卻遲遲不得重用,只能給些廢棄姬妾看病。在公主墳建好前,那醫(yī)館便治好了燼雨的病,然后雨也真的停了,那宮苑的門又緊閉了。
之后的許多年里,燼雨同其母就像被遺忘了一般,在那深宮廢院中安靜度日。
直到御國疫起,侯縉云身死后,再議起如何處理兩國后續(xù)關系時,才有人提起侯國還有那么一位被遺忘的公主,侯燼雨,而也是這一提便要了侯燼雨的命。
在侯國國主的心中,無論過了多久,她們母女都是他屈辱的象征,他的愛女都死了,她的女兒怎么能好好地活在這世上,所以他第一次給那深深的宮苑里送入了東西,打算賜死那對母女,但是見到侯燼雨的時候,國主有些心軟了,燼雨和縉云竟長得十分相像。
于是侯國國主改了命令,將其母女從廢院中接了出來,封了燼雨為綺凌公主。
從看到侯國國主進門的神情到轉口封燼雨為公主,其母似乎就明白了什么,從深宮中被接出的當晚,她就主動找到了燼雨,同燼雨說了她與侯國國主的過往,她知道侯國國主的母親死于她姨母前國主夫人之手,國主也自小受前國主夫人控制。她知道國主不愛她,也不可能愛她,甚至恨她,但是身為氏族之女,她除了服從家族安排,也無可奈何。只是如今到了如此境地,她也沒有什么可再顧忌的。她想對燼雨說聲對不起,她的一生已盡,而燼雨的人世才剛剛開始,若是還有機會的話,她希望燼雨可以為自己爭取一番,好好活下去,不用在意她。然后在燼雨登上嫁車前往和平城前,她往燼雨手中塞了一張紙條,寫的是“今日為祭,直行前路,勿后顧?!彪S后返回深院,服下了那份國主帶來的毒藥。
在侯縉云死后,侯御兩國最終達成一致聯(lián)姻的對象是侯燼雨和御秋溟,而后他們也都死于了那場戰(zhàn)役之中。侯燼雨死后歸府的魂便是泣靈。
因此,如今與鬼王存有陰親的對象便是泣靈。
聽完祭靈婆婆的講述,泣靈呆呆地站在原地,毫無反應。祭靈婆婆連忙說:“丫頭別擔心,婆婆絕對不會讓你和那什么鬼王結親的,一會婆婆就幫你把這些破箱子給他都扔出去?!?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9-01/9af4a35237af2091fb837048c8ea240eU30s93kflg9Z7oZ.jpg)
敏言行慎
啊啊啊,為什么我總是要熬到凌晨才能寫得出東西呢?不知道還能寫多少,但是會堅持寫完這個故事的。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