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晉衣冠

第二百九十五章 蝦蟹浮于水

大晉衣冠 大楚刀客 3677 2021-01-29 23:26:57

  “真是廢物!十幾個兄弟圍攻一個人,還讓他給跑了?!?p>  一處大宅院的書房中,透出亮光,一個身影手舞足蹈,狠狠的罵道。

  “是啊,誰能想到那小子遠離戰(zhàn)場多年,身手還那么敏捷驍勇。他一個人就殺了十個好漢?!?p>  另一個身影出現了,兩個人在書房里竊竊私語。

  “對了,這幫人是什么來頭,不會露出什么蛛絲馬跡吧?皇帝當廷震怒,已經下旨嚴查了,千萬別讓他們露出馬腳?!?p>  “爹盡管放心,他們都是圈外之人。說白了,就是一伙白籍雇工,不愿種地,又不愿受軍紀約束的一群亡命之徒?!?p>  老子憂心忡忡,兒子卻非常篤定。

  因為白籍雇工并不知道父子倆的身份,而且事先連刺殺的目標是誰都不知道,都是線人錢大聯(lián)絡的,即便暴露了,也與爺倆無關。

  “那其他關節(jié)呢,都打通了沒有?”

  “各個關口,我們都設計好了充足的理由。而且是兩線齊發(fā),迷惑官府,絕對沒人會懷疑到我們頭上。這一點,雙方都沒有爭議,誰要是泄露,都逃不了?!?p>  “那就好,那就好。畢竟,姓桓的是大伙共同的敵人,沒人愿意他活著?!?p>  年輕人奉承道:“孩兒越來越佩服了,還是爹有遠見,早早就打起了主意,熟諳規(guī)矩之外的力量。這一點,伯父怎么就沒想到呢?”

  “是他們步步緊逼,把我們逼到了懸崖。要不是人財兩失,爹也不會在京師冒這個險。不過也好,給他一個血的教訓,教他今后不要再逼人太甚?!?p>  中年男子舉起手臂,指著年輕人又吩咐道:

  “你也不能大意,得空去告訴那個錢大,不能露出絲毫破綻。那兩個活口千萬不能讓官府擒獲,必要之時,可以把他們干掉,死人才不會說話。”

  “孩兒明日就去辦!”

  桓溫中秋夜遇襲,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京城。

  尚書令何充,尚書仆射庾冰,司馬昱司馬晞兄弟,還有吳王夫婦都親臨探望,噓寒問暖,而桓溫卻一直昏迷。

  貴客們放下豐厚的禮品,嘆息一聲回去了。

  又過了三日,桓溫才悠悠醒轉。成帝得知后,親自來到桓府探視。

  “陛下,臣大概已經知道他們的身份!”

  桓溫還很虛弱,急著就要稟報:“臣弟桓沖說,有一個死者,上臂刺有文身,那圖案臣見過?!?p>  “你見過?在哪?”成帝急吼吼問道。

  “陛下還記得前些日子被官府射殺的那五名雇工嗎?臣當時到現場勘察,隱隱記得,其中一人的手臂上也有一模一樣的圖案。由此可見,他們是一伙的,或者說同屬于一個幫派。”

  成帝驚問道:“雇工?他們是豪門大族的雇工,難道此事和那些門族也有關系?”

  “這個,臣不敢斷言,或許沒有摻入,他們純屬是報復。清查莊園,臣沖在前面。他們失去了生計,失去了居所,失去了安穩(wěn)的日子,因而才襲擊臣以泄私憤。”

  桓溫猶豫了片刻,又道:“這些也合情合理,不過,其中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p>  “愛卿不要有顧慮,但說無妨?!?p>  “臣的行蹤他們好像摸得一清二楚,早早就埋伏在臣回府的必經之路,此乃第一件怪事。其二就是中軍,每日二更左右,巡夜的官兵并沒有出現?!?p>  皇帝的鼓舞,桓溫才敢說出心中的疑惑,因為里面可能要牽扯到皇室中人。

  成帝明白了桓溫的擔憂所在,為此,他也問過司馬晞,而司馬晞卻回稟說純屬偶然。

  因為當晚是中秋,當值的幾個兵士貪飲了幾杯,醉酒誤事,忘記了巡夜之事。武陵王很氣憤,把誤事的幾個兵士都斬了。

  成帝基本上接受了這個說法,他相信,司馬晞不會欺君,也沒必要欺君,哪有王爺胳膊肘往外拐的?

  他把疑點又集中到了妹妹南康的身上,問道:“至于回府的必經之路,倒是個疑點。南康,你們回府的路線還有誰知道?”

  “皇兄,我們每次都是走這條路的呀,府里的奴仆家丁全知道,妹妹那些玩伴也都清楚,這有什么奇怪的?”

  “那朕問你,你當晚為何沒有一起回來?”

  “這?這?”

  南康心里一怔,她望著桓溫,言語吞吐。

  桓溫也曾問過同一個問題,可南康似乎并不愿意說,敷衍搪塞了幾句,對付過去。

  此刻,出了大事,面對皇帝的責問,她才坦承說是和表兄庾希,還有褚華他們一道賞月游玩去了,因為貪玩才誤了時辰。

  說完,南康不住的哽咽:“皇兄,他們從頭到尾都在,直到三更結束才回府,他們不會和此事有關的?!?p>  桓溫此時想通了,那晚自己又攪了那幾位玄學名士的雅興,南康非常惱怒,結果,接到晴兒的一封信后,又美滋滋的出去了。

  原來,那封信是庾希送來的,背后還有褚華。

  成帝逼問道:“那他們?yōu)楹我那娜垪l給你,就不能光明正大一點?”

  “表哥那是擔心駙馬因為之前什么梁郡城的過節(jié)而懷恨在心,他怕尷尬,所以才單獨約我出去。我呢,也是很久沒有見到他們了。表哥也是好心,知道烏衣巷的那幫人疏遠了我,這么做是為了安慰我嘛!”

  南康話里話外在為表哥庾希辯解。

  “陛下,南康所言,還有武陵王所說都有理由,而且都很合理?;蛟S真的是巧合,現在貿然下定論說他二人有嫌疑,還為時尚早。臣不想猜疑他們,臣想的是那幫歹人?!?p>  成帝點點頭。

  那些歹人沒有籍貫簿冊,沒有留下活口。要想弄個水落石出,就必須找到那兩個逃脫之人,才能按圖索驥,查出背后主使。

  君臣二人都自太臣粗心大意了,沒想到堂堂京師首善之地,他們都敢鋌而走險!

  尤其是貴為天子的成帝,心里最不是滋味。

  咸康新政奇跡般的順利,順利得有些超乎想象,所以他大意馬虎了,料敵不足?;蛟S就是遭受新政打擊的那幫人已經在暗中磨刀,而他還渾然不覺。

  “愛卿放心,朕一定要追查到底,肅清這些膽大妄為的雇工,揪出他們的幕后主使?!?p>  君王的關心,讓桓溫心里暖和多了!

  “臣謝陛下關心,臣還在想,大張旗鼓的追查,容易激起他們群體反抗,還會波及其他白籍人。此事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影響大局,容臣再想想,尋個對策?!?p>  吃一塹長一智,這件事給了桓溫一個教訓。

  官場絲毫不比戰(zhàn)場來的安寧,自己性命事小,不能因人廢事,誤了皇帝的新政大業(yè)。

  “愛卿不以性命為念,時時記掛新政大業(yè),叫朕難安。這樣吧,愛卿盡管在家靜養(yǎng),現在朝事有條不紊,用不著揮鞭趕牛似的那么急?!?p>  成帝很感動,安慰了幾句,又囑托太醫(yī)好生照料,便匆匆離開了。

  自醒來后,桓溫就一直在思索,把前后始末的詳情,還有桓沖事后告知官府的查辦情況,一個個串聯(lián)起來,推斷著事情的原委。

  他其實有了一些輪廓,不過成帝臨走之前的一番話又讓自己產生了迷惑。

  成帝悄悄告訴他說,何充也曾遭遇過類似的襲擊,不過他貴為尚書令,出行有護衛(wèi)防守而沒有受傷,為避免給朝野帶來騷動,故而何充沒有將此事張揚出去。

  現在看來,或許是這幫白籍之人單純的報復泄憤,并非專門針對自己。

  誰讓自己是清查莊園的始作俑者,而讓白籍雇工失去了生存的來源。

  不料數日后,劉言川突然冒險來訪,卻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讓桓溫越來越接近事情的真相……

  “夫君,都是我不好,讓你受苦了。如果早點和你一起回府,說不定不會碰上這樣的事?!?p>  成帝走后,南康嚶嚶哭泣,愧疚道:“不過,你可千萬別猜疑,他們絕不會做出這種傷天害理之事的?!?p>  南康小心翼翼的看著桓溫,生怕他會懷疑庾希,那是她的表哥,青梅竹馬,自幼感情很好。

  要不是南康愛慕英雄,她已經嫁給了庾希。

  “夫人多慮了,一定是那些亡命之徒所為,他們對我有成見。還好你當時沒和我一道回來,否則恐怕還會連累你。算了,事情已經過去了,下次咱們多加小心就是。”

  桓溫理解南康的心思,她沒有心計,不會有害人之心,而且連防人之心也沒有。

  目前,自己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庾希的嫌疑很大。

  那晚瞧瞧支走表妹,勾結歹人痛下殺手,破壞朝廷的新政,順便也報了他橫刀奪愛之仇。

  “公主,這里有老爺的一封信!”

  桓溫接過晴兒遞來的信,信封上寫明是從荊州來的,他都忘了荊州還有什么朋友。

  是他!好幾年沒有來往了。

  桓溫拆開一看,正是殷浩的字跡,遒勁有力,還是那么熟悉親切。

  他很感意外,屈指一算,自從奔赴瑯琊郡的那一年,曾匆匆見過一面,距今已經過去了五年。

  昔日的好兄弟不知過得怎樣,而自己也忙于公事未曾聯(lián)絡過。

  說到底,這些都是托詞,而真實的原因是,他發(fā)現,昔日的兄弟倆似乎漸行漸遠,再也沒有在青州和徐州時的那樣親密了。

  郗鑒曾評價過他,非常中肯。說殷浩有鴻鵠之志,且文韜武略,就是心思太活泛了些。

  曾在徐州效力,后來參加勤王,傍上盟主陶侃。后來又跟著郗鑒,因受父親連累,辭別郗鑒輾轉到了荊州投奔陶侃。陶侃歸隱后,又跟著如日中天的庾家老三庾翼。

  殷浩此番來信,是從庾翼口中得知了桓溫遇刺的消息。

  他在信中,一方面表示慰問,說他理解桓溫的處境?;笢厥且驗闃O力支持咸康新政,心系朝廷大計,而不惜得罪他人。

  另一方面也在感慨,委婉批評桓溫鋒芒畢露的個性仍然如初,不知道轉圜,不知道收斂,只顧朝著自己認為對的方向狂奔,而不管路旁的荊棘和路上的陷阱。

  雖然有勸諫,有批評,但信中的來意至少說明,殷浩還是記掛昔日老友的。

  其實,遠在荊州的殷浩,寫下這封信的時候,心里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也就是說,桓溫的倔強正襯托出他的靈活!

  在這一點上,殷浩已經勝過了桓溫,他早就悟透了這些道理。

  不服輸的殷浩認為,至于能否在功績上超過桓溫,那就要看機遇會不會偏袒他,或者至少公平的對待二人。

  殷浩以為,上天并不眷顧自己,桓溫得到南康公主的青睞成為駙馬,就是上天的不公,機遇的偏袒!

  然而,畢竟二人還是好兄弟,沒有走到庾翼打比方時所說的二人對峙于陣前的場面。

  所以,兄弟遇刺受傷,他還是要關心慰問,于是便修書一封,聊表關切。

  千里之外的鴻雁傳書,桓溫頗受感動。多年的離別,老友還能惦記著自己,實屬不易。

  但是,他總覺得,殷浩的信中還缺少點什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