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出征前的祭典,是李同耗費重金打造的一場秀,讓京城百姓興奮不已,眾人仿佛看到了大胤王朝復興的希望,報國熱情空前高漲。李同也趁熱打鐵的推出一定程度的兵制改革,改屯兵制為募兵制,定點實驗,從擴招京畿衛(wèi)戍軍開始,一時間,招兵處人山人海。
值此亂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算是京城,除了本地貧民,也有不少從外地逃荒而來的難民,兵源并不缺少。
當然,朝廷也進行了區(qū)別,分為兵營,工營,和戶營。
工營和戶營其實就是變相的賑災。工營要求有專業(yè)技能者優(yōu)先,包括識文斷字,打鐵耕田織布等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有用的都可以算數(shù)。
戶營招募不限性別,男女皆可;不限年齡,只要能夠動彈,頭腦清醒,上至七老八十的寡叟,下至孤苦無依的幼兒;不限出身,只要不犯刑律,落魄秀才也好,地痞流氓也罷,通通可以進入戶營做事,以工代賑。
而兵營招募規(guī)定就較為嚴格,年齡在十六到四十五歲之間,首要條件便是身家清白,若通曉兵法或武藝高強,可以直接進入兵營服役,成為職業(yè)兵卒,平時只要訓練,不用勞動,每月還有餉銀,軍功進爵。
這一番舉動,一個中午之內(nèi)就招募了兩千多人,如此下去,必定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國庫更加不堪重負。李同只好著令工部與城中各大商戶聯(lián)合建立工場,朝廷出一部分,商戶出一部分資金,種類不限,規(guī)模不限,利潤分成。同時,命工部與戶部共同擬定軍備打造,礦業(yè)開采,道路建設,農(nóng)田拓荒等項目。
李同和肖孟等人站在皇宮城樓之上,望著那黑壓壓一片片的人,打了個寒顫,當初制定這個策略的時候忽略了一點,便是民變的危機。大災大難的亂世,最忌百姓裹群扎堆。前世秦朝與隋朝的教訓,他這是給自己身邊埋了個定時炸彈!
若被有心人利用,或前方戰(zhàn)事失利,自己兌現(xiàn)不了承諾,他們揭竿而起,那不是自掘墳墓嗎?但若不這么做,那些貧民與難民活不下,失了民心,一樣的結果,而且讓這些人在京城閑散無事,同樣也是不穩(wěn)定因素。
鄭鐸拿著最新預估的開支統(tǒng)計來到李同身邊報告:“陛下,這兩番下來,朝廷徹底沒錢了。”
李同心煩意亂:“錢錢錢,只會哭窮!”他指著城下的百姓:“若是這事辦不好,你覺得這些百姓會怎么對待我們?傳旨下去,這次以工代賑,有人敢在里面中飽私囊,一律抄家滅族!別以為朕在說笑,大胤完了,我們一起下地獄!”
肖孟卻插話道:“陛下,奴婢觀察這其中有些人并不貧苦,純粹是為了占朝廷賑災的便宜。”
李同冷笑一聲:“他們以為朕的這碗飯那么容易吃嗎?國庫空虛,只能給予工營與戶營基本的溫飽,不餓死人就行,而且還要勞動。那些薅羊毛的,你們東廠都給盯住了!
進來容易,出去可就要付出代價。你去給朕下去宣布:開工之后,凡是受不了苦的,查認其人并不貧窮,或不是身體原因,每人需交三倍罰銀。到時候,別說朕不告而誅!”
“是,奴婢這就去?!?p> 鄭鐸看了眼面色陰沉的皇帝,雙手緊緊握著的開支統(tǒng)計,嘴巴微張,幾次想說又說不出口,最后一咬牙:“陛下,這開支確實過大。此種救濟方式聞所未聞,其中竟還招募女工,動搖禮教大防,有違圣人之道,容易招惹非議。自古以來,從來都是朝廷撥款救濟,哪有驅(qū)使百姓做事的?再說,京畿之地并未出現(xiàn)饑荒,雖有難民也是外地逃難進來。陛下給點糧米,讓他們吃飽幾頓,自行去往別處便是。若開此先例,其它地方難民聽聞,蜂擁而至,朝廷必定難以負重,京畿百姓生活也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的因素。”
李同深吸一口氣:“鄭愛卿此言差矣。朕就是要讓其它地方的百姓知道,朝廷沒有忘記他們。當今天下,百姓為何造反?還不是吃不了飯,但凡他們有一碗粥喝,不至于餓死,誰會冒著砍頭的風險跟隨張重明、洪春之流,反抗朝廷?他們?nèi)袈動嵹s來,來一人,便少一人為反賊張目,來百人,便少百人為反賊效命,彼消此長,反賊的勢力必將土崩瓦解。此乃攻心之術。
至于以工代賑的目的就是告訴他們,朝廷也不容易,與其張開嘴巴,像嬰兒一樣等著救濟,不如自食其力,從此以后,凡出現(xiàn)災情,朕都將效仿此法,杜絕不勞而獲之風。”
李同的言論不斷沖擊著鄭鐸的三觀,他覺得這并非仁義,乃是不恤百姓之舉,心中甚至將其又重新打上了昏君與暴君的標簽。
“但如陛下所愿吧。”
李同揉了揉太陽穴,他知道這些人對于以工代賑并不是不能接受,或者說這不是他們攻擊的主體。主要還是兵制改革的問題,募兵制。在他們眼中就是有違祖制的,也是開銷最大的地方。所以他只是在京畿地方作為試點,并未全國推行。
李同也是沒有辦法,此次召集大軍暴露了一個極大的問題,便是屯兵的各鎮(zhèn)兵馬良莠不齊,普遍戰(zhàn)力不強,軍戶流失,吃空額的問題嚴重。這也只是一個暫行的辦法,等到全國安定,他會進一步將募兵制改為義務征兵。
管他呢!先度過這一關再說!李同準備這次打造一支完全聽從皇帝命令的大約七八萬的后備軍,試著傳授一些簡單的武學功法,萬一有異變,他也算是早做打算,不至于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