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偵察兵,選拔之嚴苛是出了名的,錄取率約為一百五十分之一,為各軍種之冠,(不包括特殊單位)被錄取的基本上都是難得的好兵苗子!
“在偵察連,我干了兩年,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武裝泅渡、野外生存、野外偵查、化裝潛伏、旗語、手語、心理學、攀爬、駕駛等等等等。真的是,特別充實而又忙碌?!眳午姴挥X間陷入了回憶:
“后來在一場野外全軍大演習的時候,我因為表現(xiàn)優(yōu)異,斬首了藍軍一名團級干部。得到了營長的賞識,推薦我去了當時的特種兵選拔。然后,就。。?!?p> “然后就被選上了唄!能說說你在特種部隊服役時候的經(jīng)歷嗎?”
“嗯,這沒什么不可講的。我服役的是東南軍區(qū),華南虎某部,狼牙特戰(zhàn)支隊。
就跟電視上《士兵突擊》或者《我是特種兵》上演的那樣,剛開始,被老兵戲稱為‘菜鳥’,各種戲耍。然后開始極限訓練,木頭扛肩,水槍滋射,盲眼拆卸,各種槍支打靶。然后在爛泥里打滾,爬坡過坎,越野障礙,臥冰踏雪,武裝越野,野外生存,等等吧!
反正世界各地,特種兵訓練方法其實差不多,可能強度上有強有弱!”
其實呂鐘說的并不完全正確,特種兵雖然常規(guī)訓練大綱都差不多,但針對不同的地形之間進行訓練,不同兵種之間差別還是蠻大的。比如,就如呂鐘的狼牙特戰(zhàn)大隊為例,‘狼牙’是針對東南亞熱帶雨林地形進行的特種訓練。
要知道,老美當年那么牛,科技世界第一,經(jīng)濟世界第一,軍力世界第一,用的還都是高科技裝備。飛機、導彈、大炮、坦克,無一不包。發(fā)動越南戰(zhàn)爭,在熱帶叢林里,被北越人的土地雷,游擊隊,陷阱,小米加步槍搞得狼狽的要命。死傷無數(shù),花費巨大,卻又收效甚微。最終不得不在國內(nèi)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對聲中狼狽的退出越南!
有鑒于這一點,后來各大國部隊里都陸續(xù)增加了熱帶雨林的訓練課程!
在狼牙特戰(zhàn)大隊里,射擊、拼刺刀、扔手榴彈等戰(zhàn)斗技能的訓練項目在整場訓練中被壓縮得很小,因為官兵們在這方面上都十分過硬,不需要訓練了,只需練習保持不退化即可,體能訓練得到了極大加強和針對性的改變。
用教官的話說:“殺人是其次的訓練項目,保命才是第一,想要在熱帶叢林里殺人,首先就要學會在熱帶叢林里自保。熱帶叢林的惡劣條件是超過敵軍的第一敵人。我們的訓練目標,就是能夠在熱帶的原始森林和山地里像野人那樣適應(yīng)環(huán)境、維持生存、堅持奮斗?!?p> 生存第一,戰(zhàn)斗第二,生存就是適應(yīng),就是衣食住行,如何在熱帶的山地叢林里維持衣食住行?這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山林里植被茂盛、樹木如麻、遍地荊棘,根本沒有路,用開山刀慢慢地開辟出一條路,既費力又費時,所以,在山林里行軍,爬樹是最直接最方便最快速的辦法。
訓練場里,到處都豎立著各式各樣的爬桿,造型各異,就像英文字母,從早到晚都有官兵在苦練著爬桿,練習各種動作和姿勢,腳內(nèi)側(cè)爬、腳外側(cè)爬、順著爬、倒著爬、正著爬、反著爬、輕裝爬、負重爬…練完了爬桿,就去附近森林里爬樹,要練得像猴子那樣靈活迅捷。
官兵們?nèi)巳硕季毜脺喩韨?,手破、腳破、臉破、衣服破,身上都是血痕、血泡、血痂、傷疤、老繭,直到教官們說的“飛枝走灌、身輕如燕,攀藤吊蔓、如履平地”才合格。爬樹、爬山、爬懸崖、游泳、潛水…都要學,并且要學得爐火純青。
練完“行”,再練“食”,就是吃。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是打仗的第一要素,萬一斷糧了,部隊肯定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學會“就地取材”。
東南亞的熱帶森林動植物種類、數(shù)量都非??捎^,能為軍隊就地提供充足的天然野生食物,不過,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不能吃,可以吃的該怎么吃,中毒了怎么辦,都是學問。
受訓部隊的菜單上,盡是令人想吐的東西:蚯蚓、螞蟻、蝸牛、知了、蟋蟀、蝙蝠、螞蚱、蝴蝶、飛蛾、蝗蟲、蜘蛛、螳螂、蝎子、老鼠、蛆、鳥、魚、蛇、獸…都是可以吃的,都是受訓就要開始練習吃并且還要適應(yīng)和習慣。
呂鐘回憶起當時戰(zhàn)友們?nèi)忝嬔墒诌B撕帶扯、又啃又咬又嚼地吃著那些血淋淋的東西,有人面色泰然、若無其事,有人閉眼捏鼻、滿臉惡心,有人連連干嘔、邊吃邊吐,有人表情扭曲、硬著頭皮。
高級軍官們也在吃,這是華夏軍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沖鋒陷陣,軍官要身先士卒,吃野味,軍官們還是要以身作則。
教官們反復地交代,在原始叢林里難以生火做飯,有時候是雨霧天氣,濕氣很大,有時候敵軍擁有制空權(quán),生火冒煙等于找死,因此很多時候必須要生吃這些東西。
后來呂鐘做了教官,曾經(jīng)想過:“早知道這樣,下次就應(yīng)該去廣粵招募兵員。廣粵人吃這些東西簡直小菜一碟,眾所周知,廣/東人完全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嘛!”
野味要吃,野菜也要吃,必須學會分辨有毒野菜和無毒野菜,中毒后要及時催吐等等,被毒蛇毒蟲咬了怎么辦?哪些蛇有毒,哪些蛇無毒,越鮮艷的蘑菇就越可能有毒,另一方面,野生動物身上是有寄生蟲、細菌、病毒的,如何處理?在森林里如何防止毒蛇毒蟲,被蚊蟲叮咬后怎么辦?怎么有效地采摘野菜,怎么有效地捕獸捉鳥釣魚?如何把臟水過濾成清水?
野味屬于高蛋白,野菜、樹皮、草根、野果、菌類則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保護腸胃,預防感冒、發(fā)燒、細菌感染、寄生蟲病、腹瀉、傳染病、血吸蟲病、沙眼、腳氣、黃熱病、瘧疾、登革熱、回歸熱、螞蟥吸血、腸胃病等熱帶常見疾病以及熱帶山林里的瘴氣等毒物,都是豐富而寶貴的知識。
后來呂鐘做教官后,在講話時對戰(zhàn)士們說過:“人的適應(yīng)能力是很強的,但人不是機器,大家原本生活在華國本土,身體習慣了中國本土的氣候環(huán)境,突然到了東南亞,必定會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四個字還是說得很委婉的,其實就是造成大幅度的非戰(zhàn)斗減員,(例如美越戰(zhàn)爭,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都有許多非戰(zhàn)斗減員)不做好充足準備,造成你們死亡的最大原因不是敵人的子彈,也不是受傷而死,而是病死!
人是很頑強的,但也是很脆弱的,突然間換個環(huán)境,很容易病倒下去,如果再無知識和準備,死亡率會非常高。諸葛亮當年南征孟獲,蜀軍不就是因為南蠻地帶的瘴氣毒水而死傷無數(shù)嗎?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學完了“走”和“食”,還要學會其它各種竅門知識,比如在陰雨天的熱帶叢林里沒有指南針,該怎么分辨方向?
接著,就是在熱帶叢林里如何戰(zhàn)斗,戰(zhàn)斗方式、手段、戰(zhàn)術(shù)都跟原先在中國境內(nèi)大不相同,
比如,在叢林里射擊,因為植物茂盛,所以沒有臥姿、跪姿、立姿,因為視野不開闊,難以瞄準,很多戰(zhàn)斗都是遭遇戰(zhàn),雙方摸到對方跟前再交火,在這個時候,射擊靠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官兵們必須學會“聽風辨器”,一旦聽到響動,必須迅速分辨出是什么聲音、在哪個方向、距離多少,附近樹上的鳥突然驚飛,附近的蟋蟀青蛙突然不叫了,很有可能就是敵人摸過來了;
另外,手榴彈在叢林里不能多用,因為樹木藤條太茂盛,扔出去的手榴彈很容易反彈回來炸死自己;在叢林里如何拼刺刀,如何與敵軍進行近身纏斗、如何就地取材、用樹枝藤條攻擊敵軍…仍然是一門豐富并且急需學習的知識。
除此之外,在叢林里,如何最充分地使用身邊的工具?如何把一個常見東西變成能夠發(fā)揮多功能作用的工具?如何通訊?如何欺騙敵人?如何學習鳥叫口技,向戰(zhàn)友傳遞有用信息?…
總之,呂鐘在特種部隊里面學到了很多,但這些東西沒必要說出來,也不合適說出來,更不應(yīng)該說出來,所以他對自己在特種部隊時候的遭遇一筆帶過!好在嚕豫知趣,也沒有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