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拾荒教父
四十年前的東北某村。
小村南北共有五條街,東西長500米左右。
冬天。
清晨。
凹凸不平的鄉(xiāng)道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后讓行人踩上去頓覺舒服許多。一群麻雀一會兒飛向草垛,一會兒在枝頭聚齊,不知是訓(xùn)練隊(duì)形還是在四處覓食。一只黃狗無聊地東游西逛,不是在這里嗅嗅,就是朝某處吠上兩聲,讓寂靜的小村頓時多了幾分生氣。
東北的冬天是漫長難熬的。習(xí)慣貓冬的人們有的到局里聚眾小賭,有的在自家炕頭靜待春天。在沒有電視、沒有手機(jī)的那個年代,能伴隨他們打發(fā)無聊時光的大概只有劉蘭芳和袁闊成的聲音了。當(dāng)然,也有喜歡聽大鼓書或二人轉(zhuǎn)的村民,有的興之所至?xí)r還能唱上幾句。
小村有許多人家是養(yǎng)豬的。
四十年前的養(yǎng)豬戶是沒有豬圈的。
肥豬在街上閑逛覓食,有時會吃到人的糞便。這樣一來,人和豬這兩個群體就為一種寄生蟲——豬肉絳蟲提供了全鏈條的生存環(huán)境。家豬散養(yǎng)雖然為農(nóng)村食品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可是,卻也成全了另一部分人——拾荒者。
有人說豬的智商在動物界排名第七,比方說,不論它走了多遠(yuǎn),餓了都知道回家,而且總是清晰地記得自己家的位置??墒牵@種動物卻很是不講衛(wèi)生,它走到哪里就將糞便排在哪里。于是,在小村中就可以看到有三、五個人,他們習(xí)慣跟在豬的身后,用鐵鍬撿拾豬的糞便,將其裝在胳膊上的籃子里。拾荒者除了瞄定固定目標(biāo),還要東張西望,看看草垛旁、電線桿下、壕溝里,哪里有凍硬的豬糞。如果發(fā)現(xiàn)一坨豬糞,要趕快走上前去,將豬糞收到自己的籃子里。這樣,籃子里的糞越聚越多。等到籃子裝滿了,他們要將一籃子糞送回家,倒在自家的糞堆上。這樣,糞越聚越多。等到春天快要來臨的時候,有拾得多的人家能攢上30-50立方米的豬糞。
在小村的拾荒者中,有一個三十來歲的青年人,他中等身材,帶著一頂狗皮帽子,穿著一件洗得褪了色的黃上衣,整日里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間,四外尋覓著凍成坨的豬糞。對于拾荒者來說,撿糞也能上癮,也存在激烈的競爭。經(jīng)驗(yàn)越豐富的人,走得越勤的人,一天拾到的豬糞就越多。長此以往,日復(fù)一日,有的人由于撿得少就自動退出這個群體了。這樣一來,原本拾得多的人面臨的機(jī)會就更多了。
黃上衣這個冬天撿了一大堆豬糞,總共賣了600元錢。抖音時代的人們是不會知道600元錢意味著什么的。總之,那時的小村是沒有幾家能拿出600元錢的。彼時,一個姓高的青年想買臺小四輪拖拉機(jī)拉貨賺錢,可是,他沒有本錢。借,無處借;那時的銀行又沒有惠農(nóng)政策。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抬錢。村里像黃上衣能夠拿出600元錢的有那么三、五家,可是,在那個沒有保障機(jī)制的年代,有誰敢做這種接近于放高利貸的事情呢?
黃上衣敢。
黃上衣將600元錢抬給了高姓青年,在沒有一紙字據(jù)、沒有任何中間證明人的情形下,完全憑著本村人的誠信和樸實(shí),做了一筆放貸生意。一年后,高姓青年還給他780元。也就是說,黃上衣一年賺了180元利息錢。
第二年,黃上衣再添20元錢,將800元錢抬出去。再過一年,人家還他1040元。
以上是按3分利計息的。這是年利。如果按月算,600元錢每年是收216元利息的。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jìn),小村出現(xiàn)了幾個買賣人。買賣人有時資金周轉(zhuǎn)困難需要抬錢,他們通常只用兩、三個月,這種情況下,一般就按月計息,月利是5分錢。也就是說,黃上衣借給買賣人500元錢,一個月要收25元的利息,而且是先付利息。也就是說,當(dāng)買賣人從黃上衣處拿錢時,只能拿走475元,等到還錢時還500就行了。
有一年,村中有個與黃上衣同姓的賭徒,名叫老舉。前不久,老舉輸了一大筆錢,他急需翻本??墒?,他沒有本錢了。這時,他來找黃上衣,要從他這里抬4000元錢。黃上衣猶豫了。他犯難的主要原因不是怕老舉將本錢再輸了,因?yàn)樗嘈爬吓e的賭技。他擔(dān)心的是老舉的妻子不知道老舉抬錢的事,怕她知道后二人吵架。于是,他對老舉說:“錢我可以抬給你,不過,最好讓嫂子來我家一下?!?p> 老舉理解黃上衣的顧慮。走后沒多久,他將妻子帶到了黃上衣家。老舉的妻子很能說,作為賢妻,她當(dāng)然不支持丈夫豪賭??墒牵X已經(jīng)輸了,怎么辦呢?如果不撈回來,那么接下來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征得老舉夫人的同意后,黃上衣讓老舉將錢拿走了。好在老舉這次沒輸,如期將本金和利息都還了。
小村的村民致富渠道有許多。有收鵝毛、鴨毛的,有種扣膜西瓜的,有販賣牛皮、馬皮、羊皮的。這些買賣黃上衣都做不了,因?yàn)樗簧瞄L同人家議價。所以,除了種地以外,他只能將三年撿糞賺來的錢通過往出抬來賺取利息,然后用利息做本錢再往外抬。
一轉(zhuǎn)眼,20年過去了。
除了油鹽醬醋等生活所需,小村村民大的消費(fèi)主要有三筆:蓋磚房,為兒子娶媳婦,供書念得好的孩子上大學(xué)。
黃上衣用20余年賺的利息錢為大兒子娶了媳婦,又將小兒子供到大學(xué)畢業(yè),生活上沒有顯得過于拮據(jù)。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的生意在當(dāng)今第一發(fā)達(dá)國家美國是最上等生意——金融。
由于黃上衣是小村中第一個敢于從事私人放貸的,所以,如果說句玩笑話,他就是小村中的金融教父。
這位金融教父就是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