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值】【自我批評】睡眠時間過長
【每天三件事】
第一件事:杜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我剛剛買了,好開心)
第二件事:怎么找到自己的原則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停地追問自己,我為什么這么認為?一直追問到沒有為什么、我就相信這個,為止——那就是你的原則。
第三件事:現(xiàn)在零顆星,目標70顆星,截止日期是下午4:30(準時完成)
【睡前閱讀】
這部書是唐朝人在杜預注本的基礎上做出的進一步的考訂和解讀,由孔穎達領銜編修,是唐太宗欽定的官學教科書,是科舉考試的重要教材。唐朝雖然重在以詩賦取士,但對儒家經典也并不偏廢。如果你想領略一下唐代學風,假想自己穿越到唐朝準備參加科舉,不妨拿這部書來體驗一下,就算沒耐煩讀下去(這當然是大有可能的),至少可以有個感性上的了解。
解決邏輯爭議的最好辦法是往“上”走,考察更大的方面。語言是不精確的,但是只要我們把大的邏輯關系搞清楚,我們可以理解語言。
《頭腦中的大象》這本書說的關鍵所在是很多時候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是什么動機。
亞里士多德著名的“三段論”,也就是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
邏輯錯誤1:把反對逆命題當成反對命題
命題和逆命題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一個命題成立,完全不代表它的逆命題也成立。
邏輯錯誤2:用極端否定而不是邏輯否定
邏輯錯誤3:專門指責某一方
如果一件事是幾個原因綜合促成的話,那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原因不成立,這件事就可以不發(fā)生。也就是說,從邏輯上講,你可以指責任何一方。
但是如果你一上來就專門指責某一方,那就恰恰是不合邏輯的
邏輯錯誤4:籠統(tǒng)陳述
邏輯錯誤5:把兩個事物在某個原則下的相似,等同于兩個事物一致。
邏輯錯誤 6:稻草人攻擊
塔勒布在《隨機生存的智慧:黑天鵝語錄》這本書中有句話說:
「一百個人里面,50%的財富,90%的想象力,和 100%的智識勇氣,都會集中在某一個人身上——不一定是同一個人?!?p> 塔勒布據(jù)此提出“杠鈴原則”:大部分資源用在最低風險的東西上,少量資源用于追逐最高的風險。
【概念】
而赫拉利在書中給了一個更好的“宗教”定義。滿足下面這三個特點的,就是宗教:
它有一套號稱不是人發(fā)明的,而且不能被人改變的道德法規(guī)(moral laws),要求人們必須遵守;
它給人們一個許諾:只要你遵從這套法規(guī),就會有什么什么好處;
它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設想的社會秩序。
巴斯夏在他的文章開頭,就斬釘截鐵地說,好經濟學家和壞經濟學家的區(qū)別只有一個,那就是壞的經濟學家僅僅能看到那些可以看見的后果,而好的經濟學家卻能同時考慮那些可以看得見的后果,以及那些只能通過推測看得到的后果。
經濟學關心的一個最核心問題是比較和選擇。而要做好比較和選擇,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僅要看見那些看得見的東西,還要盡量去看見那些不容易看見的東西,那些需要通過推測才能看得見的東西。
所謂韌度,簡單來說指的就是材料抵抗斷裂的能力,或者說是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發(fā)生斷裂之前吸收能量的能力。
“假陰性”和“假陽性”在醫(yī)學上是非常常用的詞匯,假陽性和假陰性都可以說是誤診。
如果是為了辯論的話,“道德制高點”和“具體問題”是一對互相制衡的武器。
還有一個辦法是用另一個視角下的道德制高點對付道德制高點
某種對話雖然是空對空,雙方各說各的,誰也沒打算真正解決問題。但是搶占道德制高點可以團結自己人
怎么提高內化水平呢?關鍵要練習更高層次的推理,不要停留在淺層。這就意味著做數(shù)學題一定要慢慢加難度,不要搞低水平重復。學了這一層,把這一層當做默認信息,上高一層。在高一層運用熟練了,再把那一層當做默認信息,再高一層,功夫得這么練。
“道德運氣論”的學說,認為人不但要為自己的主觀道德負責,而且要為自己的行為、而且要為自己行為的結果負責
“期權”這個詞聽起來很有專業(yè)味道,并不是日常用語。但是在英文中,它其實是一個特別簡單的詞,叫“option”,直譯就是“可選項”。Option,是說你可以選,也可以不選——它是你的權利,而不是義務。
還有一種期權叫“put”,中文叫“看跌期權”,意思是到時候你有權以固定的價格*賣出*一只股票。
一個期權的 delta,代表當前股價每變動 1 元的情況下,期權價格變動多少。
線性,就是能按比例擴大。
而所謂非線性,就是結果和輸入的關系不是直線、不成比例。
請記住,脆弱,是一個數(shù)學概念,意思是這種上凸下凹的非線性曲線。它上行的利益有限,下行的危險卻是無底的。
第二種非線性,是上凹下凸的曲線,英文叫 convex。這是“反脆弱”的曲線。
“琴生不等式(Jensen's inequality)”,這個名字來自丹麥數(shù)學家約翰·琴生(Johan Jensen)。
琴生不等式相當于是說,對于脆弱曲線,函數(shù)的平均值小于平均值的函數(shù);對于反脆弱曲線,函數(shù)的平均值大于平均值的函數(shù)。
P S:這,什么叫函數(shù)的平均值,什么又叫平均值的函數(shù)呢?
百度了一下,只是復習了一下方差和標準差,也不錯了。不過函數(shù)的平均值應該是函數(shù)都相加,然后除以函數(shù)的個數(shù)。
果然。原來是我記錯了,方差、標準差、期望的概念了[圖片]
【筆記】
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 Frédéric ?Bastiat?,1801-1850 )100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1848 ?)》,這也是巴斯夏去世前寫的最后一篇文章。
巴斯夏還曾經用反諷的方式寫過一篇文章《蠟燭制造商關于禁止太陽光線的陳情書(The Candlemaker' s Petition,1845?)》。這文章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以后,蠟燭工人的工作減少了,所以蠟燭商希望國會議員阻止大家使用陽光。
芝加哥大學的史蒂芬·列維特( Steven ?Levitt?1967-)寫過一本名著《魔鬼經濟學( Freakonomics?,2005?)》,這書里面有個例子:
今天有很多環(huán)保主義者,都反對我們用大量的塑料袋來包食物,因為這會造成很大的浪費。但這位經濟學家說,塑料袋用得越多,那么食物保鮮的時間就越長,食物的浪費就越小。我們要看到的,不僅僅是用了多少塑料袋,還要看到,如果不用塑料袋的話,你要扔掉多少食物。你到底想要多扔一點塑料袋,還是多扔一點食物呢?你得做個比較。
【感恩日記】
(一)
我打破了我的預期——今天就下載了游戲。我感到了一種坐立不安的煩躁,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后,我拿起來一本來自宿舍成員的書。我實踐了指讀法,不一會兒就看完了一章。然后,我被這本書提醒了:我還要跑步(感覺好長時間沒有跑步了)
?。ǘ?p> 別人說個復雜點的事兒就理解不了,讀一篇有點理論性的文章就跟不上,這就是推理力不足。推理力是個需要從小就練的硬功夫。
我:我現(xiàn)在也不想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