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微胖,長得也像做廚的專業(yè)的墩子一樣,矮胖的身軀靈活的跟在崔逸身后,兩人四短腿從崔密一支的宅邸出門后,便一路從崔氏塢內轉著往外面走去。
一路上崔逸看著各宅邸院墻錯落有致,還是非常開心的,走在這樣的地方很有安全感,如果不是一直居住在這里,那一定會分不清哪家是哪家的,只是崔密一支在塢內角落,又尋崖而建,很有特色罷了,其他的崔氏族人都是集中在一處,有的宅門相對,有的宅院相背,就像后世老北京四合院一般。
崔氏一族有經《論語》、《韓詩》等傳家經學,制定族規(guī),
族規(guī)很嚴,上下尊卑的觀念也很強,如遇哪兩支有墻角土地之爭,
一應事宜均有族內宗老,族長等已與決策,
但各宗老之間,門下子孫頗多,對于吃穿用度,各利益資源等也是相爭不齊,有些雖然表面相安無事,但也是鼓氣相爭。
崔密一路聽小南介紹,雖也大概聽見那家是那家,
但一時也記不清楚,而且有的小南也不知道,崔逸便不管了,看見一些人長輩族老,叔伯等,他都一一行禮,族人看他舉止有度,上尊下行,沒有半點頑童的模樣,也都夸贊他,
這族中崔氏子弟甚多,如果不是德行才智等頗有名氣的,族內相知的,重點培養(yǎng)的人,
其他的族人,是沒有人在意那么多的,
而且他又是一個黃口小兒,平時在路上見到,吵吵鬧鬧也都沒有人在意,今天見他行走端正,禮儀周到,也都對他上了一下心。
時下正是秋收冬藏,秋播小麥時節(jié),崔氏鄔墻外,或大或小的土地上躬身著勞作的人,田間地頭上,老人,小孩,農婦等,好不熱鬧,這些全是給崔家耕種的人戶,有半自耕農,佃農,和崔氏本家的農民。
這周圍方圓10里,也就是5公里之內,是沒有自耕農的,也就是稱的良家,自己家有田地的農民,
這周圍的土地,經過常年累月,要么土地被崔氏買過來,要么就是自家土地不夠勞動力耕種成了半自耕農,或成為崔家的佃農,還有一些幾代前就成為崔氏本家,世代為崔氏耕種。
崔逸坐在田間打量著這些人,干燥的泥土味道夾雜著樹木清風的味道,
好多人身穿薄布,那褲腳都快到膝蓋處了,腳上大多草鞋,身上整齊合身打布丁的都算是勤勞殷實人家,算好的人家才有一身合身合腳又無布丁的衣褲裙。
大多連把像樣的農具都沒有,有的還在用一些木制農具,費時費力不說,還沒多大成效。
這大漢的農業(yè)發(fā)展還很落后啊,我國自古就是農業(yè)大國,這崔家莊尚且如此落后,可想而知這全國的農民又如何。
崔逸看著眼前的一幕,不由得感嘆。
人口多生產力還是不足,需要發(fā)展制造業(yè)啊。
在崔氏家主看來,在農業(yè)方面對于給他們播種的這些人,也實在不夠重視,不知道農民才是第一生產力嗎,提高農具,輔好農民,這產量才跟得上去吧。
崔逸兜兜轉轉差不多看了很多崔氏耕地,看了崔家現在人口的一些情況,心里大概有了譜。
便準備帶著小南出這個地界轉轉,小南急忙道:
“少主人不可,這外面匪患環(huán)視,這沒有侍從等保護,您在這塢堡周圍轉一轉,緊急情況還能尋找?guī)褪郑@出遠門了,可沒有辦法了啊,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小的賤命一條,倒是死不足惜,可要是您有什么散失,小的也沒有活路啊,要是被家主知道了是小的帶你出去,小的也難逃責罰”。
崔逸想想也是,這短胳膊短腿的也走不了多遠,備車馬免不了要被崔密張氏知道,肯定是不許的。
“也罷,但是總要找些事情做,”,
崔逸已經有一點想法了,經濟建設是第一建設,如果沒有經濟,就算拿到政權,那也不會長久,經濟促進發(fā)展,促進文化,教育,科技等,曹操不是也說過嗎,錢才是根本,要謀霸業(yè),無錢不可,無人才不可,但是該怎么發(fā)展他自己的經濟呢?怎樣獲得他的人才呢?
但經濟的發(fā)展得依靠生產力的提高,東漢連作坊都沒有普及,更不用說大的工廠,農業(yè)方面也很是單一,種植業(yè),豬肉的養(yǎng)殖更是沒有被重視,漢朝也才剛剛開始野豬的馴化,稱豬為“豕”,一般用在祭祀,
而在民間只有貴族和老人可以暢快淋漓地吃豕肉,這也說明這時候的豬肉很貴,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
而物流的發(fā)展,雖然也初見雛形,但治安環(huán)境的復雜性,也使得物流單一,貨物數量多的,也依托水運,水運也大多集中在官府手里,所以,水產養(yǎng)殖捕撈業(yè)的發(fā)展也多停留在本地及周遭,很難運往稍遠的地方的。
而像牛這樣的是稀缺物,只能作為耕地勞動力,是比人還重要的,甚至法律還專門保護耕牛,牛的重要性已經根植在人們心眾了,就算實現了大規(guī)模的肉牛種植,恐怕普通老百姓也是不敢吃的,
而其他食物用材的流通,又更是多停留在物資豐沛的城邦州縣的,大多都是氏族貴族手中把斷的,這樣的結果就導致大多數的農民得不到發(fā)展,生產力得不到提高,又被氏族貴族抑制得死死的,
這樣不平衡的結果,就會導致整個社會成面的大多數人的日子越來越艱難,淪為寄生在氏族貴族身上的寄生蟲,少有的生產力生產出來的用品,用在了小部分人身上,
導致大部分人享受不到一些基本的生活資料,大部分人就生產不出來更多的生產資料,如此循環(huán),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將會非常艱難。
而農業(yè)種植也落后,又時常受天災人禍的影響,而糧食是國家的戰(zhàn)略物質,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應該要把發(fā)展農業(yè)放在一切經濟工作的首位。
沒有糧食,就不用談國家的穩(wěn)定?;緶仫枱o法解決,其他的發(fā)展就只是空想,是空中樓閣,
崔逸沒有一個詳細的目標,但是他的大腦已經有一個雛形,但是可以做的東西太多了,后世先進的東西可以帶來的也太多了,涉及到方方面面,他也只有一個腦袋只能一件一件事情的開始,利用他手里能利用的物質資源,
但是可不可以分散開始,最后在統(tǒng)一規(guī)劃,他也在思考。
戰(zhàn)國時期到秦始皇,在到劉邦建立西漢,在到現在的東漢,就算縱觀全世界的歷史發(fā)展,戰(zhàn)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替更新雖然帶來破滅,但是也代表了一定的新生,壞的事物總會破滅,好的事物總會存留的更久。
戰(zhàn)國除了燕國走的王道,非常溫和以外,其他的國家都走的王道,這也說明了這個歷史階段武力的重要意義了。
雖然掌握了武力并不一定就一定能掌握一切,但是一切的前提都是以武力為基礎的,不說以后見誰滅誰,壓倒性的推倒一切,而且這也不現實,但是武力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特別是我國古人的智慧,從古至今,大部分時期我國的方方面面都要強過其他國家,
軍事,科技,文化,國力,人數,但是崔逸首先也得讓自己在以后的戰(zhàn)爭中占據優(yōu)勢,他可能沒有這個時代的人聰明,但是,他比這些人多了幾千年的先知先覺。
他想到的第一件需要準備的就是,“行軍物資”。
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古代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眾,臨近近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等等,糧草無不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也許一場已經有優(yōu)勢的戰(zhàn)役,也可能因為糧草的原因,扭轉乾坤,
局勢的扭轉就意味著戰(zhàn)爭的失敗,在古代,戰(zhàn)爭失敗是很嚴重的,國滅,屠城,人亡,權替,
他有幾個想法,古代食品的儲存技藝還很落后,就算物資跟得上,但是保質期短,不宜長期儲存。
崔逸想到了一些東西,比如牛肉干,貴州特色香腸,還有一些風干或曬干了的食物,但是這些并不能完全滿足戰(zhàn)爭的需求,
他有了一點點思路,但是得做些準備。
物品是構建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單位,如存儲一般平常事物的微小進化,是推動著我們生活不斷演進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