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李白的老師趙蕤寫的一部《反經》,其中的詭信篇,有蘇秦與燕王的一段對話。
很好玩,從現實功用的角度的確有道理。
蘇秦列舉的曾參、尾生、伯夷確乎在事功上于當時的國際社會沒有影響力,道德與事功如何取舍,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齊國攻打燕國,占領了十城。這個時候蘇秦從趙國到燕國,燕王有責備蘇秦的意思,還沒合縱,你看齊國侵占了我們土地,這還怎么合縱?
蘇秦愿意去齊國把失去的土地要回來。
果然,蘇秦成功要回燕國土地。燕國國內有一些人不滿蘇秦,認為縱橫派這些人反復不一,左右都是他們的理,沒有原則。
“反復之臣”,不可信任。
燕王也開始對蘇秦冷淡。蘇秦擔心被棄用,進而獲罪,于是見燕王。
蘇秦說,我本來是東周一個普通的書生,對于燕國沒有特別貢獻,也不能領軍打仗,現在大王很看重我,給我高規(guī)格的待遇。
現在我完成我的諾言,要回咱的土地,照道理說大王應該對我更加信任,親近。
但是我聽到一些對我不利的傳言,說蘇秦我不講誠信。
假如蘇秦像古人尾生,伯夷,曾參那樣有世人傳說的高尚品行,然后效力大王,您愿意嗎?
燕王立即說,當然愿意。
蘇秦繼續(xù),大王愿意接受,很好。
但是,就算有這樣的大臣,也不會在您跟前效力。
為什么呢?
大王您想,曾參講究孝,不離開自己的親人,您怎么讓他千里而來輔佐弱小的燕國呢?
伯夷潔身自好,見利不喜,臨難不恐,他能來輔佐大王嗎?
像尾生那樣執(zhí)著,不管說出的是什么話,寧愿死掉也不改,請問他能輾轉于列國之間為大王辦事嗎?
大王欣賞這些人的私德,但是這些人沒有一個愿意來燕國幫助大王的。
而且,信義這些東西,用來修養(yǎng)自身非常好,但不適合去要求別人,屬于自我約束之道,并非競爭進取之道。
比如說我有老母在東周,遠離老母來效力大王,希望博得功名富貴,這就是進取之道,我如果像他們那樣怎么能來到燕國呢?
蘇秦就是一個進取之臣,現在卻有人議論我,蠱惑大王怪罪于我。
燕王聽了蘇秦的話,覺得有道理,又稀里糊涂,感覺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非常對,但又說不清不對在哪,于是提出自己的疑問,那么信義也沒有特別的不好吧?如果您行忠信,怎么會有罪呢?
蘇秦這樣給燕王解釋。
比如有一家,妻子與人私通,準備毒酒毒死自己的丈夫,安排家里的仆人去做。
這個仆人覺得答應去做吧,毒死了主人翁,不去做揭發(fā)這事吧,主母會受懲罰,怎么辦呢?
于是假裝摔倒把酒倒掉了,結果主人翁鞭打了她。
這個仆人既救了主父,又保存了主母,按說這是對這家人最大的忠信。
但是她卻因此被打。
蘇秦現在就是這樣,里外不是人,左右為難。
周游列國千方百計為燕國做事,卻備受質疑。
像這樣,又有誰愿意為大王做事呢?
燕王一聽,有道理,講得好,于是不再猜疑,對蘇秦也更加優(yōu)厚了。
反經,好不好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