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第96章 秦晉之隙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2057 2020-11-26 12:00:00

  《晉世家》·晉國霸業(yè)·秦晉之隙

  晉文公、秦繆公共圍鄭,以其無禮於文公亡過時,及城濮時鄭助楚也。圍鄭,欲得叔瞻。叔瞻聞之,自殺。鄭持叔瞻告晉。晉曰:“必得鄭君而甘心焉?!编嵖?,乃間令使謂秦繆公曰:“亡鄭厚晉,於晉得矣,而秦未為利。君何不解鄭,得為東道交?”秦伯說,罷兵。晉亦罷兵。

  說起鄭國,他們的祖宗可不賴,鄭武公有勤王的美譽(yù),到了后來特別是鄭莊公,這可算是個厲害角,史家呼為千古奸雄第一人,鄭莊公時期在國際上玩的很溜,陰謀陽謀都會玩,更是不把周王放在眼里,不高興了還要揍周室一頓。鄭國在春秋前期算是赫赫大國。

  鄭莊公以后,鄭國就逐漸衰落了,諸侯列強(qiáng)紛紛改革,東齊,南楚,西晉,鄭國的地理位置很倒霉,四處平原,無山河可守,可以說是四戰(zhàn)之地,那么春秋中晚期的列強(qiáng)稱霸也往往以鄭國作為一個跳板,誰要稱霸都得過來踩一下鄭國,搞的鄭國非常狼狽,夾在大國之間,誰強(qiáng)靠誰,這也沒辦法的事,打又打不過,守又守不住,只能楚來歸楚,晉強(qiáng)附晉。

  公子重耳流亡的時候曾經(jīng)路過鄭國,這時候鄭國依附強(qiáng)楚,楚國勢力最強(qiáng),而且已經(jīng)滲透到中原各國。重耳過鄭,鄭國君不加禮遇,特別是朝內(nèi)有個大臣叫叔詹,提議殺掉重耳,以絕后患,好在鄭君不拿重耳當(dāng)回事,不然歷史上恐怕就沒有晉文公了。

  城濮之戰(zhàn)后,晉文公勝楚,一時威望騰飛,周王都要親自去參加會盟?,F(xiàn)在來看,晉文公重耳可算是恩怨分明,哪怕你管我一頓飯,你國家有了困難,我也是義不容辭,一定報答,譬如對抗楚國救援宋國的城濮之戰(zhàn),還有著名的退避三舍,不管晉文公的私心如何,事實上他的確沒有辜負(fù)流亡時期對他有恩的人或者國家。當(dāng)然,能報恩者,也能報怨。鄭衛(wèi)曹幾個國家可算是嘗盡了苦頭,這里單說鄭國。

  現(xiàn)在伐鄭,一是流亡時對重耳置之不理,更是因為叔詹要殺重耳,一是因為城濮之戰(zhàn),鄭國依站在楚的陣營,當(dāng)然拿下鄭對于晉國版圖的利益自不必說,何況鄭國平原沃土,屬于國際上的一個樞紐,鄭國如果被晉滅,晉國勢力可以說傲視中原,威逼南楚西秦。于國于私,晉文公一定要伐鄭。

  晉文公伐鄭使了個心眼,聯(lián)絡(luò)秦國一起去,這樣避免了后顧之憂,雖說秦晉交好,畢竟都是站在自己國家的利益上,萬一偷襲于后,晉國得不償失。也正是因為秦晉之間非常微妙,表面上睦鄰友好,但都互相提防,晉強(qiáng)威脅秦,秦大勢必壓晉。

  秦晉之間產(chǎn)生矛盾就從這次晉文公伐鄭開始,挑撥的是鄭國人,叫燭之武。先是圍鄭,逼的叔詹自殺謝罪,仍舊不依不饒,非要滅鄭不可。這時候鄭人燭之武站出來了,玩了一手離間計。亡鄭厚晉,於晉得矣,而秦未為利。君何不解鄭,得為東道交?”秦伯說,罷兵。晉亦罷兵。秦穆公為什么這次輕易被人挑撥私自撤軍呢,僅僅是因為燭之武的警醒嗎?恐怕不是,城濮之戰(zhàn)晉國大捷,周王都親自犒賞封伯,秦國也參與了盟會。親人不是滋味啊,論實力秦國不弱晉國,無奈不敢染指中原,不是不想,中間隔著晉。晉文公主導(dǎo)盟會,晉國更加強(qiáng)大,列國紛紛投奔晉的旗幟下。秦人這時候開始有點擔(dān)憂,晉國征服中原諸侯,沒目標(biāo)了,有的話就是西秦,如果聯(lián)合諸侯伐秦,怎么辦?這個問題始終在秦國人的心里放不下。并不是因為燭之武的警醒才讓秦人恍然大悟,不是那么回事。協(xié)助伐鄭估計也是秦國的無奈之舉,下定決心私自撤兵不告晉文公,估計也是深思熟慮,早就預(yù)料到秦晉早晚會有一戰(zhàn),如果伐鄭成功,確實如燭之武所說,晉國的利益最大,甚至幾乎所有的利益都?xì)w晉國。當(dāng)然,沒有秦國不是晉國滅不了鄭,而是因為忌憚秦人在后方。

  秦國一撤兵,晉國馬上就撤了,為什么不攻了呢?就是擔(dān)憂秦人在后,這次聯(lián)軍伐鄭不勝而散,讓秦晉之間的關(guān)系蒙上了一層陰影,秦晉之間的真正撕破臉在晉文公死后,各自露出了彼此的真面目,有晉文公在,曾經(jīng)的友誼還在,誰也不愿意當(dāng)一個破壞者。

  下面是燭之武退秦的原文,來自左傳: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燭之武的這次外交非常成功,不僅退秦,而且與秦建立了外交關(guān)系,秦人甚至留下兵馬幫助防御。秦人借這次機(jī)會用行動表示了對晉國的擔(dān)憂,開始走遠(yuǎn)交的策略,無形中對晉國施加了壓力。秦晉之間由此出現(xiàn)了裂痕。秦晉之好出于國家利益,現(xiàn)在出現(xiàn)矛盾,也是國家利益。如今人所說,沒有永遠(yuǎn)的朋友,也沒有永遠(yuǎn)的敵人,只有永遠(yuǎn)的利益。誠哉斯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