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173章 武候十六年(下)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1136 2020-12-25 06:00:00

  《魏世家》·武侯十六年(3)

  魏武侯時勉強維持魏國的霸主局面。在魏武侯的執(zhí)政十六年,幾件重大的事件影響至深,首先是三晉聯(lián)盟的松動,再就是吳起奔楚,最后一個是中山復國。

  三晉聯(lián)盟的開始分歧最主要來自趙國,趙國不滿足于跟在魏國的屁股后面做幫手,開始謀劃本國的發(fā)展策略,國內施行公仲連變法,盡管這次變法的效果并不顯著,但也讓魏國感受到了壓力。趙國希望按自己的要求對外展開活動,外交的軍事的,極力擺脫來自魏國的裹挾。這樣就出現(xiàn)了新的局勢,敏銳的周邊國家捕捉到了這一點,開始與趙聯(lián)合,打擊魏國,尤其是南方楚國,更是發(fā)現(xiàn)了三晉的裂隙,楚趙的結交讓魏國一下子處于南北夾擊的狀態(tài),更加上吳起的投楚,魏國感受到了空前的緊張。

  可以說魏國戰(zhàn)國初期的霸權始于三晉,也終于三晉。三晉合,不論韓魏趙都可以互為犄角,形成對周邊大國的威懾,三晉離,韓魏趙同時陷入四戰(zhàn)之地,互相制約,韓魏趙本身的國土地理上就是犬牙交錯,這有晉國時期六卿有意識相互制衡的歷史問題。魏文侯就是敏銳的看到了這一點。魏文侯算是晉國最后的執(zhí)政大夫,尚能利用手中的政治資源整合韓趙,也有意識的保持著三晉的平衡。

  到了魏武侯,隨著趙國以及其他各國的相繼革新,綜合實力上都有了新變化,國際外交上也出現(xiàn)了各樣的趨向,魏文侯的老本勉力支撐著魏武侯時的魏國。但是魏武侯中期中山的復國能顯露很多問題,首先是魏國的國力難以兼顧中山這塊飛地,不能排除趙國在后面的推波助瀾,畢竟趙國才是對中山覬覦最為迫切的。

  魏武侯內部人才流失,各國的逐漸興起讓魏國對人才的吸引力大減,吳起出奔,李悝去世,都給魏武侯留下了不可彌合的人才缺陷,又不能如魏文侯那般大膽重視人才,比如商鞅就是得不到魏武侯的重視轉頭向了秦國。其中原因未必僅僅是魏武侯的不識人才,很大程度上魏國已經(jīng)開始顯出疲態(tài),周邊的形勢已經(jīng)開始對魏國不利,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客觀地說魏武侯比他的老子更能打,在他期間,破秦敗楚克齊勝趙,擔得起這個“武”字,但是外交上比起魏文侯就差得遠了。當然其中的國際形勢已經(jīng)不同了。魏文侯時趙國明顯落后于魏國,還指望魏國在國際上的幫忙,自然愿意跟著魏國走,慢慢的大家看到魏國的變革開始效仿,也逐漸的自強,這就開始了三晉內部的分裂,魏武侯其實面對趙國的變化無可奈何,盡管要插手趙國內政,但是形勢已經(jīng)不是魏國能控制得了的。魏國不是不想整合三晉,一旦有了兼并趙韓的想法,東齊南楚都會進行干涉。魏武侯時三晉走向分裂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實際上任何三晉一家都不能進一步的統(tǒng)一三晉,周邊大國都不希望看到又一個晉國出現(xiàn),何況三晉彼此之間也不鞥呢達成共識,有這樣的共識何必三家分晉呢?三家分晉然后三家歸魏,這是可能的嘛?魏國自文侯以后逐漸喪失霸權,淪入四戰(zhàn)之地,是早晚的事,與魏武侯的戰(zhàn)略失敗沒有關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