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孟子見梁惠王(3)
梁惠王又一次召見孟子,這次不是在朝堂,屬于一次私人會見,當然不存在規(guī)格上安排,實在的說,不知道梁惠王的真實用意如何,也許用這種方式來暗示孟子,你可以打住了。畢竟一次非正式場合的接觸,不能看出梁惠王對孟子的興趣。梁惠王在哪見得孟子呢?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梁惠王大概是要邀請孟子一起去游賞后花園吧,就在那里召見他。
好像現(xiàn)在的大老板們磋商商務一樣,正兒八經(jīng)的會議所是不去的,倒是高爾夫球場這類的場所是首選,輕松愉快的談生意。但是作為一個國家君主接見未來也許要重用的賢能人士來說,未必見得光彩,顯得不夠重視。大概孟子也覺察到,有什么法子呢,估計梁惠王對自己這一套不太有激情,但是孟子還是去了,還是侃侃而談。
梁惠王這次沒有問孟子何以利我國之類的話,倒是望著游園美景,問孟子“賢者亦樂此乎?”話外之意似乎是嘲弄孟子的那一套仁義之道,這眼前風光都是靠老子一手打天下才擁有的,僅憑什么仁義之道,恐怕我都沒有機會看到如此良辰嘉園。
孟子從辯論的角度說,很會說話,也很有氣勢,他說,一個真正的賢人要與民同樂,并進一步拿周文王做正面例子,拿夏桀做反面來論證天下同樂的道理,也就是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換句話說,你讓大家得到好處了,你也會得到好處,反之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梁惠王估計也被孟子的理論折服了,他是真想國家富強,于是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我也認同你的說法,你看我在治理國家上也是盡心盡責,一直把天下百姓放在首位,要論用心治國跟周邊的國家比較,我自認為已經(jīng)做得足夠好了,但是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意思是說并沒有出現(xiàn)你說的那么美好,人人都來歸附我。
孟子怎么回應的呢,說出了那個“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說盡管你做的比他們好一點,但還是不徹底,無非是程度上輕一點罷了。然后給梁惠王描繪了一幅藍圖。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現(xiàn)在的話說差不多就是小康社會了,你這樣去做,離古代圣王不遠了,“不王者,未之有也”,這蠻說中了梁惠王的心事,估計梁惠王心中的“王者”大約就是曾經(jīng)列國來朝恭賀稱王的時期吧,這次聽孟子一說,若有所悟,態(tài)度上坦誠了一點“愿意再聽聽先生的教導”,比較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