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209章 夏日可畏3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947 2021-01-06 10:30:00

  趙盾為政晉國二十年間,晉國的政治生態(tài)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最為明顯的是晉國公權日削,卿權坐大,這直接導致了晉國后期權臣為政的局面,可以說引導了未來的三家分晉,盡管后期晉國悼公力行變革,有志恢復公權,無奈早夭,自悼公后,晉國公族再無有機會振作,于是公權徹底旁落,引發(fā)了晉國史上乃至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的三家分晉,趙魏韓列諸侯。以歷史的眼光看,趙盾執(zhí)政期間的一系列改革是進步的,發(fā)展的。

  趙盾一生似乎沒有留下什么豪言壯語,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一個務實的實干家,當然也可以說是一個陰沉果敢的政治家。史料上很少有他的言語記述,但其所為無一不深刻影響著晉國政局。

  孔子論趙盾,“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另有一論,即趙盾為政后頒布了一系列律法,乃至成為晉國之“常法“,孔子說,“趙盾為常法,晉之亂制也“。

  趙盾改法,倡導法治,用人選賢與能,走的是法家的路線,這與晉文公時走周儒禮法相反。儒禮提倡親親,普通的說國君用人以“親“,這有利于加強公權。但是趙盾開了法治的先河,用人不惟公族,提拔卿大夫層的能干子弟列入公族,以從事國家管理。這樣做的好處是利于國家進步,弊端是公族被削弱,容易造成卿大夫勢力坐大專權的態(tài)勢,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這是孔子對趙盾變“常法“的批評。不過晉國這種議政的體制現(xiàn)在看非常先進,存在糾錯機制,公權卿權之間互相制衡,這也是晉國在整個春秋時期霸業(yè)得以持續(xù)的根本。雖說國內(nèi)卿權相斗,但是到了國際上對外公卿齊心,所以霸業(yè)不衰,晉國縱橫整個春秋與這點有莫大關系。甚至三家分晉后,魏趙相繼崛起,成為影響天下大勢的主要力量,也與晉國慣有的體制有關系,這是歷史積極的一面。

  孔子議論“趙盾弒君“的態(tài)度令人費解。一面贊揚董狐良史,一面為趙盾蒙惡名惋惜。董狐所以怒斥趙盾弒君是因為趙盾返政后不討賊,等同弒君,孔子認為趙盾“越境則免“,并沒有針對“不討賊“進行批評。難道孔子支持晉靈公被殺嗎?或者是董狐記史與趙盾不越境是兩碼事,董狐秉筆直書,是良史。趙盾若越境則不會被史筆弒君,但不妨礙為良大夫。大概孔子所議論的焦點并不是晉靈公被殺這件事。但是趙盾非但沒有制裁趙穿殺靈公的罪,反而繼續(xù)重用趙穿,分明在靈公之死上脫不了干系。除非孔子也認為晉靈公被殺是對的,趙盾也并沒有改了旗幟。是不是應當這樣去理解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