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俠(2)——雖千萬人吾往矣
任,損己而益人矣——墨子
這里的“任”,即任俠,但是墨子又發(fā)展了這個“任”,加之以“義”。墨子表示,“萬事莫貴于義”,所謂“義”,當然指正義,大義,興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即“義”。
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天下之亂,禮樂不能行,各國顯達養(yǎng)士成風,最為著名的有戰(zhàn)國四公子,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養(yǎng)客上千,此之士,文者為謀,武者為劍客,這些士都有一個宗旨,報知遇之恩。但是墨子的“俠義”更為寬宏,拋卻了私恩私怨,申之以“大義”,扶弱抑強,提倡非攻,兼愛。
墨子更是砥礪先驅(qū),著名的止楚救宋便是墨子這一思想的象征。
其時楚惠王意欲北下爭霸,矛頭直指宋國,楚大弱小,這一戰(zhàn)必將生靈涂炭。于是墨子千里迢迢至楚,與楚惠王手下的公輸般演練了一場攻防大戰(zhàn),結(jié)果公輸般敗。墨子不僅以實戰(zhàn)演練攻防,更是巧設(shè)譬喻諫言楚惠王,將這一場腥風血雨的戰(zhàn)爭消弭于無形。這就是墨子所主張的,也是墨子始終奉行的主旨,兼愛、非攻。
這是什么?這就是俠義,為國為民為天下,所謂俠之大者,墨子便是,墨家是俠義精神的開創(chuàng)者,和實踐者。
墨家的俠,充滿熱血,重然諾輕生死,雖千萬人吾往矣。魯迅評價過墨子,認為他是“中國的脊梁”,是“敢于為民請命的人”。他反對特權(quán)階層,始終站在底層民眾的立場上說話,也激烈的抨擊儒家禮樂,主張?zhí)煜缕降认鄲?,主張尚賢,選任有能力有為民操勞的人,反對鋪張浪費,生活奢侈。但是墨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卻是很尷尬,不被統(tǒng)治者所容,因為墨子的主張都是限制統(tǒng)治者的特權(quán)的,這是漢以后墨學從史料中消失的重要原因。
先秦諸子,非儒即墨,儒家崇尚等級,代表了貴族的利益,墨家講究平等,是底層民眾的代言人,而歷史是由統(tǒng)治者來控制的,儒家需要為統(tǒng)治者服務(wù),自然不允許這個大對頭存在,這也是《史記》中缺失墨子行傳的因由,有人要把這個鍋甩給太史公司馬遷,大錯特錯,這些人想把司馬遷拉到儒家的陣營,但是又不滿意司馬遷“是非謬于圣人”,殊不知,司馬遷雜記百家,更多的體現(xiàn)了他道家的思想。司馬遷對墨子的記述,星星點點,二十四字,這只是我們看到的,是不是太史公的原作不好說。
太史公沒有理由迎合統(tǒng)治者尊儒抑墨,否則,怎么可能會有《游俠列傳》呢,怎么可能會有《外戚世家》呢?
墨子不僅僅有“俠義”之道,墨學更是百科全書,自然科學,邏輯思辯,民權(quán)民主,數(shù)理數(shù)學無所不包,有人認為“墨子在中國思想史上,超越了任何一家一派”,斯言不虛!